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成洗脑:多少无辜百姓落入传销陷阱
2013-04-29蓝风
蓝风
编者按
2013年5月初,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一住宅小区门口,300多名传销组织成员聚集,将一条街堵死。执法人员前往维持秩序,双方对峙3个小时后,涉传人员才自行解散。类似的有关传销的新闻报道,近几年时常见诸报端。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蔓延的一种销售形式,传销早在2005年就已被明令禁止,为此国家正式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并一直对各种形式的传销进行严厉打击。然而时至今日,地下传销活动屡打不绝,仍然十分猖獗,不能不让人惊叹其生命力的“顽强”。那么,传销究竟有什么“魔力”与手段,让那么多人为之着迷?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识别传销,防范落入传销陷阱呢?
传销——陷阱重重的“致富路”
张小华大学毕业正四处找工作时,被一名网友劝到了南昌。网友告诉他,南昌有家企业刚刚引进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新型销售模式,名为连锁销售,很有发展前景,正广招销售人员。张小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满怀激情地赶到南昌与网友见了面。随后,网友找个借口把他带到了抚州市东乡县。张小华这才意识到自己误入了传销陷阱。他激动地要找网友理论,才发现网友已不知去向,而他的人身自由则被一帮年轻人限制了,整天只能待在一间民房里。
一开始,张小华愤怒地大吵大闹,拒绝做任何事,但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他累了,不反抗了,随手拿起了传销组织的宣传资料学习起来。看着看着,他竟被深深地吸引了,特别是一本名为《方与圆》的励志读本,他感觉讲得特别有道理,比如,做人要“外圆内方”,即内要方正,外要圆通,既有鲜明的棱角,又有处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这其中的平衡点,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才能走向成功。再比如,要想获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气和热忱。他把这些颇有哲理的句子抄到笔记本上,并随时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渐渐地,他的精神状态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其间,组织上经常上课,比如讲授“生活经营管理20条”等,塑造业务员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精神,树立业务员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让张小华似乎找到了家的感觉,心灵上得到了极大抚慰。在此过程中,张小华有很多机会逃出去,但他莫名其妙地、自觉自愿地留了下来,并渐渐接受了传销组织所谓的“连锁销售”,以自己中文系才子的口才,主动向同伴们宣传“连锁销售”。他认为,这种销售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舞台供你发挥;它与传销的区别是,传销是人传人,价格乱涨,连锁销售是一种快捷便利的销售方式。在主动宣传的同时,张小华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改过去的体贴孝心,频繁向家里要钱投资搞连锁销售。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两年内挣1000万元。家人警告他做的是传销,叫他赶紧逃出来,可他冷静地告诉家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要挣钱,没人能阻止他。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特局面:家人想方设法要解救他,他自己却逃避解救。
可以说,张小华加入传销组织,纯粹是被“洗脑”的结果。而吴敏则是因为暴富心理作怪,一步步陷入了传销泥潭。
20多岁的吴敏原是武汉一家服装公司的销售员,在去广州出差的火车上,她接到一个电话,是久未联系的昔日同事小宁打来的。小宁过去跟吴敏同在销售部,两人十分要好。一年前小宁突然辞职去了南方,再无音讯。突然接到老朋友的电话,吴敏自然十分欣喜。小宁不无得意地告诉吴敏,她在广西做玉器生意,很赚了一把。现在她有钱了,想邀吴敏到广西玩,一切费用由她承担。吴敏欣然答应,编个理由跟公司请了几天假,办完公事便直接从广州去了南宁。
小宁亲自到车站接吴敏,随行的还有个小伙子,小宁说是请的司机。眼前的小宁真的今非昔比了,不但一身名牌,还坐上了豪车,在吴敏看来她真的发了财。
一行三人驾车在南宁市区随便转了转,小宁便打电话请了几个朋友陪吴敏吃饭。饭桌上,有个叫阿红的人说她投资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提倡的,可以赚大钱,并列举了许多在这里赚到大钱的成功人士,问大家有没有兴趣。在座的几个人都兴致勃勃地表示愿意投资,还咨询了具体的投资事宜。
饭后,小宁送吴敏回酒店的路上,悄悄对她说:“一年来没跟你联系,是因为做玉器生意没挣到钱,不好意思。后来投资了刚刚他们说的那个项目,才算有了一份事业,但毕竟投资不太多,不宜大肆宣传,所以对外还是以做玉器生意为名。”顿了一下,似乎很随意地问吴敏,“对这个项目有兴趣吗?有的话我给你引荐,最低只需3800元就能入股。我们关系这么好,有钱一起挣。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以前打死我也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可现在我相信,只要找对了门路,馅饼真的会从天而降。”看着侃侃而谈的小宁,想想当年两人一起共事时收入差不多,如今人家却坐豪车、穿名牌,吴敏不觉有些心动。
接下来,吴敏接触到的人无不以满怀憧憬的口吻谈论这个投资项目,连路边餐馆、玉器店、副食店里闲聊的人都在说这个项目的钱好赚,只是搞不到指标。吴敏彻底心动了,她想这一趟来得值,既会了老友,又赶上了发财的机会。如果投资这个项目,她就不用回去做那个成年在外奔波的小业务员了。虽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吴敏脑子里也闪过“传销”的念头,但她很快便释然了:不就3800元钱嘛,即便打了水漂也没什么,就当来旅游一趟花掉了。就这样,吴敏掉进了传销的泥潭,越陷越深,先后花费69800元申购了21股,并沉醉在一年后获利750万元的美梦中……
