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灾难 见证中国力量

2013-04-29杨素宏熊红侠

啄木鸟 2013年8期
关键词:芦山县灾区救援

杨素宏 熊红侠

一、地震又来了

对大多数忙碌了一周的人来说,周末是一个平静而惬意的港湾。要不是因为值班,明天就要过生日的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的年轻女护士张艺川也会和其他姐妹一样,快乐地享受着周末的轻松与自在。这天,她七点三十分便早早到岗。在与夜班护士交接后,她特意摸摸刚换下来的衣服口袋——口袋里装着给妈妈买的生日礼物。再过十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自己平日工作忙,就提前把生日礼物给准备好,打算明天下班回家后送给妈妈。而4月21日是她自己的生日,妈妈昨天也打电话来叫她一定回家吃生日晚餐。

想着妈妈做的一大桌可口的饭菜,还有诱人的生日蛋糕,张艺川的嘴角禁不住露出幸福的微笑。突然间,她脚下抖动起来。“地震了!”有人高喊。张艺川本能地扶起病人,随着人群向楼下跑去……

与此同时,芦山县龙门乡村民杨本香家耗资几十万元,用了三年时间盖起来的房子在一阵剧烈摇晃后倒塌了。“花大半辈子积蓄盖起的房,说没就没了。”她一边说一边用袖口抹眼泪。提起地震,她心有余悸地说,“我起得早,准备去屋后面干农活。突然听到‘咚的一声,感觉猛地被谁推了一下,撞在路边墙上……房子虽然倒了,但幸运的是,我们全家除一个人崴了脚外,其他的都没有伤着……”

而张艺川的家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地震发生时,她的妈妈就没了消息。她掏出手机打了半天也没打通妈妈的电话。

张艺川曾想过去找妈妈,但她明白,地震时,医院是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自己必须坚守岗位。“妈妈不会有事的。”她努力使心静下来继续护送病人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此时,医院里陆续来了不少被倒塌的房屋砸伤的伤员,本来周末值班的医生就少,在岗的医生和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

兜里的手机响了,她以为是妈妈打来的,但一接听,听到的不是妈妈的声音,而是爸爸的抽泣:“小川,你妈妈不见了!”

医院里的病人越聚越多,忙碌的张艺川顾不上想家里的情况。一个小时后,爸爸又打来电话,悲痛地说:“小川,你妈……找到了,她……你赶紧回来看一眼吧……”爸爸在电话那端哭了起来。张艺川赶紧跟领导请了假,一路小跑赶回家里。她的家早已成了一片废墟,妈妈的遗体临时停放在路边,张艺川哭喊着扑倒在妈妈身上,而妈妈已经听不到女儿的呼唤了。张艺川轻轻地拭去母亲身上的尘土,从衣兜里摸出自己花了半年积蓄给妈妈买的生日礼物—— 一条项链,轻轻地给妈妈戴上。“你回医院去吧,现在医院正需要人!”父亲轻轻抱了抱张艺川。在家只停留了二十分钟,张艺川又回到医院,拼命地抑制住失去母亲的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以此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芦山县的宁静,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更使许多刚从“5·12”汶川大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人们再一次蒙灾受难。

网友“托斯卡纳”曾经亲历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再次经历雅安地震,他有种劫后余生的感慨:“4月20日清晨,还在梦中酣睡的我,被剧烈的摇晃惊醒,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但是经历过‘5·12这样的大地震后,我一时不敢相信还会有大地震发生,就坐在床沿上发呆。”

“没想到晃动越来越剧烈,我醒过神来,顾不上穿衣,披着被子就往外跑。但是剧烈的晃动让人根本站立不住,加之住在高楼,跑出去时间上也不允许,于是慌不择路地跑进了卫生间。”

“那一刻,恐惧将我重重包围,我绝望地意识到:我会在大楼垮塌中死去。我抱着家里的小狗,等待着灾难的降临……”

“持续了二十多秒的剧烈摇动终于平息下来,惊魂未定的我,整个人瘫坐在卫生间里。劫后余生的我只想放声大哭。”

那种心境,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这样的经历,没有人愿意承受第二次!

“托斯卡纳”是幸运的。但是,有个“汶川宝宝”却没有逃过厄运。她叫王延霞。小延霞出生时,恰逢汶川大地震,当时父母决定延后一天剖腹生下她,于是她于2008年5月13日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出生。4月20日清晨,芦山突然地动山摇,还有二十三天就满五岁的小延霞在往屋外跑时被断墙砸中头部,不幸离世。妈妈哭着回忆道:“女儿最爱臭美,喜欢画画和跳舞,最喜欢吃苹果,爱穿花裙子。”父亲王洪武悲痛地说:“她在汶川地震中出生,在雅安地震中没了……本以为她出生时避开了地震,一生就再无灾难,谁知她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地震带来的厄运……”

二、紧急救援

全警动全民动

2013年4月20日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地區发生7.0级强烈地震。

地震发生后,以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处震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网络中断,外界对灾区情况不明,灾区情况传递不出……

情况万分危急。

这一刻,地震,再一次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救援!紧急救援!

全国的救援力量快速反应,科学有序,急驰灾区……

4月20日八时二十分,四川省公安厅的厅领导第一时间全部赶到位于成都市文庙后街的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四川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侍俊主持召开简短的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会上,侍俊宣布,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机制,迅速成立由他任指挥长、常务副厅长吴健任副指挥长的省公安厅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现场救援、交通保畅、物资保障、治安秩序维护、舆情导控五个工作组,分别由分管副厅长任组长。

九时十分,会议一结束,侍俊迅即带领两名副厅长及省公安厅工作组赶赴芦山救灾前线指导救援工作,并明确由常务副厅长吴健坐镇厅指挥中心负责总协调。同时,省公安厅紧急下发《关于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的紧急通知》。接到省公安厅指令后,四川公安交警部门紧急行动,迅速开通生命救援通道;公安消防部队迅速集结,赶赴一线抢险救援;后勤装财保障部门紧急调拨救灾物资立即跟进;省公安厅机关全警上岗;全省各市(州)公安局局长立即到岗到位,组织抗震救灾紧急动员,要求全体民警随时做好奔赴一线救灾的战斗准备。

一个小时后,第一批派出的特巡警、消防、交警救援队集结出发。省公安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和公安部要求,立即向奔赴前线救援的民警发出指令:“把抢救群众生命、确保群众安全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灾区公安机关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投入救援行动。”同时,迅速组织调度一万余名公安救援力量(含消防官兵)紧急驰援灾区。

至20日十八时,省公安厅从全省各市(州)调集的公安民警、特巡警、交警、消防警、武警等救援力量七千余人,以及二十支地震救援搜救队、二百三十余辆消防救援车全部到达灾区开展搜救、抢险工作。截至二十时,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救援力量已救出被困群众三百余人。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应急救援能力,也考验着全体公安民警的智慧和能力,进一步检验了公安机关的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展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震后一个小时内,中国地震局、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部计划生育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救灾指挥系统各相关部门全部到位,展开远程救援指导;地质、水利、气象等部门派出专家赶赴灾区。

紧接着,四川省应急预案启动,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赶赴雅安……

部队在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紧急出动七千多名官兵赶赴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二十三分钟后,中国第一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公益机构——四川蓝天救援队集结完毕,准备出动救援。

海南地震救援队、泸州山地救援队、北京红星救援队、陕西灾害救援队……更多的民间救援队伍在短时间内相继进入芦山、宝兴等地,以及因道路和通信中断一度成为“孤岛”的宝兴。

先驱部队更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震后两个小时内,震中芦山县城区出现军队救援直升机,用于排查、救助、转运伤员。

各类高科技装备的相继应用,在雅安地震救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历过汶川地震剧痛的人们,无不深刻认识到运用高技术手段和新装备进行科学施救是多么重要。十万火急的救援工作有了这样一批“千里眼”、“顺风耳”,救援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为了随时掌控各个救灾点的情况,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将北斗终端系统配备到了部队排一级;海军方面在地震发生一小时五十三分钟后,紧急出动遥感飞机飞赴芦山上空执行空中遥感探测任务;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了获取灾区高分辨率低空影像,一连动用了五架无人机,并紧急调配多颗卫星传输高分辨率图像。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灾区救援。

中国地震局在地震发生五个多小时后,绘制了第一张预估地震烈度图;二十七小时后,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图片,绘制了第二张预估地震烈度图。这张烈度图,以震中为圆点,明确地将受灾地区标识为深浅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依次代表了不同的地震烈度;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烈度,确定了救援工作的重点。这样,指挥部就知道情况最危险、最需要救援的区域在哪儿,也就知道队伍应该往哪里派了。这些幕后的工作为在前线奔波的战士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救援路线,极大地节约了救援时间。

