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镜头外:中外政要交锋“不客气”
2013-04-29王钟/整理
王钟/整理
中外领导人“亲切会晤”后谈什么?真像新闻联播报道的那样吗?其实不然。
针锋相对的直接“喊话”
中国与美国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后一次谈判,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参加。当时谈判已陷入破裂边缘。
在1999年11月的那场谈判中,美方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突然离开谈判桌,消失了整整一天;到了下午,总算露了半小时面。然后,为了“接克林顿总统的电话”,美方代表又彻底失踪了。美国人似乎要给中方下“最后通牒”。朱镕基当时通过外交渠道得知,巴尔舍夫斯基“失踪”后还打算不辞而别,坐第二日10点钟的飞机走。
《朱镕基讲话实录》里总理自述了这一过程:“因此我9点钟到他们会场上去……是不是真的要走,我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4次改了机票、退了房子。”
“看过电影《人间蒸发令》吗?你们蒸发了。”在后来的谈判中,曾经“9点钟去会场拦截美方代表”的朱镕基“择时”表达了不爽,“(我)平常脾气要大得多,但我没有对你们发火,可江主席也没有这个耐心了。”
而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性格温和的温家宝为了捍卫中国立场,也曾经有过一番“硬气”的表现。媒体评价为,这是奥巴马与温家宝前所未见的直接较劲。
《扬子晚报》一篇文章中透露了具体“过招”细节。
当时美国主张中国承诺的碳减排要接受国际监督,奥巴马发言称:“(否则),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
温家宝当时“愤而离开会议中心”,为了还美国以脸色,温家宝派遣低级别代表替代他出席会谈。奥巴马看见新的谈判对手时,也“发飙”了:“如果(我)能与能够做政治决定的人协商就好。”
接下来发生的,堪称外交史上的经典桥段。奥巴马在保镖簇拥下,直闯当时中国与印度、巴西及南非开的“小会”,拦都拦不住。他边走边对正在里面参会的温家宝喊话:“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
奥巴马这一“插队”,原来的四国会议就变成五国商讨了。
领导人间的“隔空”交手
中外领导人“隔空”交手的情况就更多了。
“救火队长”王岐山在任副总理期间曾率团到美国谈判,这位“京城名嘴”擅长以退为进的批评方式。《世界知识》就曾介绍他在期间的“明星范儿”。王岐山在华盛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上,“坦诚”美国存在保护主义也是正常的——不过,接下来他转而提到了中国:“我们国家现在有的学者说开放存在问题,说开放太大了。华尔街那批人太会赚钱,把我们的钱都赚走了……”
王岐山“指桑骂槐”的幽默引得台下笑声一片。迪斯尼执行副总裁还兴奋地说:“他真像一个摇滚明星!”
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俄罗斯时,面对“冷遇”则直接表示了抗议。江泽民出访实录《为了世界更美好》记载了此事。
那是各国领导人到莫斯科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一次宴会上,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都被安排上台致祝酒词。
江泽民发现他作为唯一在场的亚洲国家领导人,却未被安排上台讲话时,拒绝了主人的“干杯”提议。他让人要求俄方安排讲话,但是遭到了拒绝,俄方甚至还把台上的麦克风撤走了。
这时,江泽民果断走到俄总统叶利钦身边,直接用俄语表示:“我希望代表中国讲几句话。”叶利钦回答:“我同意。”
话筒被重新放回舞台上……
领导人交手并非一定要直接喊话。有时,选择是否与对方领导人见面,也是表达态度的方法。
中新社曾经报道,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在一次访日中,突然取消了与当时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提前回国。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国内有紧急公务”。
外交部发言人后来在记者会上解释了吴仪不见首相的真实原因。因为就在吴仪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还在发表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这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缺少必要的合适气氛”。
“交手”过后如何和好
中美关系因“底线”台湾问题滑至冰点时,中国曾经“断然”召回过驻美大使。那是1995年,当时美国允许台湾当局领导李登辉访美,打破了其已执行17年的不准台湾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
这是中国首次以召回大使的方式表达不满,并且时间长达4个月。鉴于中国一系列的强硬回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只好致信江泽民,第一次以书面形式表态,美国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还通过副国务卿向中国通报了美国将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访问采取的限制措施。
江泽民决定接受美国的邀请赴美访问,而中国驻美大使作为代表团成员也一道来到了华盛顿,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任上。
中日在2005年因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发生矛盾时,还上演过一出“借笔外交。”引用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自述,事情是这样的: “大会为我们准备了签名用的钢笔,但温总理取出(自带的)毛笔签下了汉字,所以我也借了他的毛笔,用汉字签了名。日中关系出现了波折,一直非常担心的(各国代表)为我们鼓了掌”。
小泉还透露了那次峰会上中日领导人唯一一次的对话细节:“温总理问我喜不喜欢上海的大闸蟹,我说‘喜欢”。
《世界新闻报》报道称,这是小泉纯一郎在东亚峰会上一次颇为得意的“双边接触”。
《楚天金报》还曾引用日本新闻网的特稿描述了中日两国领导人间的一场“走廊外交”。
在2010年亚欧峰会上,工作晚宴结束后,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走廊里“相遇”,相互打了招呼后,“刚好”走廊里有两把椅子,于是两人坐下来交谈。消息说,“刚好还有一名翻译在场”,于是,“三个偶然”碰在一起,促成了这次为时25分钟的交谈。
● 摘编自2013年第6期《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