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促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2013-04-29周玲玲
周玲玲
传统的“教教材”的教学方式是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将课本知识完整地进行教授,而 “用教材教”则是按照课程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课本作为教学载体来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展开。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精准的掌握,同时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在完全掌握住教材所要传达的知识、要点及其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師绝不能将“教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方法。一旦教师完全依赖于“教教材”的教学方式,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将教材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彻底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1. 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重组和延伸
用教材教的重点就是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延伸,即按照课本——读本——课外选文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将课本知识及课外知识进行重组,以此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下面笔者就此进行了举例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话题进行重组。在浙教版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组合课文——《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系“感时”之作,这两首诗记叙的是同一个话题,将它们重组后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将这两首诗进行联系、比较和整体揣摩,更有利于学生品味诗句,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以情感进行重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尊崇越来越淡薄,这一点在进行《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夜的工作》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因而,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詹天佑》《刻骨铭心的国耻》《军礼》等课外文章,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情感的领悟。
(3)以作者进行重组。如开展关于著名的古代诗人“李杜二人”以及现代作家叶圣陶、老舍等作者的综合学习,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与学生展开心灵的沟通及情感的交流。
关于语文教学知识重组的思路不止以上三种,还有题材重组等方法,因而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具体重组,以便教学的顺利展开。
2. 整合与提升
整合与提升指的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学习等能力的整体提升。
(1)锁定主导线索。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使学习目标实现有机整合。笔者对现代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习的动机及需求的触发和提升进行了整体分析,并总结了“以重点字词为突破口,进行语言本体学习和情感激发”的教学思路。这一思路不仅体现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实现其能力及情感上的“理想意图”的期盼,同时也代表着教学实践的主导线索。
(2)更新学习目标。更新学习目标也就是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后再对其进行整合,以此不断完善学习目标,它是基本思路的具体化表现。例如在进行《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涉到对其写作背景的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以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的体会和正确处理由此而生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3)将学习内容具体呈现出来。把所需教授知识的结构与作用进行处理与定位,使其更清晰明了,具体步骤如下:合(哪些是一样的?)——分(你看到了什么?)——合(你想说些什么?)。把教学模块与所需教学的知识利用主导意识对学生进行教授,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照教材进行填鸭式教学,这就是“用教材教”的表现。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策略定位
1. 可以使得学生求知欲望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欲望是激发人们进步与努力的动力,学生亦不例外。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材与教学内容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情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掌握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于刻意地追求创造教学情景时,设置一些毫无关系的情节,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2. 可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得到发挥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老师设置教学情景与知识资料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从而把新的知识加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3. 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与感悟
学生要学习好语文知识,内心的体验与感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能自主体验与感悟。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情况,构建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与用心感悟的教学效果。
4. 可以搭建起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如何达到这一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引导。语文老师在进行教材预案阶段时,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情况为基础,在预案教学阶段要能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情况,进而掌握实际教学效果,并且了解到可开发的课程资源,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三、结语
教材本身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材料。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能缺少智慧、缺少思想、缺少人文关怀。因此,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潜在的力量,从而走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