十一时三十四分,四川省政府召开了首场地震情况通报会,对当前受灾情况作了简明的通报。

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多次大灾难,从2003年抗击“非典”起,我国应急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使抗灾救灾工作变得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迅速启动应急程序,有序快速反应,务实高效,为抗震救灾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钟开斌说,“军队和各部门救灾职责分工明确,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协调有序。”

五年来,从汶川到雅安,在灾难中的磨练,使救灾队伍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中国救灾效率的极大提升。

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何宁感叹:“我们天天在战斗、时时在救援!公安消防部队每年参加数十万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群众遇险救助等抢险救援,有一套完善的地震救援专业训练体系,随时应对突发的灾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次灾情传递迅速,应急部署更加协调,救援部队到位及时,危重伤员得到充分救护,很好地证明了中国政府各部门在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基础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些在第一时间来自政府的力量,给了民众极大的信心,在关键时刻,在灾难来临时,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发挥其巨大的正能量,引导灾区和全国民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与灾害抗争、与时间竞跑。每一个在废墟上忙碌的身影都闪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有了来自政府主导部门有条不紊的指挥,各级政府部门在地震中的应急反应也更加成熟有序。小城之外,不停歇的电话铃声、汽车发动的轰鸣、救援队伍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整个中国行动起来,救援力量及时进入灾区,救援行动有序展开:一列列“救”字号火车在铁路大动脉上疾驰;一辆辆装载着救援物资的车辆向灾区进发;一架架军用直升机直接对灾区进行定点空投,灾区群众的生活很快得到基本的保障。

面对灾难,上到政府,下至百姓,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反应迅速,高效有序。2003年后,历经“非典”疫情和汶川、玉树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考验,中国不仅从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更积极改进救援手段和方法,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联动机制等诸多方面提高了应急能力。紧急关头,军、政、医、警紧密配合,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地救助灾区人民;废墟之上,处处彰显“中国力量”。

强大的“中国力量”,还来自改革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震后,中央财政紧急拨付救灾资金十亿元;国家发改委紧急协调向灾区组织调运油品四千三百多吨、活动板房一万一千平方米;民政部立即向灾区调运五万顶帐篷、十万床棉被、一万张折叠床……

黑色星期六

灾难来临时,与死神赛跑,必须把救人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而紧急响应所彰显的“中国速度”,为减少灾区人员伤亡作出了巨大贡献。震后不到十分钟,成都军区关于抗震救灾的一道道命令从司令部作战指挥室接连发出,两个小时内,军区已经出动直升机飞赴灾区,四千余名官兵正在赶赴灾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灾区。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卫生厅紧急启动应急预案。20日上午九时,灾后仅一小时,首批十五支中央在川及省内医疗队近二百名医务人员奔赴灾区。

十时,四川省公安厅紧急调集的成都特警已行进在奔赴灾区的途中。至十一时三十分,四川省公安厅已调集交警七百人、特巡警一千人、消防官兵一千四百余人投入救灾。

芦山县公安局、宝兴县公安局在与外界和上级公安机关无法畅通联系的情况下,果断组织全体民警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战斗。武警四川总队雅安市支队芦山县中队二十二名官兵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就地展开救援。

灾后三小时,全国各地专业救援队及四川的救灾队伍、志愿者开始向芦山、宝兴驰援……

自救与救援谱成一曲曲生命之歌——成都街头自发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龙,可喜的是,献血者中很多是“90后”青年,这一举动令一直担忧这一代年轻人的人们无比欣慰。由于市民的踊跃参与,血库在地震当天傍晚补足;而远在汶川的数十位“的哥”正拉着一车车饮用水和方便面火速赶往雅安,为同遭灾难的雅安同胞尽他们的一份心。

地震发生后,宝兴县灵关镇曾一度成为“孤岛”。由于这次地震为浅源性震裂,所以房屋等建筑损坏非常严重,即使没有倒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痕。可以说,灵关镇已经成为一座站立着的废墟。

但是,灵关镇没有等、靠、要,而是在震后迅速展开了自救。他们将学校操场开辟为临时的避险安置点,在这个数千平方米的操场上,受灾民众搭起了各式各样的临时帐篷,有用透明塑料薄膜的,有用编织袋材料布的,有些人甚至将自家的车都开来,停在“住宅”一侧。不过,更多人选择在原本住家附近搭建临时住所。

安置点内没有电灯,人们都只能摸黑挤在一起睡觉。可对灾民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缺电,而是缺水。

“现在这里的地下水已经污染了,有个小孩儿因为喝了不干净的地下水,出现了中毒迹象。”正在灵关中学操场给受灾民众分发饮用水的张甫军心里很着急,他时刻想着如何尽量让所有人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为了找到能放心饮用的水,二十二岁的张甫军和其他七名志愿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不断、随时可能有山体滑坡及巨石滚落的情况下,一遍遍地爬山下谷寻找水源,最后在一处山涧找到一眼比较洁净的泉水。于是他们每天从山上拉来满满一车干净的水,分发给操场等各安置点的居民。

“这些水只够饮用,不能满足洗澡、洗头等需求。”他说,“我们一定努力保证大家都有干净的水喝,希望大家不要浪费。”

送水的志愿者们不怕吃苦,一趟趟地从山上拉来可供饮用的山泉水分给需要的群众。心怀感激的受灾群众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拿着各式各样的容器,只为领取一份可放心饮用的干净水。他们知道,这水对于灾后防止传染病发生及蔓延多么可贵。

就在吃百家饭、睡通铺、共饮山泉水的情况下,灵关人民盼来了受阻公路的打通以及第一车救援物资的到来。

飞仙关,是国道318线、省道210线和芦山县飞仙关镇的交会点,是通往震中地区的“咽喉”。地震发生后,318国道被百吨巨石拦腰斩断,以致无法通行。为了让救援队伍和车辆尽快进入灾区,抢通飞仙关的任务落到芦山县公安局飞仙派出所民警们的头上。

所长何劲将所里的警力分为三组,一组用警车将被巨石砸毁的车辆内的两男一女火速送往芦山县医院救治,其余两组分头从公路两端开始清理堵在路面上的石頭。除了百吨巨石,他们需要清理的小石块,有的重达上百公斤。何劲让大家率领民警协力同心,一块块地将百吨巨石周围的小石头挪开。十多分钟后,他们清理出了能够通行小汽车的通道,有效地缓解了堵车的压力。

然而,要想让这条“生命通道”真正实现畅通,还得把巨石挪开。可要搬开这上百吨的巨石,光靠人力是难以实现的!

怎么办?这时,何劲想起在不远处施工的中国水电十一局有空压机。“可以借空压机打孔放炮将巨石炸开!”于是,他派人去协调借来两台空压机。由于动力不够,钻孔的速度太慢,何劲和十一局技术人员又调来一台巨型钻孔机。十七时五十分,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挡在通往芦山灾区318国道上的巨石被炸开了花。十八时三十分,318国道双向打通,救援人员、救护车辆、大型救援装备、救援物资终于可以顺利进入灾区了……

为了使所有受阻道路尽快抢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及有关市州交通运输部门又迅即组织两百多台(套)机具、八百多名救援人员投入抢通工作中。

挖掘、平整、拓宽,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和工程技术人员挥汗如雨紧张地忙碌着。21日十七时左右,芦山到宝兴的通道基本实现单行线通行。不久,芦山至宝兴段全线抢通,为重灾区救援打开了生命通道。

为保障一辆辆医疗救护车和满载物资的军车顺利通行,公安交警部门派出若干交通民警沿线执勤,指挥疏导车辆尽快通过危险路段,前往“孤岛”灵关镇、芦阳镇、龙门乡等重灾区。

住在临时安置点的李嫂是个热情的川妹子。有了物资和水就可以做饭了,她一边做饭一边介绍安置点的情况:“我们这个帐篷住了四户人家,大家就在这里睡着大通铺。”震后将临时住所安置在灵关中学操场的李嫂一边切菜一边说。

去年5月,李嫂一家刚刚入住新建的四层小楼,但没想到,地震让他们家的新房子变成了歪歪斜斜的光架架。李嫂说:“家里修这个房子向银行贷了款的,花了好几十万元,现在欠款还没还完,房子就毁了。”

房子没了,李嫂很伤心,好在自己和家人都安然无恙,她心里又有了些慰藉。“我家有四口人,其他还有三户人家,大家住在一个帐篷里,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

