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川幕府中期和末期改革的不同点

2013-04-29倪兆坤

青年文学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改革

摘 要:一个国家的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要保持和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政治改革就很好的阐明了这一点。虽然在开幕初期,德川政权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改革之路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就纵观德川幕府时期不同时间段上的改革来说,其表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虽然说在结果上都不免于失败的厄运,可是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诉求与期望。

关键词:德川幕府;德川政权;改革

作者简介:倪兆坤(1988-),男,山东青岛人, 研究方向:世界史(日本史)。

[中图分类号]:K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2

德川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走向近代国家之前最后一个阶段,它由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因为建立于江户(即今天的日本东京),这个时期又被叫做江户幕府时代。

在建立之初,这个制度无疑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以社会生产为例,日本自奈良时代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全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一共有118项,其中江户时代修建的就有81项,约占总数的68.6%[1]。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开垦面积,大片荒芜的土地被改造成农田。如果以1450年的耕地面积为100的话,那么1600年为173,1720年为314[2]。生产技术也得了提高,肥料被广泛使用,以至于出现,“牛马愈好,粪肥愈多,无家产者,虽无力饲养,也要随时积储牛马粪肥。”[3]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大和盆地种棉面积为3400町,河内国为8500町。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繁荣起来。与之相匹配的相应措施也建立起来,例如金融制度和交通系统的建设等。

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行的社会制度越来越不适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经笔者归类,按时间先后的不同现将这些改革分为两类,一类归之为中期改革,一类归为末期改革。中期改革分别包括:德川吉宗的享保改革,德川家齐的宽政改革,德川家庆的天保改革。后期改革分别包括:德川家定的安政改革,德川家茂的文久改革,德川庆喜的庆应改革。

一、改革背景环境的不同

在幕府统治的前段时期,它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但是到十七世纪末以来,社会矛盾就变得十分尖锐。这是因为随着国家进入建设时期,政治环境稳定,经济的水平得到了恢复。资本主义因素在这时开始在日本萌芽,“商人山中新十郎拥有840台纺织机,采取贷给原料和租赁纺机的形式,控制了数千名分散的手工业者。”[4]这就打破了幕藩体制的社会生产基础,幕府的财政日渐匮乏,下级武士的贫困现象普遍化。以致有些穷武士,为了参觐当值,必须向当铺借衣服穿,回来时径奔当铺脱衣奉还。农民的分化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富人过富,贫人过贫。江户初期推行的“让百姓无所余,又无不足”,让其不死不活的剥削原则,现在却变成了“芝麻和百姓越榨越出油”[5]。因此中期的改革面临的威胁主要是国家内部的矛盾,是现行的国家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矛盾。

而到了幕府末期,在国内的矛盾持续的情况下,又加入了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使本来严峻的形势愈发不可收拾,特别是1853年日本答应开港之后,国内矛盾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急剧上升,这也就使得本来每几十年才进行一次的政策改革变得相当频繁。这一时期,在经济方面是国内市场进一步形成,在规模和多样性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分化也日益明显,豪农豪商在成长起来之后,也越来越成为幕反体制强有力的掣肘因素。这是因为正是在豪农豪商中间,产生着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幕府不但不承认豪商的所有权,还极力压制,因此他们成为幕藩的反对派。思想界也在发生变化,开港后诸多学科,例如英国学、美国学、法国学等洋学兴起,一方面开拓了人民的视野,一方面也思想和信仰的危机。因此末期的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原有体制,以至于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好的保证德川政权长久稳定的问题。

二、改革具体政策的不同

在改革的具体内容上,德川幕府的中期改革和末期改革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和军事方面等。

在政治上,由保守集中的幕藩体制向开放分权的近代官僚体制嬗变。在享保改革时期,德川吉宗一上台就改变了将军不亲政的弊病,一切大权独揽一身,限制老中的实权,重新颁布《武家诸法度》。而到文久改革时期,幕府明显缓和了与大名之间的关系,不但解除了安政大狱中被处罚的大名,而且还将参觐交代制度改为三年一次,允许大名的妻子儿女回藩,至此,实行200多年的参觐交代制度瓦解。这也体现着开放分权的现代政治理念。到庆应改革时期,幕府又用总裁制取代了老中制。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政治权力的运行上实行总裁制,这体现着日本近代在政治制度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与决心。

在经济上,由压制商品经济,扶植自然经济到倡导自由竞争,发展商品经济。享保改革时期,吉宗在农村推行定产定租法,使农民的租税负担固定化,在城市加强对町人和商业的统治管理,命令所有工匠按行业组织行会,实行成员之间的监督[6]。之后的宽政改革依然采取吉宗的改革思想,为保证农业人口的流失,颁布限制农民自由流动的法令,在城市中打击特权商人,取消了田沼时代实行的商人商品特卖权等。到天保改革时期,为进一步压制商业的发展,还发布《解散行会令》,解除了江户城内大行会江户十组、菱垣回船等一批有实力行会组织。而在末期改革中,幕府一反常态,转而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庆应改革时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强烈。活跃物流,促进贸易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方针。例如“1867年7月幕府撤消了品川,新宿,下班桥,千住,新井等五处关卡,同时恢复取消的江户十组等行会,发挥商业在流通方面的作用。在对外开港、开市的态度上也愈发积极,1867年6月幕府就宣布兵库开港,大阪和江户开市。”

