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成才观念将“应试语文”转变为“生活语文”
2013-04-29陈桂圣
陈桂圣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学习语文的途径很多,而不局限于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日常生活中交流沟通表达,都是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机会。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是广阔的天地社会。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却可以称为“应试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讲课本,学生只读教科书,忽视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应付各类各级考试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缩小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失去了语文独有的魅力,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与用的脱节,连工具性的作用也无法实现。
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就很重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孔子曾经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其意思就是把《诗经》读得滚瓜烂熟,让他去从政,却弄得一塌糊涂;派他去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谈判应酬;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开来,语文学习就毫无意义。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专家们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教学也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服务,是谓“生活语文”。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不应该仅仅是一篇考试作文,也不是一份模拟试卷。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语文的外延其实应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听到、用到语文,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语文,学习语文,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下面就试举几例来说明如何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
一、课堂训练“生活化”
课堂训练“生活化”,要求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将机械呆板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一成不变地传授知识,而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觉得语文可亲可“近”,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很有意义。例如针对春晚小品《说事儿》可以设计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研究:“扉页”的“扉”应该怎么读?“扉面”的说法对不对?有人说“雅正”一词用得不对,有人却力挺这种用法,你是怎么认为的?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寻找提炼语言训练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掌握的速度快,印象深刻,記忆得也更长久牢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成语病句的训练,学生非常厌倦题海战术,老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报纸杂志入手,自己挑或者让学生去挑出使用不当之处,这样做既提高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辨析能力,而且学以致用,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近几年许多语文试卷上的语言表达题已经注意到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许多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现在或即将到来的生活。例如,有的题目考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何得体地表达,应聘面试的时候怎样表达自己的优点、怎样回答主考老师的刁钻问题等等。这些语言训练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这样,学生接受语言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更是生活的需要,他们就能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二、课外活动“语文化”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为了让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为生活服务,教师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运用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类的活动很多,例如每天播报班级或校内新闻,一分钟评议身边事,诗词散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改编小说,戏剧表演,写一份通知,出一期黑板报等等。这些校内活动可谓一举多得:既让学生关心班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用身边事教育了自己;既丰富了课外生活,又进行了语文训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语文能力;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广大语文教师要广开渠道,积极引导,把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化”生活。
三、社会实践“语文化”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课内的掌握,也不仅是为了开展课外活动,而是能切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语文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和广阔的社会天地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希望能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社会实践“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时,自觉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例如寻找街头小巷的错别字、生编滥造的广告语、语病百出的盗版书,反思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为社区出黑板报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语文学习相统一的活动,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且增强了现代公民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学习要广开渠道,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摈弃“应试语文”,让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语文学习有生活“活水”,把语文能力付诸实践,杜绝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