除了灵关,距离震中较近的龙门乡也受到重创。

地震给龙门乡带来的悲剧让人伤心至极——

“你先走,我跟着来。”这是八十岁的陈得荣老大爷对在地震中不幸去世的相濡以沫近六十年的老伴李启琼说的最后一句话。

4月19日晚上,在成都打工的陈素明、罗子芬夫妇趁着周末放假回到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的家中。20日一大早,妻子罗子芬走进厨房给家人准备早餐。丈夫陈素明起床后被邻居招呼过去聊天儿。紧接着,陈家老爷子陈得荣也走出了家门。就在这时候,大地剧烈地抖动了起来。

老爷子站立不稳,他感觉到房子在晃动,砖块在掉落,便大声喊:“地震了!快跑啊!”然后冒着被砸伤的危险冲进屋内去看老太婆,结果刚进门就被垮下的墙砸断了腿。

听到父亲的呼救声,陈素明与随后赶来的哥哥陈树林进入已成残垣断壁的房内,把父亲救出,放在院坝中央,然后转身冲进屋内,在一堵倒下来的墙下,兄弟俩只看到从残砖缝里渗出来的鲜红的血,没看见母亲的身影。

“妈!妈!你听得到吗?”两个儿子大声地呼喊着妈妈,可妈妈没有回声。听到儿子呼叫,躺在院坝中的老爷子不顾已经骨折的左脚,想起身过去帮忙。

儿媳罗子芬说:“爸,你的脚骨头都露出来了。”

老爷子用手按住血流如注的伤口,大声地喊着:“儿子,快去救你妈!”

过了很久,两个儿子终于把满脸尘土和血迹的母亲抬出来放到父亲身边,陈老爷子看到妻子的惨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伤得很重。”陈素明对妻子说,“你看着爸,我跟哥先把妈送医院。”说完,兄弟俩将母亲抬到不远的公路边,等待过路的车帮忙送往县医院抢救。

可是,焦急地等待了很久,都没有救援的车辆出现。直到十点钟左右,一位好心的私家车主才帮忙将陈素明的母亲李启琼送往七公里外的芦山县人民医院。随后,在村民的帮助下,陈得荣大爷被抬上“板板车”送到了医院。

由于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受伤的人多,李启琼输了一会儿液就没有反应了。医生建议将陈大爷转到雅安的大医院治疗。

陈素明将医生的建议告诉父亲,陈大爷还抱着一线希望,他恋恋不舍地对已经没有声气的妻子说:“我们都到雅安去治伤。”

4月20日十三时,刚转院到雅安的陈得荣从儿子口中得知妻子离世的消息,他平静地对儿子说:“办好后事,好好送她走……”

救援“尖刀”

4月20日上午十一时,被誉为救援“尖刀”的成都公安特警救援队到达邛崃市靖口村地震救灾任务区。特警们冒着余震威胁,冲过滑坡地带,进入倒塌房屋,搜救被埋人员,对仍停留在危房内的群众进行劝离,现场指挥疏导灾区交通秩序。短短两个多小时,救援队共对五十一间民房进行了搜索,劝导一百三十余名受灾群众离开危险地带,疏导指挥两千余辆救灾车辆安全通过拥堵路段。

21日零时三十分,由副支队长宁峰带领、党员民警组成的成都公安第二批救援特警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挺进‘孤岛宝兴,刻不容缓!”

天黑,大雨,徒步。山体上松动的石块在余震中不断滑落,脚下的路面因塌方受损凹凸不平。特警队员们用微弱的手电筒光一边观察一边冒险通过。21日上午七时三十分,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五十名特警救援突击队员步行十八公里成功抵达宝兴县城。宝兴县城受灾较为严重,作为第一支进入宝兴地震重灾区的特警救援队——成都特警救援队迅速与当地政府和公安消防官兵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抗震救援和伤员空运转移等工作中。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资阳特警!”4月23日上午九时,宝兴县小关子水电站附近发生余震。此时,资阳市雁江区公安分局特警救援队队员刘怀兵正在危房里帮群众转移粮食。余震中,房顶上的木板不断掉落,背着重重一袋粮食的他来不及躲避,被一块带有钉子的木板砸中,他感到膝盖上一阵剧烈的疼痛,一看,一根长约十厘米的锈铁钉深深地扎进了肉中。他一咬牙用手拔出铁钉,鲜血顿时顺着他的裤管流了下来。他没告诉任何人自己受伤了,直到完成任务返回营地后,他因痛得无法迈步,才被战友们发现。

十一时二十五分,特警队员戴家祥在宝兴县医院搬运急救药品时,因劳累过度突然昏厥,从装运药品的车上摔下来,幸好是在医院里,才得以及时抢救。

大爱无疆,大爱无言!正是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忘我情操,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特警;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特警”的信念深入到每一个特警队员的心中,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才会高度统一,他们的形象才得以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4月23日十九时,穆坪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到宝兴县城领取救灾物资,特警们听老人说村上还有十多户人家没有吃的喝的,便纷纷主动请缨,帮助老人及其所在的穆坪村五组十多户群众运送水、粮油、棉被等生活物资。由于下雨,山路湿滑,两公里的山路,特警队员们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将救灾物资送到穆坪村受灾群众家中。

在“孤岛”太平镇,特警队员们也处处表现出“关键时刻看特警”的风采。中午时分,一位大娘身体不适,特警队员背起大娘直奔医疗救助点。“我家里还有需要用的东西没有搬出来,你们能帮帮我吗?”大娘话音刚落,特警队员们便冒着余震的危险钻进大娘家的危房里抢搬财物……

有了一支支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灾区群众的心渐渐镇定下来,他们不再惊惶失措。

芦山县龙门乡村民杨本香的家没了,但看到一群穿着警服的人在帮她和其他村民搭建帐篷,她心里踏实了许多:“地震是天灾,躲是躲不了的。房子没了就没了,只要人平安就好。”

“生命通道”的保障者

地震发生后,灾区公路因塌方、崩陷、滚石等中断,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等也因车辆拥挤而堵塞,给灾区救援造成了极大压力。为了疏通这一条条生命大动脉,打开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四川公安交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发抗震救灾战斗动员令,动员全省交警紧急上路执勤,维护交通秩序,并组织七百余名交警赶赴灾区指挥疏导交通。

4月20日上午八时三十五分,成都通往雅安的第一条高速“生命通道”开通,从成都市中心红照壁南大街至成雅高速公路入口,成都交警利用城市公交专用通道开辟了“抗震救灾专用通道”,短短十来公里,每一百米就有一名交警在为救援车辆护航,引导社会车辆不要占用救灾专用通道。

从这一刻起,无论是四川省公安交警总队、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是灾区雅安的交警们,都以服从抗震救灾这个大局为使命,全力打好支援雅安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他们在指挥部里解读“作战沙盘”,在地图上标注小五角星,在一个个咽喉要道控制车流,在灾区的烟尘雨雾中奔跑穿梭。那一件件反光背心,在人流中发出耀眼光芒;那一道道似流星般的荧光,在灾区群众心中留下了生命之光的轨迹……

4月20日十四时,四川省公安交警总队调集的第一批救援警队到达灾区五条最重要的“生命通道”展开战斗。

此后的几天里,省公安交警总队陆续从总队机关和各市(州)调集多批交警赴灾区增援。

4月23日上午九时,在如注的大雨中,芦山通往宝兴灵关的210省道交叉路口上,一位交警在指挥交通。

“快点儿走,后面的车赶快跟上!”