在思想文化上,由倡导旧有体制到开放兼收的多元文化。宽政改革时期,幕府推行独尊朱子,严禁异学的政策。不仅限制兰学的发展,而且一切务实无视的学问似乎也不被统治者推崇,例如林子平著的《海国兵谈》也一度遭禁,更别说其他学说了。但是自从开国之后,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朱子学不再是唯一的精神准则。安政改革时期,幕府创办了洋学所,后又改为蕃书调所,自1857年开学之后,在兰学的基础上,又陆续增设英语,法语,德语等。庆应改革时期,幕府下令开成所公开讲授欧美地理,物理,军事,历史等课程。后又在横滨开办语学所,1865年向俄国派遣首批留学生。

在军事上,由自保的旧式军事体系向现代化国家军队的转向。幕府政权中后期在军事方面的改革主要着眼点是为了平息内乱,防止人民的暴动,而在末期的改革中却已将军备改革的目标更加国际化。在安政改革中,“1855年2月下令旗本、御家人和各级家臣必须掌握洋式炮术,在海军方面,于1855年在长崎开设海军传习所,1857年又在筑地讲武所增添军舰教授所”。7在接下来的文久改革中则继续组建新式海陆军,计划将常备陆军扩充到1.3万人,海军兵员4900多人,船舰43艘。在此基础上,进而在全国组建沿岸6个舰队,拥有各类舰船370艘,海军总兵力达到6万余人。[8]此举目的在要组建日本国内最强的现代化军队。到了庆应改革时期,则加紧了现代化军队建设的速度。以法国军队体制改革作为目标,1865年横滨制铁所竣工,1866年7月军舰操练所改为海军所,11月讲武所改称陆军所。到年底,在法国教练团的帮助下,以编成、训练步兵17队,骑兵1队和炮兵4队,总数达到1万数千人。[9]

三、改革历史意义的不同

幕府的中期改革和末期改革虽然在结果上是相同的,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历史意义上却是不同的。

在幕府中期,社会危机的程度还未达到末期时期严峻的程度,从其改革内容的目的和实行结果上来看,它的政策具有保守性,封闭性,内敛性。在秩序维护方面,幕府改革的重点是极力的维护原有的封建礼制,例如将强将军的权力,将权力更加的集中到中央,一方面对臣服的藩国进行安抚,一方面对将敢于挑战幕府权威的地方政权进行压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幕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没有遏制住这一趋势的发展,反而更有加重的双方对立的危险。例如萨摩藩藩主岛津重豪支持的改革,不仅清偿了先前的五百万两黄金债务,还从实行专卖制度,大力发展贸易,为以后的军事改革打下了物质基础。

而到了幕府末期,社会危机的程度明显的加深了,不仅国内危机重重,民族矛盾也十分突出,甚至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原有的改革思想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纵观末期的改革政策,体现的是一种现代的,开放的,外向的特点。幕府末期的改革逐步强化了社会心理对变革的承受能力,开阔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在政治上,最明显的就是将幕府与朝廷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对地方的约束也在参觐交代制度瓦解之后而削弱。与此同时,由于幕府坚持对外开放方针,人们对欧美社会的认知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日本社会将仰慕的对象由中国转为欧美,使国家对未来之路清晰了起来,从而为明治时代的到来预做了思想准备。

众所周知,明治政府所推行富国强兵、置产兴业等国策,若追根溯源均自从幕末改革而来,明治政府只是在更大的规模、更大的层次上,加以推行并取得显著的业绩而已。

注 释:

[1]、《明治以前日本土木史》第一篇,转引自北岛正元:《体系日本史丛书,土地制度史Ⅱ》,山川出版社1975:P25

[2]、《明治以前日本土木史》第一篇,转引自北岛正元:《体系日本史丛书,土地制度史Ⅱ》,山川出版社1975:P28

[3]、张荫桐选译.一六〇〇—一九一四年的日本[M]三联书店1957:P34

[4]、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P373

[5]、本多利明.西域物语,转引自林基:百姓一揆的传统[M]新评论社1955:P132

[6]、参见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P384

[7]、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58

[8]、宋成有.新編日本近代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54

[9]、芝原拓之.开国[M],选自《日本历史》第23卷,小学馆1975:P135

[10]、小西四郎.开国与攘夷[M],选自《日本历史》第19卷,中央公论社1966:P444。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