毒瘤——美好生活因它而颠覆
传销的社会危害,早已为全社会所共知。它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康与和谐;扰乱社会治安,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它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具体到百姓生活中,它危害到许许多多的家庭,让一个个原本和睦的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它颠覆原本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让人与人之间出现可怕的道德、诚信危机;它甚至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
朱良浩原本有个幸福的家,父母健在,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活泼,一家三代同堂。他自己开着一家规模中等的广告公司,生活平静安逸。
一年前,朱良浩的公司因市场不景气,效益大滑坡,渐渐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妻子劝他转行做餐饮,并从亲友处帮他筹好了启动资金,也选好了店面。恰在这时,一个老同学从大连打来电话,“闲聊”中得知他的情况后劝他到大连试试。同学告诉他,当前国家正在振兴东北,大连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如果发挥他的优势做老本行,会很有发展前途。同学还告诉他,自己在大连的广告界认识不少朋友,到时候可以为他介绍。朱良浩对做餐饮没信心,经同学一鼓动,动心了,不顾妻子的反对低价转让了原来的公司,带着所有资金来到大连。同学十分热情,把他介绍给所谓的当地广告传媒业的老板们。接触中朱良浩发现,同学介绍的那些老板,投资的是高端媒体广告,利润相当可观。朱良浩认定,虽然是同行,但人家比他眼界高,所以生意才做得那么好。他认为这是他的新机遇,便果断地投入全部资金,做了某公司的区域代理。
都说当局者迷。当朱良浩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情况告知妻子后,妻子立即提醒他:“你说的咋听着那么像传销呢?赶紧把资金抽出来,能抽多少算多少,立即回来!”可为时已晚,此时的朱良浩已身不由己,无法抽身,也不想抽身。其实,作为曾经的广告公司老总,受过高等教育的朱良浩,在决定投资的那一刻,就隐约感觉到,他要做的,就是变相的传销,但他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他觉得能挣到大钱才是王道。所以,做了区域代理后,他一门心思地发展下线,期待高额回报。
对暴富的憧憬,加上发展下线的忙碌,让朱良浩完全忘记了他还有父母妻儿。很快,父母便因失去经济来源,加之不时有人上门讨债,不得不回了农村老家。妻子见他在传销路上执迷不悟,抛家弃子,一气之下给他寄去了离婚协议……
原本只是事业上暂时遇到一点困难的朱良浩,因为传销,最终面临妻离子散的下场。
年逾5旬的老陈也是一名传销受害者。办理退休手续后,他本该安享悠闲的退休生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会被一名老部下骗进传销组织,不但钱财受损,甚至差点搭上老命。
老陈刚退休时,突然而至的轻闲让他很不适应,正好老部下小王打来电话,说他在杭州生意做得不错,得知老领导退休在家,想请他到杭州指导工作,到美丽的西子湖散散心。小王特别强调,领导曾经对他有恩,现在是他报答的时候。老陈回忆起小王当时是在他手下入的党,提的干。几年前小王辞掉公职下海经商时,他还真诚挽留过。现在小王说生意做得好,老陈很高兴,尤其是年轻人懂得知恩图报,让他倍感欣慰。家人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提醒老陈要慎重,以免上当受骗,老陈很生气:“小王怎么可能骗我……”家人再劝他时,他说:“如果人家真是一片好意,我却怀疑人家,能对得起人家吗?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这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杭州我一定要去,不然我会因良心受到谴责而寝食难安!”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由着他,但一再叮嘱他要小心行事,发现苗头不对及时联系。
就这样,老陈怀着美好的愿望去了杭州。老部下小王对他十分热情,把他接到自己的“公司”参观后,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由,委托一个下属陪同他游览。就这样,老陈被带到了一栋民宅。意识到这是一个传销魔窟后,老陈坚决拒绝,一边严肃地告诉他们传销是非法活动,劝他们赶紧回头,一边跟老部下小王联系,可小王的手机怎么也打不通了。老陈这才后悔没听家人的劝阻。他想立即报警,并跟家人联系,但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手机也被没收了。随后他两次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还挨了打。老陈深受刺激,既责怪自己没有听从家人的劝告,又痛恨小王狼心狗肺六亲不认。被打的羞辱加上难抑的气愤,他突然感觉胸闷气短,晕了过去。限制他自由的那群人担心出大事,打120把他送到了医院,然后溜之大吉。所幸,那群人临走前将他的手机等个人物品留在了医院,否则医院连他的家人都联系不上。等老陈从昏迷中醒来时,老伴和儿子已千里迢迢赶到他身边。面对亲人,他羞愧交加,老泪纵横……
谨记——传销致富是条不归路
从1998年我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到2005年正式颁布《禁止传销条例》明令禁止,经各方不断努力,为数众多的传销组织被取缔,非法传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与遏制,但一直没有绝迹,近几年发展愈加隐蔽,手法与表现形式不断翻新,全国各地也不断曝出工商部门查处非法传销活动的案例。要说,传销的危害妇孺皆知,很多老百姓深恶痛绝,国家有关部门又重拳打击,为何屡禁不止呢?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那么多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深陷其中?