路窄车多,他正专注地分流车辆,这时,一辆警车停在他面前,从车上下来一位民警,他以为是兄弟单位来问路的,赶忙上前敬礼:“请问您有事需要帮忙吗?”放下手定睛一看,没想到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孪生哥哥。“哥,你要到哪里去?”哥哥递给弟弟一件雨衣:“我到山上执勤点去,看到你在这里,顺便拿件雨衣给你。”接过雨衣,弟弟伸出双臂,哥哥也伸出了双手,两兄弟深情拥抱,然后互相敬礼:“多保重!”哥哥转身跳上车走了,弟弟又回到指挥疏导交通的岗位上。穿上哥哥送来的雨衣,弟弟心里感到一阵温暖。

原来,这哥儿俩分别是芦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王诗崴、汉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中队长王诗皓。弟弟王诗皓是奉命赶来芦山支援抗震救灾的。

王诗崴、王诗皓兄弟俩是一对双胞胎,生于1981年12月,老家在汉源县富林镇。哥哥王诗崴2010年进入芦山县公安局工作,第二年,弟弟王诗皓考进了汉源县公安局。

地震发生那天早上,王诗崴正在家里轮休。突然,大地抖动了起来。王诗崴马上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他连忙跑出家门,看到小区内已有一百多位居民拥挤在大门口不知所措。“发生地震了,危险,请大家赶快到宽敞一点儿的地方去!”邻居们在他的指挥下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后,他又火速赶到单位,带上一名协警直奔芦山县东门大桥。

经过仔细查看,他发现大桥已被震出了一条裂缝。“这桥不能过车了!”他果断决定,在大桥两端放上锥形筒,禁止车辆上桥。同时,他一边疏导步行过桥避灾的群众快速通过,一边对滞留在桥上的群众进行宣传:“大桥已经被震裂,请大家不要在桥上停留。”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他没喝上一口水,没吃上一口饭。在此后的数百次余震中,王诗崴和战友们临危不惧,誓死守卫桥头,确保了数千名群众和车辆的安全。

弟弟王诗皓在地震发生后,主动要求参加赴芦山抗震救灾突击队。汉源县赴芦山救灾突击队执勤地段是芦山通往重灾区的重要通道。王诗皓到达芦山后,没来得及跟哥哥打个电话,就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他现场踩点,查看地形,部署警力,采取救护车、救灾车、其他机动车按顺序通行的措施,严格控制非救灾车辆占用“生命通道”,为一千多名伤员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救灾期间,王诗皓还自创了疏通拥堵车辆的“靠逼法”。4月21日上午,一辆运送伤员的救护车在距人民医院还有一公里远的交叉路口被堵。王诗皓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堵塞点,采取自创的“靠逼法”将一辆辆车往左边挤,硬挤出一条长一公里的通道,为等待急救的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医生说,如果伤员再晚送来半小时,就可能没命了。

4月22日二十一时,芦山通往宝兴灵关路段,一辆装满救灾药品的车因车轮打滑滑到了悬崖边。情况万分危急,如果再向前滑一点儿,就有可能车毁人亡,灾区急需的救命药品也会保不住。驾车巡查灾情至此的王诗崴仔细查看路面后,指挥驾驶员一步一步操作,一点儿一点儿地挪动,终于使处在险情之中的运药车和驾驶员化险为夷。

4月24日凌晨二时,倾盆大雨中,坚守在芦山、宝兴和天泉三县公路交会点上的王诗崴,浑身被雨淋透,鼻子冻得通红,嘴唇冷得发青,但他没有离开岗位半步。

……

随着灾区道路的逐步抢通,救援队伍、救护车辆、大型救援装备、大批救援物资终于顺利进入了灾区……

道路虽然通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救援车辆、社会车辆的大量涌入,道路再次发生堵塞——318国道雅安至芦山段平时平均通行量为每天三千辆次,最多也就一万辆次。可现在,实际通行量竟高达每天三万多辆次!再加上余震飞石和路面塌陷,拥堵在所难免。

为缓解这一路段的交通压力,保障救援车辆和人员顺利进入灾区,四川省公安交警总队经前方指挥部统一协调,对震区公路实行临时性交通管制,实施通行证放行措施,并由指挥部部署实行军队、武警、公安联合执勤,对地方民用车辆进入灾区进行严格管控,对伤员救助、救灾物资运输、通信保联车辆予以及时放行。

当一支支救援队伍挺进震中地区展开救援行动、为抗震救灾胜利而战斗的时候,四川公安交警的艰辛付出,已经深深地镌刻在灾区人民群众的心坎儿上!

科学施救

在地震救援中,对生命的救援永远是第一位的。每一支救援队伍对生命决不轻言放弃,他们全力以赴搜救被埋人员和被困群众,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和盲点。截至4月22日十八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四百七十五人。

有专家说,地震后四十八小时内是黄金救援期;也有专家说,七十二小时内是黄金救援期……然而,对于遭受地震灾难的人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是“黄金救援期”——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对于废墟下的生命,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生命的极限期!

专业的力量是科学救援的重要基础,而科学救援极大地提高了救灾的效果。五年前汶川发生地震后,人们对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望,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如今,当雅安地震发生后,各种专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在救灾中发挥了强大威力:20日晚,宝兴县太平镇钟灵村附近的一片坍塌碎石中,成都消防官兵携带的搜救犬突然停在一棵倒下的大树边叫了起来,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确认有生命迹象后,官兵们成功救出一名生命垂危的孕妇。这样的事例在救援中不胜枚举。

自从汶川地震之后,公安消防部队参照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标准,在全国组建了五百五十二个地震搜救队,每个搜救队都配备了防护、侦检、搜索、破拆、顶撑、照明、通信、救生八大类六十多种救援装备。

这些装备提前为此次雅安地震救援打下了良好基础。针对救援现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通信不畅,被困人员以浅层埋压为主的实际情况,20日中午,抵达震中地区的公安消防部队采取了“就近展开、由近及远、梯次推进、快速覆盖”的战术进行救援。地震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了对震中芦山县所有乡镇的第一轮搜救,救出被困人员六十八人。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说,这次救援充分发挥了装备器材、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优势。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一百六十五人,其中生还一百五十人。

“这次抗震救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科学施救,不靠人海战术,靠精确定点、精准救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使芦山救援更加注重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在决策前进行了科学灾情评估,精确调遣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

卫生系统的快速反应,也为伤员的发现与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地震发生二十四小时内,医疗队迅速覆盖芦山、宝兴两个重灾县的十一个乡镇,四十八小时覆盖到十四个乡镇。此次救灾中借鉴汶川经验,尽快实现对灾区医疗救治的全覆盖,并加强对危重伤员的治疗,减少伤员死亡率。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救灾指挥部指定华西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为定点收治危重伤员医院,来自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组成国家医疗专家组前方坐镇,对危重病人实施手术,参与重症伤员会诊。

此次地震发生后,还有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那就是公民意识在成长,从个人观点到公众舆论都更加理性。

地震发生后,网上很快有人呼吁让出成雅高速“生命通道”,莫去現场“添堵”;有网友号召少打电话多发短信……

新浪微博的一位网友建议,震后七十二小时内名人明星暂不要赴灾区,“不少人能认出你的脸,一旦排场比用场更大,再多的热心和善良都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慈善联合会及时发出紧急倡议,呼吁理性救灾,特别是在紧急救援阶段,要根据当地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避免造成人力浪费、物资重复和秩序混乱。

不论是来自政府的通告,还是来自民众的呼吁,国人面对大灾时的心态更加理性平和,救灾应对更加有序。这次抗震救灾使大家对志愿精神理解得更深刻了,认识到守望也是一种相助。灾难中积聚的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

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论:“经历过灾难又挺过来的社会,果然是比原先更强韧与沉着。”有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洗礼,中国的救灾工作表现出更专业、冷静与自制的精神追求,中国民众对国家救助体系满怀信心。

三、抗震救灾英雄谱

英雄,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是一个时代的旗帜。当灾难来临,如果没有英雄,灾难中的民族就缺乏托起生命的臂膀和力量。抗震救灾中,正是那些穿梭于废墟之间、奔跑于余震之中的英雄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处在绝境中的生命,才有了震后美丽、崭新的世界!

周海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周海尚,重庆市人,三十七岁,现任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雅安市支队芦山县大队政治教导员。

4月20日八时,像往常一样结束晨练的周海尚正准备洗漱,忽然,他感觉营房剧烈地摇晃了起来。“不好,地震啦!”消防职业的敏感,让他立即呼喊官兵马上撤离。队员们下楼后,他立即组织清点人数,还好,一个都没少。可是举目四望,只见四周尘烟渐起,群众的尖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紧急联系支队,不通;联系总队,仍旧不通——通信已断。消防员的使命不容他犹豫,他立即作出了决断:“同志们,发生地震了,马上去救人!”他紧急把二十余名官兵分成了三个搜救小组,分乘三辆消防车,由他和大队参谋及专职消防队一名班长分别带队,兵分三路向老县城房屋垮塌比较严重的地方奔去。

周海尚带领的小组赶到了老旧建筑最多的根雕一条街进行搜救。一到街口,官兵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只见一座座建筑残缺不全、一处处民居房塌砖落,群众或是奔走呼号,或是呆立哭泣,满目疮痍已难以形容这惨烈的景象。“下车,仔细搜救,不能漏掉一个群众!”他对官兵下达了命令。七名队员一下车,受灾群众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把他们团团围住,周海尚指挥队员一路搜救前进,哪儿有人员被困,救援官兵就冲向哪儿。在群众的协助下,搜救队进展顺利,一名又一名被困群众被顺利救出,抬上了120急救车。救援的过程中,余震不时袭来,废墟中的瓦片和碎砖不断掉落,但周海尚毫不畏惧,始终坚守在救援第一线,直至整个街道清理完毕。在从根雕街行至老城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里,周海尚就带领队员抢救出了十四名被困群众。到达老城,见其余两个小组的人员尚未能会合,周海尚又带队调头帮助其余两个小组,直到完成对整个老城区的搜救。在最初的五个多小时里,周海尚指挥大队官兵共营救被困群众三十人,其中二十七人幸存了下来……

