APP下载

“迷你”公寓成为国际都会热宠

2013-04-29赵宁宁

世界博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单身公寓纽约

赵宁宁

(导语)除了日本和香港,美国西雅图、圣地亚哥、罗德岛,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等城市也开始建设小型或微型公寓。

如果能在国际大都市纽约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你是否会欣喜若狂?如果它的租金还便宜得惊人,只有939美元到1873美元之间(目前在曼哈顿没有门卫的单间公寓月均租金平均为2282美元)?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这个馅饼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砸到纽约人头上。

目前纽约市立博物馆内正在举办一场名为 “Making Room” 的展览,展示一种新型的“微型公寓”的设计模型,这些公寓实际面积大约23至34平方米,差不多就是一个车库的空间,这种公寓采用最节省空间的设计,让厨房、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客厅、工作室全部具备。纽约市政府承诺活动后将在曼哈顿下城提供一片土地,以获胜设计为蓝本,建设10层楼高共55套的微型公寓,提供给中低收入的纽约人。

独居时代的市场需求

对那些喜欢独居,收入却并不高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且这样的人在各个城市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今天的人们,似乎不再愿意把闲暇时间用在与别人一起分享,而宁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独居成了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生活形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过去15年中,全球独居生活的人数剧增,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间增长了55%。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单身人口,增幅达20%,这意味着独居将成为大多数国家增长最迅速的家庭群体。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瑞克·克莱伯格在他的着作《独居的崛起》里,这样分析人们越来越喜欢独居的原因:更独立自主的女性推迟了结婚年龄、分居和离婚比率增高;通讯和社交革命;城市亚文化的繁荣;女性通常比她们的丈夫活得更久。“不久前,独自生活就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之后会结婚或跟家人住一起,但如今是过去几个世纪中第一次,大多数美国成年人的典型生活是单身状态,不结婚比结婚更多,大部分时间独居。”

随着经济的发展,独居现象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这一现象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日趋普遍。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独居者越来越多。(详见本刊2012年4期《世界进入独居时代》)

问题来了,独居意味着买或租房生活的开销增加,传统的大公寓超出了人们的需求,面积小点的房间渐渐受到青睐。2011年11月开始,旧金山规定公寓最小面积从27平方米降至20平方米,而波士顿也开始在创新区兴建28平方米的小房子。欧洲和日本这种小型公寓更为普遍。而事实上,这次纽约微型公寓大赛这一想法最初也受到中国香港和日本那些超小公寓的启发。

最近十多年,全球许多大都市都面临单身群体大幅增加,小型公寓严重紧缺、房租上涨等问题。美国西雅图、圣地亚哥、罗德岛,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等城市也开始建设小型或微型公寓。罗得岛曾将一个前身为购物中心的环形大楼改建为每间面积21~42平方米的微型公寓,以满足大学刚毕业的单身青年住房需要。

但这种新型理念是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虽然“Making Room”展览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但它的推出在美国应该并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设计亮点

对于美国人来说,“大的才是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些受访者就曾表示,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公寓在他们眼中只是放宠物狗的地方,有人宣称他们宁愿住在新泽西的大房子里。但《纽约时报》评论,此次设计仍让人感受到了“宽敞、吸引人”。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将这些小房子称作“鞋盒”,这个词听上去并不讨人喜欢,但你完全可以令它变得酷一点。展览上各种设计方案都指向同一个原理:其实很多时候并非居住空间过小,而是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一套精心设计的微型公寓中,大红色沙发的靠垫拿开之后变成了一个单人床,而放下沙发上方的壁柜,一个双人床展示在面前;顺着滑道推开电视屏幕,一个酒柜显露出来;拆开小茶几重新组装,就变成了四个方凳。这个微型公寓的总面积只有30平方米,可是看起来宽敞、舒适,且拥有现代化厨房和带浴缸的卫生间,还有足够的储物空间,即使同时接待10位客人也不会显得拥挤。

纽约nArchitects公司的设计师格兰汉姆·希尔介绍说,微型公寓最大的亮点是“百变屋”。希尔说,巧妙利用一些物品做到空间分割很重要,“比如我们利用了储物柜的门板,竖起来可以作为隔门,放下来就成了大长桌,这样可以方便年轻人在公寓里开派对,即便有人宿醉要留下来过夜也没问题,旁边的帘子拉下,大长桌所在的空间就成了一个很酷的客厅。”

希尔说,微型公寓不仅适合单身汉,也适合两个并无关系的年轻人,“白天靠近小阳台的区域是公共娱乐空间,到了晚上只要拉下扣绳就能成为起居室,而移动式门板又为住在室内的两个人提供了各自的私密空间,”希尔说,墙上两张隐藏式的单人床的设计理念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曾获得亚太地区室内设计个人住宅类冠军的香港建筑师张智强设计的公寓引起了一些美国观众的兴趣,他能够通过滑动墙壁和折叠家具等手段将32平方米的房间区隔为卧室、客厅、厨房、书房、吧台和餐厅等24种不同空间。

这种房产赚钱吗?

人们真的能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吗?住户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患上幽闭恐惧症吗?

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比较理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也有人提出,应该有更好的利用空间的方案,比如仍然给每人或每户提供20多平方米的私人空间,但是在楼层里设有公共厨房和娱乐区。仔细想想,其实很多城市里居住的人很少会用上厨房,而橱柜冰箱所占的空间可不小。既然居住在这样的社区中,住户就应该懂得合作利用空间和资源共享之道,设置公共厨房和娱乐区不仅能让大楼内部社区化(住户之间有公共场地进行社交),还能为住户提供更多更灵活的私人空间。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也是本次活动的发起者,他认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他表示:“这些微型公寓天花板有3米高,所有微型公寓都有阳台和大窗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储物空间充足,足以让纽约居民能在狭小的住所里感受到身处大社会结构的感觉。”

布隆伯格对微型公寓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口变化的需要,以满足单身年轻人的需要。他希望纽约城由此掀起一股“微型公寓”的投资、建造及改建浪潮,缓解这座“世界首都”小户型公寓短缺的窘境,“我们大约缺80万套这样的小公寓,而且情况正越来越糟糕,对于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大麻烦。”布隆伯格希望,此次设计大赛也能给世界上各大都市以启示。并且他相信这将是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猜你喜欢

单身公寓纽约
成为纽约人
前滩禧悦公寓
我把纽约搬走了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纽约往事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数字公寓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