研究认为,传销的惯用伎俩,是打着励志的幌子对成员进行洗脑。资深心理咨询师赵明说,洗脑其实就是一种“说服”,是非常典型但又比较极端的一种说服过程。一个成功的说服过程,取决于下列四个因素:
传递者。在传销组织中,传销讲师是典型的传递者。赵明分析说,传递者的威信越高,人就越容易相信。所以传销组织会安排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学校教师甚至政府官员来给新人洗脑,就是利用他们身份的权威性。传递者的相似性也很重要,越相似就越容易说服对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是被关系较好的亲戚、朋友拉下水加入传销的原因,因为相似的社会关系和生活阅历、情感记忆,很容易赢得信任。
信息内容。在洗脑过程中,信息内容很关键。赵明研究后发现,从信息的倾向性上来说,对于一般公众,单一倾向的信息说服效果比较差,现在的传销组织因为要面对一些大学生和高智商的人,所以他们在洗脑时往往会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既向你展示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也会给你“泼冷水”,让你慎重选择,这样反而显得真实可信。同时,在信息的提供方式上,面对面交流比口头传递的效果更好,所以传销组织会采用讲师跟新人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洗脑。
情境。它是成功说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对什么样的情境下人们比较容易被说服,赵明指出,一是在时间紧、没有同伴商量的情况下,无人依靠就容易被人所左右;二是从众,一般三四个人在一起时,当事人容易从众,假如你面前的三个人意见是一致的,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认同他们。
听众。它是说服过程的终端环节。社会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研究表明,听众的特征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人群中,中等自尊水平的人们最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在年龄上表现为,一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五六十岁),由于自身态度强度的减弱,他们有更开放性观念和种族观念;二是年轻人,正处于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自身单纯,加上对成功与财富的渴求,很容易被传销组织说服。一传销头目也归纳了被传销组织暗自锁定的几类人:做生意不成功的个体经营者、先成功后失败的老生意人、不安于现状跳槽的年轻人、复员军人、刚毕业急需工作的大学生、有钱人的家属、离退休干部、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心理学专家分析说,透过传销组织圈定的几类人,其实不难发现这些人身上的共性:他们多数都很有抱负,然而现实却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这一部分人确实更容易被传销组织洗脑。
洗脑的魔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心理学博士采铜说:“洗脑只允许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存在,它无法容忍对该种思想的任何质疑,就是让人们放弃思考,只会遵从。”通常,洗脑者会通过屏蔽信息、制造群体压力等手段,实现让新人放弃思考的目的。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单一信息的环境下,容易失去批评性思考的能力,只有被动接受这种信息,不知不觉中融入传销这个集体中,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湖北一女记者为了解救自己深陷传销魔窟的弟弟,只身前往传销组织当卧底,原本是想在救自己弟弟的同时用自己的笔揭露传销组织如何害人,万没想到,半个月后她自己也被传销组织洗脑,成了一名自觉自愿的传销人员。
如何防范传销陷阱,长期从事职业介绍的张阳女士提醒,遇到久未联系、关系不怎么熟的同学、朋友或能力不怎么样的熟人突然给你打电话,主动提出帮你找工作,或者亲朋好友在外出工作不久就表示外面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时就要多留个心眼儿。
对不小心误入传销组织者,多次参与打击传销活动的民警江涛支招: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具体自救方法细节如下: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物品,不让这些物品落入对方手中;记住地址,伺机报警;利用上街或考察的时机,突然挣脱求救;装病,让他们不得安宁,最终同意外出就医;在上厕所时偷偷写好求救纸条,趁人不备从窗户扔纸条求救;实在被看得很紧,不妨想软办法,骗取对方信任,让他们放松警惕,再伺机逃离。
传销人员的社会回归需要综合疏导。如果你的身边有误入传销组织的亲朋好友,资深心理咨询师赵明建议,最好将他们跟原来传销体系的成员隔绝开,让他们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参加一些劳动,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得到财富,一点一点来扭转原来的心态。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心理学专家也指出,对待传销人员需要耐心,当他们既往的人生观、世界观被全部“清零”后,要重建正确的理念和认知,自然要假以时日。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