短短一天的时间,对周海尚来说却像一年那么漫长,由于喊话太多,他的嗓子已说不出话,他就用口哨和肢体动作进行指挥。不论是在废墟上搜救伤员,还是在灾民安置点搭建帐篷,大到安全防火要求,小到每件灭火器材的配备,他都全程参与。对他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切实做到让安置点的每名群众都会正确地用火用电,把火灾隐患降到最低限度。

王鹏:第一个传出灾区声音

王鹏是“4·20”雅安地震中,从废墟里成功搜救出最后一名被埋群众的消防战士。

王鹏的老家在江苏南京,2006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参军进入消防部队服役,现任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雅安市支队芦山县大队副大队长。

地震发生后,王鹏在第一时间即率领消防队员赶赴县城老城区开展巡逻搜救。八时四十二分,他们在城南街发现一处倒塌民房内有两位老人被困,老大爷头部被掉落的天花板砸伤,老大娘在不停地呼喊救命。余震中,残垣断壁摇摇欲坠,情况紧急。王鹏与队员一道,以最快速度破拆房门,及时救出了两位老人。九时二十四分,在县城东风路一商铺旁的倒塌民房内,一名群众被房屋上方掉落的砖块砸伤头部昏倒在地。王鹏立即和队员们一道,冒着余震危险及时将受伤群众救出并送上救护车。

地震后,由于断路断电,芦山与外界的通信联系也一度中断。王鹏急中生智,相继往手机卡槽里轮流插入了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张电话卡,最后终于用电信卡接通了电话。震中芦山县与外界失去联系近三个小时后,于十时四十三分,成功与上级取得了联系。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记者与王鹏连线时,王鹏便成了第一个传出芦山灾区声音、让外界了解灾区真实灾情的人。

十一时二十分,王鹏接到上级指令,跟随雅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队赶赴地震重灾区芦山县双石镇进行救援。王鹏和救援官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于十二时三十分到达双石镇,成功搜救出两名被困群众,疏散转移人员六十二人。由于通信不畅,十五时二十分,一位从芦山县太平镇出来报告灾情的老大爷找到王鹏,告知太平镇受灾严重,急需救援。在双石镇领导的帮助下,王鹏和救援官兵搭乘两辆地方车辆,以最快速度赶到太平镇开展搜救,将被困的两名群众安全转移,帮助十二户群众转移疏散了危房中的物资。

4月22日十五时三十分,一位妇女返回危房拿东西,不慎被变形的门挡住出不来。接到报警后,王鹏立即带队前往,快速将其救出。4月23日上午十时许,县城南街229号户主报警,称他家的租客已失踪两天,有可能被困在倒塌的废墟中。王鹏迅速带领十二名队员赶赴现场展开救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营救,终于在中午十二时许,将几无生命迹象的男子成功救出。他们救出的这名男子,也是雅安地震灾区搜救出的最后一名被埋群众。

吴晓波:从残垣断壁中救出孕妇

“我亲手从废墟中救出一位孕妇和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儿。孕妇被送往医院后,顺利生下孩子,母子平安。”4月20日发生的那一幕,让芦山县公安消防大队二十五岁的年轻参谋吴晓波一脸自豪。

地震发生后,芦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启动一级响应预案,派出三组救援力量在芦山县城进行巡逻搜救。

吴晓波被分在第一救援组,当他们赶到金花路时,一位妇女跑来向他们求救:“还有一个孕妇和一个孩子被困在废墟下。”

顺着求救妇女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栋两层小楼已变成了废墟。在经过喊话后,吴晓波和战友们发现在垮塌房屋的后部埋有一名孕妇和一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儿。

“别哭,叔叔一定把你们救出来!”在吴晓波的安慰下,只有三岁的小女孩儿渐渐停止了哭泣。

吴晓波拿出千斤顶,一点儿一点儿把压在小女孩儿身上的石板顶起来。“随着空间逐渐增大,我也生怕一丁点儿不小心,让娇小的生命在瞬间逝去。”吴晓波说。

“露出来了!露出来了!”当小女孩儿的脸庞清晰地显露在阳光之下时,吴晓波才松了一口气,他轻轻地将小女孩儿从夹缝里抱了出来。

安顿好孩子,吴晓波又赶紧和战友们去救被埋的孕妇。孕妇的右腿被石板压住无法动弹,体力渐渐不支。吴晓波和战友们一边找来糖盐水喂给她喝,一边请求120急救车来为孕妇输氧。由于作业面狭小,液压扩张器、液压顶杆等消防专业器材很难施展。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吴晓波和战友徒手清理瓦砾。经过五个小时的手刨指挖,孕妇被成功救出。

卫科:为救灾搁下病重母亲

“4·20”雅安地震发生时,四川省眉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卫科正在家里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

震情就是警情,灾情就是警令。为了参加抗震救灾,同时为了不使正在重病中的母亲担心,卫科对母亲撒了个善意的谎:“单位上有急事,叫我马上过去。”他赶到单位找到支队长,主动请求参加抗震救灾突击队。

4月20日十七时,由一百名特警组成的眉山市公安局抗震救灾救援队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抵达震中芦山县。卫科立即按照分工投入到维护救灾生命线的道路保畅战斗中,他和同事一起,疏导一千余辆拥挤在公路上的车辆,疏散路边滞留群众两千余人次。十九时,一口干粮还未啃上,他又接到为上级首长站岗值勤的任务,直到4月21日凌晨五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休息点上。还没来得及小憩休整,救援队又接到派出突击队打通宝兴至天全生命通道的命令。顿时,卫科就像被打了一支强心针,睡意全无,立马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请求领导让他参加突击队。考虑到他已连续战斗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领导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說:“没事,我年轻,身体扛得住!”

21日中午十一时三十分,卫科与抢险突击队队员一起前往宝兴县救援受伤群众。在离宝兴县城还有四公里多的地方,卫科和战友正在抢救一名受伤群众,余震袭来,飞石滚落,卫科全然不顾,他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突然,一块飞石击中了他的腿,顿时,他腿上鲜血直流,战友们赶紧给他进行简单包扎。

十七时三十分,卫科和突击队员们历经重重艰险,终于抵达宝兴县城……见他受了伤而且一天一夜没合眼,带队领导劝他休息,但他却说:“没事,多争取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说完,又带伤投入到宝兴县城抢险救援的战斗中……

花卫明:腿伤腰扭不下火线

“4·20”地震发生后的第八分钟,芦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花卫明和国保大队大队长杨荣两人即驾着警车投入抢险救灾。当他们行至县城东街路口时,有两名群众冲过来拦住警车说:“有两个人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去救救他们吧!”

群众至上,生命第一。花卫明迅速调转车头直奔人员被埋处,两人跳下车就往废墟里钻。经过十五分钟肩顶手刨,一个小孩儿被成功救出送往县医院,但还有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被压在废墟下。花卫明冒着余震危险,钻进废墟里搜寻。这时,余震袭来,砖块稀里哗啦地往下砸,花卫明右腿被砖头砸伤。剧烈的疼痛挡不住花卫明救人的脚步,他一瘸一拐地继续往前搜寻着,终于,在一个狭小的缝隙里找到了老婆婆。废墟下缺氧,他用手一块砖一块砖地掏出一个洞来,经过三十多分钟的接力营救,七十多岁的老婆婆终于重见阳光。老人的腿被砸伤,血流不止,花卫明和同事用警车将老婆婆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在接下来的救援中,花卫明在一处废墟上不慎滑倒,腰被扭伤。为了多救几名群众,他强忍伤痛,坚持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从早上地震发生到下午十五时,花卫明和战友们一共救出十名被困群众。

因为受伤,花卫明被领导安排在110指挥中心值守,负责收集救灾情况,协调处理各种事项。值守110指挥中心期间,他利用微博、微信和电话等接收处置救灾信息三百多条,及时为救援队提供了准确的救灾线索,成功营救出一百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群众近万人。

4月21日凌晨一点,已精疲力尽的花卫明才到医院接受治疗。他说:“为多救几名群众,值!”

彭文涌:带伤救出孕妇和孩子

4月20日早晨,正在家中度周末的芦山县公安局芦阳派出所副所长彭文涌准备早餐后到书店去买几本好书“给自己充充电”。刚要出门,他便感觉楼房剧烈震动起来,屋外到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房屋倒塌声。

“不好,地震了!”经历过“5·12”地震的他,明白灾害的严重性,于是拿上警服便直奔派出所。此时,民警们已陆陆续续回到了所里。经所领导简单动员后,大家兵分多路奔赴辖区各个重要点位查看灾情,救援群众。彭文涌带着一个小组驾车刚到县城东风路转盘处时,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向彭文涌大喊:“彭所长,赵家坝有房子垮了,有人被埋在里面!”听明情况后,彭文涌加大油门就往赵家坝开去。路上,他们看见许多被倒塌房屋砸得头破血流的群众需要及时救治,于是,彭文涌安排一名同事用警车送群众去医院,自己则带着其他民警徒步赶往赵家坝。

“民警同志,快,快救我的老婆和孩子!”刚到村口,一位男子跑过来拉住彭文涌的手央求道。他们跟随求救男子来到女人和孩子被埋的地方,只见断裂垮塌处一块约数百公斤重的水泥预制板将人牢牢压住,他们几个人用手根本搬不动。电话打不通,救援的大型装备一时无法到位,真是急死人了。余震再次袭来,废墟下被困的人危在旦夕。

容不得多想,“每一秒钟都有可能让生命再次受到威胁!”彭文涌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不远处的一家汽修厂借来千斤顶、钢钎和铁锹等工具,一点儿一点儿地将压在那孩子身上的预制板撬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小孩儿被成功救出送往医院。

孩子救出后,那位已有九个月身孕的妇女的脚仍被房梁压住动弹不得,情况十分危险。彭文涌一边安慰她,一边用千斤顶和钢钎慢慢地撬开沉重的水泥房梁。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压在孕妇脚上的房梁被顶开了,孕妇被救了出来。彭文涌又和大家想办法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将孕妇抬上车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救治。得知孕妇母子平安后,彭文涌和民警们压在心头上的石块才落了地。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芦阳派出所共成功救出八名被困群众。彭文涌的左脚、小腿不同程度受伤,手臂也被划破好几道口子。

黄卫华:危楼里背出瘫痪老太太

今年三十九岁的绵阳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黄卫华曾参加过五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行动,在“5·12”抗震救灾中荣立个人二等功。在这次雅安大地震救援行动中,他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用自己的智慧和积累的救援经验,救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4·20”地震发生后,黄卫华第一时间驾车赶到单位,主动向领导请缨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得到批准后,他和绵阳市公安局赴芦山救援队的队员们于当天十七时到达芦山重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4月21日十三时二十分,五级强余震再袭芦山。黄卫华正和同事在芦山县城南街巡逻,当他们来到一处叫“广福苑”的小区查看时,得知旁边的县人大居民楼有一位瘫痪的八十五岁老太太,老太太有个六十多岁的儿子在外地生活,家里仅有一位保姆照料老人。地震发生后,老人体瘫行动不便,保姆无力将老人救出楼,两人便一直待在危房中。

黄卫华一边让同事打电话向120求救,一边独自冲上危楼找到老太太的家,劝老太太和五十多岁的保姆离开危房。但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还说这么大年纪了,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房子里。

由于余震随时可能来袭,老人和保姆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劝说无效后,黄卫华果断地决定强行将老太太背下危楼。到达安全地带后,黄卫华在保姆的协助下,找到一架梯子铺上被褥,做成一个简易担架,将老太太抬上刚刚赶到现场的120救护车。

4月21日十五时四十分,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黄卫华听到要抽调四十名警力组成太平镇救援小分队,前往重灾区龙门、宝盛、太平等地,为拥堵在路上的受灾群众提供救援,保障沿线交通畅通平安的消息,他又主动请缨要求参战。

在前往太平镇途中,他和队员们不顾余震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危险,一面疏导交通维护秩序,指挥车辆和人员安全有序进出,一面救助沿途伤员。由于连续奋战,体力不支,他昏倒在地。

茹宏强:冒着余震负伤前行

再过几天就要当爸爸了,二十八岁的茹宏强和所有年轻的准爸爸一样,整天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下班回来,他对怀孕的妻子百般照顾,生怕有半点儿闪失。

妻子即将分娩,可“4·20”大地震没等他们的宝贝出生便突然袭来。茹宏强,这位曾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战斗中荣立二等功的年轻民警,义无反顾地主动请缨要求参加雅安地震战地救援突击队。

地震发生后,单位领导考虑到茹宏强的妻子即将分娩,本不想让茹宏强参加救援突击队,可茹宏强作为单位的通信业务骨干,主动要求随救援突击队奔赴一线进行通信保障。他找到领导请求说:“虽然我也想在家看着宝宝出生,但天灾无情,在地震灾害面前,看着孩子出生怎么也比不上在灾区救活一个人重要!更何况,我妻子生产时,还有父母帮着照顾啊!”

4月20日十一时,眉山市公安局驰援雅安抗震救灾突击队从眉山出发。一路上,虽然经过了许多复杂地段,也遇到了不少险情,但整个行进车队始终保持通信畅通。十七时,救援队按时到达省公安厅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定的救灾位置。

因为茹宏强是通信保障民警,到达灾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秒必争地跑去寻找通信指挥所的位置。不到十分钟,他就在一处平坦的安全地段选择了架设通信器材的点位。经请示领导同意后,他和同事一起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搭了帐篷,架起了通信设备,接通了上级机关和前线救灾指挥部。

21日十一時三十分,救援队接到前线指挥部选派十五名身体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精干警力赶赴宝兴县执行任务的命令。茹宏强向领导请求:“让我去吧!论年龄,我最年轻;论身体素质,我一人能扛百多斤;论应变能力,我脑袋瓜够用!”领导问:“你走了,队里通信保障怎么办?”“我的同事完全能够胜任!”看到茹宏强如此坚定,领导被打动了:“好!批准你去,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当时,通往宝兴的公路还没有完全打通,车辆只能走到半路,余下的十几公里路程全靠步行,且步行的路段,又是前往宝兴县最危险的路段——沿途滑坡、滚石不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飞石击中受伤。

由于要保障赴宝兴救援小分队的通信畅通,茹宏强除了准备少量个人必需品外,还要背负十多公斤重的通信器材。好在他有一副强壮的身板,有顽强的决心和毅力,所以他一直负重前行不掉队。

21日十六时三十分,当小分队行进到小余溪路段时,恰好遭遇余震,一块飞石不歪不斜正好击中茹宏强的腿部,顿时血流不止,但他没作丝毫停留,拖着受伤的腿坚持走进了宝兴,随即投入了抢险救灾战斗中。

孟俊蓉:心系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四十岁的孟俊蓉,是芦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芦阳派出所所长,曾在“5·12”抗震救灾战斗中荣立二等功。

前不久,她刚从一个农村派出所调到县城芦阳镇派出所当所长,还没等摸清辖区情况,就遇上了大地震的考验。

当地震灾害袭来时,她沉着冷静,靠前指挥,冒着生命危险在倒塌的房屋中先后救出三位被困的老人。

作为女儿,她有父母;作为女人,她有丈夫;作为母亲,她有孩子。但地震袭来时,她顾不上家人了。她十分明白,作为派出所的领导,她必须在第一时间率领全所民警投入抗震救灾,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出百姓,否则就是失职。

当她带领民警赶到受灾最严重的老城区时,她发现原来曾经十分熟悉的老县城瞬间改变了模样,那曾经穿梭了无数遍的街道走不通了,那熟悉的老楼房也找不见了……在北街的废墟中,她和民警们先后救出了四名被困的群众。在东街东小巷,她大声喊话,挨家挨户敲门,逐一细查空屋,寻找尚未来得及撤离的群众。当她走进一座已经倒塌了一角的平房时,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她上前劝说老人跟她一起离开,可老人由于惊吓,加之耳朵有些不灵,半天也不肯离开。这时,又一次余震袭来,房屋咯吱咯吱作响。多滞留一秒钟就多一分危险,如果房屋垮塌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不由分说,孟俊蓉背起老人,径直奔向距离最近的粮食局安置点,老人安全了,她却累得喘不过气来。

20日二十二时,孟俊蓉接到县局指挥中心指令:北街防疫站附近一幢三层楼内有老两口困在房中需要马上解救。挂掉电话,她立即带几名民警赶到现场,一边安排人员帮老人转移财物,一边找来担架把老两口抬下楼。刚到安全地方,老人怕冷,说要带上棉絮,孟俊蓉赶紧上楼拿来棉絮。老人说忘记拿药了,她又上楼找来药品。如此反复来回四次,老人需要的东西终于拿齐了,可她的双腿却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得难以迈动。

正在大家把老两口送往芦阳中学安置点的途中,社区居委会主任迎面赶来,慌乱地告诉孟俊蓉:“孟所长,学前街对面三楼上竹家老头儿不愿意离开危房怎么办?”孟俊蓉知道,那是个性格倔强的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平时不爱搭理人,这下受到地震刺激后,更是难以跟人交流了。孟俊蓉三步并作两步直奔老人的家,好言相劝。没承想,居委会主任说不动的倔强老头儿,在孟俊蓉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同意下楼了。当她把老人扶出危楼走进安置点后,老人还一再向她点头道谢。

周鑫:穿梭在废墟里的“警服蓝”

4月20日早晨,和另外两位民警值了一夜班的宝兴县灵关镇派出所民警周鑫,刚合上眼准备休息一会儿养养神,可是,没等到他进入睡眠状态,一阵强烈的震动让大地颤抖起来,备勤室内的饮水机“咣当”一声倒在地上。周鑫被惊醒,他下意识地翻身下床:“怎么回事儿?是地震了吗?”放眼四顾,室内的柜子、桌子已经挪了位置,地上一片狼藉。三人顾不上穿制服就往楼下冲。“我们得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房子被震倒了?”警察的责任一下子涌上心头,他们迅速返回备勤室穿上警服,招呼其他同事下楼。

他们刚下到一楼大厅,有群众跑进派出所来报警:“房子塌了,有人被埋了,快去救人!”周鑫一行跟着报警的群众立即赶往现场。

此时,街上一片混乱,街道两旁的许多房子有的垮了一个角,有的垮了大半边。许多老百姓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有的甚至穿着内衣,大人小孩儿都跑到街上避震来了。

看到穿着警服的周鑫一行三人匆匆赶路,人群中议论开来:“肯定有人受伤了,那几个警察可能是去救人的。”随后,有几个年轻人也跟在他们后面。

现场是一家店铺,门面好像没什么损坏,但里面的墙大部分坍塌了,家具被砸得七零八落,还有两个女孩子被压在倒塌的墙砖下。“快,赶紧救人!”虽然只有二十四岁,当警察的时间也不长,但此时的周鑫却像一个沉着干练的老警察一般,果断地作出了救人的决定。由于墙体太重,余震还不时发生,为了不伤着孩子们,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搬开残砖碎砾。一个小时后,两个孩子终于被成功救出并送往镇医院救治。

在镇医院,周鑫把陷入昏迷的女孩儿交给了医生。刚走出医院,又有群众向他报警说有人被压住受伤了。于是,周鑫又冲向了第二个救援点。

在一栋垮塌的楼房下有三人被埋,然而,要想徒手搬动这些坍塌的砖块,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人救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周鑫和同事赶紧上街去寻找救援工具。正巧,前方开来了一台挖掘机,他们上前拦住说明情况,司机师傅立即开车跟着他们来到人员被埋现场展开营救。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被埋的三个人被逐一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当大家去搬动他们的身体时,发现一个男人的头部被砸得血肉模糊,手脚冰凉,已没有了气息。另外两个受伤的女人也处于昏迷状态。周鑫和同事急忙把他们送往医院。

紧接着,周鑫和同事们又冲向了第三个救援点、第四个救援点、第五个救援点……他们就这样不停地奔跑着。直到天快黑的时候,从外地赶来的救援力量在历经艰难的徒步跋涉后,终于赶到了这座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许久的小镇。

从早晨冲出派出所,到救援部队到达灵关镇,周鑫和同事们没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

救援部队到来后,周鑫也没有停下休息,他除了负责镇上信用社门口的执勤外,还充当起临时交警,疏导信用社门前的交通,以保障救援车辆的正常通行。

生命大营救行动中的学警风采

地震发生后,正在雅安及附近地区执行实习任务的四川警察学院学生也在带队老师的率领下,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中。

正在芦山县公安局芦阳派出所实习的十五名同学,闻警而动,在通信中断、失去指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从不同地点赶到芦阳派出所集结。

在外援力量还没赶到的时候,芦阳派出所五十名民警成为县城的救援主力。十五名同学按照派出所的编组,在民警的带领下,迅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芦山县老城区展开生命营救。同学们进废墟、钻危房,先后将三百多名伤员从废墟中抢救出来。

雷波、唐诗刚、昝林志同学在副所长李伟忠的带领下,从县粮食局垮塌的废墟里,用手挖、用肩顶,在赶来救援的消防官兵帮助下,将一个七岁的重伤小女孩儿成功救出。

蔡日嘿、胡文俊在副所长彭文涌的带领下,在老城区后马路上一幢垮塌的房屋里,用双手刨开瓦砾,在赶来的消防官兵帮助下,成功营救出一位被深埋在废墟中的孕妇。

宋尹、杨鸿、肖皓月、林珍、黄冬梅五位同学在民警刘康毅的带领下,在南街一座房屋的四楼上,将被压在瓦砾中的负伤中年男子救出。紧接着,宋尹、杨鸿、肖皓月三位同学又在另一座垮塌的房屋二楼里,将被困的两位老年夫妇和一个病人成功救出。

吴万杰、胡文俊在李洪副所长带领下,协助消防官兵在教育局四楼危房里,将一个被困的八十多岁老人成功救出。

生命大营救的战斗一直持续到20日深夜,十五名同学的体力透支达到了极限,但群众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支撑着每一位同学。在十多个小时的生命救援过程中,同学们没吃上一口饭,有的同学几乎累得虚脱。直至晚上十点多钟,同学们才每人喝上了一瓶矿泉水,而在警车上找到的仅有的一块沙琪玛就成了大家相互传递闻上一闻的“宝贝”。

從眉山市驰援雅安地震灾区的十六位同学,跟随眉山市公安局民警第一时间开进灾区。到达灾区后,他们被编入成都公安特警队的战斗行列。根据任务要求,同学们被派往芦山县城主要交通干线,负责疏导交通。

大量的救灾人员和运送救灾装备物资的车辆进入灾区,给芦山县城及其进出道路的交通造成了极大压力。为确保进入灾区的救灾人员迅速抵达救灾地点,保证救援设备物资顺利运到指定位置,同学们不间断地在交通线上来回奔跑,引导车辆通行。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战斗,在没有补充水和食品的情况下,有的同学昏倒在战斗岗位上。王晓彤同学告诉记者:“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累的工作。看见身边的同学几次累得差点儿倒下,我作为临时负责人,心痛得流下了眼泪。但想到我们是在为抗震救灾出力,终于挺了过来。”

21日凌晨三点,战斗告一段落,同学们与成都特警一道和衣躺在草坪上睡了两个半小时。凌晨五点半,还未从疲惫中缓过劲儿来的同学们,被急促的集合号惊醒,奔赴到为群众搭建帐篷、装卸救灾物资、指挥交通和治安巡逻的岗位上。在八个多小时不间断的第二波救灾战斗中,同学们除早上喝了一瓶矿泉水、吃了一个面包外,再也没进过食。下午被换下战斗岗位后,很多同学没顾上吃口饭便倒在地上睡着了……

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交警大队实习学警、四川警察学院大三学生朱剑被大家戏称为“移动路牌”,是最早参与震区救援的学警之一。

4月20日八时零二分,在协和广场的三岔路口,交通指示灯恰好由红变绿的那一刻,正在执勤的朱剑感到脚下的大地强烈晃动了起来!

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听见路边有行人大喊:“地震了!”朱剑才意识到真的发生了地震。

过了一会儿,大地停止了抖动,朱剑坚守岗位,继续执勤。路上的车辆渐渐多了起来,一个多小时后,很多社会车辆、救援车辆在通往芦山县的路上“扎起了堆堆”。

通过对讲机,朱剑和同事们收到了上级指示:“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赶紧实行交通管制,分流车辆!非应急车辆不得走318国道,把‘生命通道让出来!”

芦山老家受灾了,真想赶紧回去看看家人是否平安。可是,这个时候怎么能够离开岗位?朱剑明白,现在自己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坚守岗位,保证“生命通道”畅通。

于是,他和同事们在路面上摆起了锥形筒,将原来的四个车道迅速作了调整,分为正常行驶通道和生命救援专用通道。除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车辆走救援专用通道外,其余社会车辆走正常通道。

然而,除了官方派出的运送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车辆有较为统一的调度指挥外,其余所有自驾车辆前往灾区救援的志愿者大都是各行其是、钻缝占道,无序的通行和停放给道路交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拥堵。还有一部分灾区群众和家属,由于回家心切,也是不顾一切地赶路占道,这些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人们听从交警指挥,做到有序通行?朱剑和执勤的其他交警边指挥车辆,边给驾驶员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您家里人有事吗?如果家里人没事,相互报个平安吧。现在还有余震,回去不安全,您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来,到安置点住下,安全第一!这样家人才不会担心。”

对于那些确实联系不上家人的,朱剑则让他们把车停好,伸手帮他们拦下进芦山县的救援车,让那些急于回家的群众搭“顺风车”进去。

但是,仍有一些运送救援物资的驾驶员很不理解交警这个时候搞交通管制:“我们拉的也是救灾物资,为啥还得分段放行?”

朱剑耐心地解释道:“您让应急救援车先进去,他们早到一分钟,或许就能多救出一个生命!如果大家都往里挤,造成堵塞谁也走不了。只有有序行进,才能完成救援任务!”

不知不觉,朱剑的嗓子渐渐嘶哑,直到完全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呢?

“好办!”不愧是大学生,脑袋就是灵光:贴个“路牌”到身上,让所有的驾驶员都能看见!

到哪里去弄纸和笔呢?他抬头看见路边坐着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正看着他指挥交通呢。

“大爷,我这里不能离开岗位,请您帮忙找一张白纸,写上‘非救灾车直行六个字,我想把它贴身上,好吗?”朱剑向大爷求助。

热心的老大爷很痛快,应了一声“好”便转身离去。不一会儿,大爷不仅拿来了三张写好字的纸,还带来了双面胶,给朱剑和另外两名交警一一贴在胸前。

“看起来有点儿像被挂牌站街挨批斗的地主。但效果确实不一般,驾驶员看到我们身上的指路牌后,都很配合工作。”朱剑不禁为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高兴。

朱剑的身影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活路牌”,在车流中穿梭……

四、志愿者之歌

“4·20”只是一个代号,然而,这个代号却是那么地沉重!

当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灾志愿者便如潮水般汇集起来,特别是那些装备齐全的专业救援队更是冲锋在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前往灾区参与救援。

虽然政府在组织实施这次雅安地震救援行动中,充分吸取了汶川地震时因志愿者盲目进入灾区导致“生命通道”拥堵的教训,但对于部分专业救援队,前线指挥部是“网开一面”的,为他们开辟了专门通道,这样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灾区实施救援。

汪策是贵州某药业公司驻川攀西片区的经理。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时,她作为志愿者加入了救援队。雅安地震发生后,汪策再次报名奔赴雅安灾区。

进入灾区之前,汪策非常清楚灾区群众需要什么,于是,她所在的医药公司紧急筹集了四车医药用品。

22日上午十时,车队出发,直奔雅安。

当天下午三时,车队行至邛崃市高河镇龙门路段一拐弯处时,遇上了余震,山石不停地从高处滑落。

汪策通过对讲机告诉队员们:“小心飞石,注意安全!”驾驶员张师傅握紧方向盘,用减速的方式避开了落石。可是,刚过拐弯处,身后砰的一声巨响,两块巨大的山石正好砸在汪策所在的第三辆车的车头上,车头瞬间瘪了进去。

队员们赶紧将身负重伤的汪策送往就近的高何镇卫生院抢救。然而,汪策的头部受到重击——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汪策去世后,她的英雄事迹被队友们“抖搂”了出来:五年前汶川地震时,汪策是救援队里唯一的女性,但她比任何一位男队友都能吃苦——从北川运送药品到杨家湾,四公里的山路,汪策背着三箱药品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将药品送到了目的地。在汶川,她一天一夜没睡,帮救援队搭起了五十顶帐篷……

同事周巧玲说:“汪姐的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善良。”

汪策是善良的。她离家多年,但一直对患病的双亲十分孝顺。虽然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陪父母,但她每个月都按时把药给父母寄回去,还打电话叮嘱妹妹:“你们记得让爸爸妈妈按时吃药哈!”

母亲觉得女儿哪儿都好,唯一让老人牵挂的是,年逾三十的女儿还没有成家。然而,妈妈的愿望落空了。

成都大学是救灾英雄汪策的母校。1997年,汪策就读于成都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4月24日下午,成都大学为“最美志愿者”汪策举行追思会,六百余名师生表达了对英雄的沉痛哀悼。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屠火明代表学校宣布,将学校“见义勇为奖”命名为“汪策奖”,并将汪策的英雄事迹载入校史馆,永远激励校友服务社会。

追思会上,母校向汪策家人捐赠一万元现金,得知消息专程赶来的网友们也捐赠了一万五千元现金。但汪策家人遵照汪策生前的想法,将收到的两万五千元全部转捐给地震灾区。

张业富,全国大多数关心公益事业的人都知道这位救援志愿者。

4月23日,灾区大部分地方都下起了雨,整个芦山县城一片空蒙。在芦山县林业局对面的一块空地上,张业富正指挥着十多辆挖掘机冒雨平整土地。這支由中国机械设备成套工程协会牵头组建的半官方半民间救援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机械行业的企业主和个体老板共同组成的志愿者救援队。

张业富个子不高,但看上去身体结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在雅安地震救援现场,他是这支机械救援队伍的指挥长。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国机械设备成套工程协会工程机械办公室主任。

“我们这支队伍是志愿组成的队伍。来参加抗震救灾,队员都是自带机械设备,由协会提供后勤保障。一句话,我们大家是自带干粮来参加抗震救灾,决不给灾区人民添麻烦。”张业富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张业富和这支队伍先后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绵竹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应急救援,他表示:“我们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哪里有危险我们就到哪里帮忙。平常没有灾难的时候,我们各干各的事;有灾难的时候,我们招之即来。”

雅安地震发生当天中午十二时,接到参加救援通知的队员们携带救援装备,分成两个小分队前往灾区。一支前往龙门乡,一支赶去太平镇。

到达灾区后,根据前线救灾指挥部的部署,相关部门很快就给他们安排了工作,让他们第一时间投入救援战斗。队员们驾驶着机械穿梭于废墟中,十个小时过去,大家没吃过一口饭。张业富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这些志愿者都是一流的!”

4月21日凌晨二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张业富在泥泞的工地上组织十二名救援队员举行了火线入党宣誓。

五、涅槃重生

4月26日清晨,雅安地震发生的第七日,是地震遇难者的“头七”。

人们在为逝去的亲人们燃香祈祷的同时,擦干眼泪抬起头,他们希望,未来不应该停留在地震的阴影中,而是要在恢复重建中涅槃重生。

时间在推移,救援仍在紧张进行。外援救助,互救自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以存活。从地震灾区里涌现出来的正能量,正迅速传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杨善兵一家四口被埋,为了救他们,二十多位乡邻忙碌了七八个小时。在汶川大地震之后,龙泉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谁家遭了灾,大家都要帮。这条规矩多么温暖人心,互助才能发挥“1+1>2”的力量。

地震之后,由于救治伤者需要血液,于是,在四川,在成都,在雅安,到处都能看到为灾区献血的情景,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90后”青年人成为献血主力军,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国家的希望何在?未来何在?——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啊!

由一撇一捺组成的“人”字,就是由两个笔画相互支撑起来的。在人们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撑。芦山县居民张玉霞在自家开的小卖部坍塌后,将抢救出来的矿泉水、食品等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人们。龙门乡居民牟顺华将自家小超市里的方便面,在地震后降价卖给乡亲们,牟顺华说:“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些人趁灾难的时候涨价卖,那不是乘人之危吗?乡里乡亲的,我降价卖,为的是救人于水火之中。”张玉霞、牟顺华也许并不伟大,但他们在地震后的举动,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雅安茶马古道边,一个居民自发组织的食品供应点,二十四小时为过往的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免费提供面包、方便面、饮用水及煮熟的土豆……雅安地震灾区的这一幕幕动人情景、一桩桩义举善事,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作真情大爱!

灾难,也许我们永远无法避免,但是,面对灾难,多一些正能量,就多一分勇气;多一些守望相助,就多一分希望。愿大爱永存,愿希望常在!

(图片由四川省公安厅提供)
责任编辑/谢昕丹

猜你喜欢

芦山县灾区救援
紧急救援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芦山县: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和根治欠薪宣传工作
3D打印大救援
雅安芦山震后区域农旅融合与发展策略
开展感恩教育 引导群众奔康奋进
救援行动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