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责任·示范·节约·气节·尊敬
2013-04-29
心 灵
在纽约市中心的主干道上,有一个报刊亭,报刊亭的老板是个盲人。
报刊亭附近的监控录像显示,所有光顾过这家报刊亭的顾客,没有一个“耍赖皮”的,都无一例外地按照报刊的定价把钱交给盲人老板,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付钱买了报纸,并不带走,而是在报刊亭附近的长椅上迅速浏览,浏览完毕,他们会规规矩矩地把报纸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是因为盲人老板在报摊中央安放了一个“心”形的盒子,盒盖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报刊愉悦您的眼睛,我只想听听来自您心灵的声音。
所有再次光顾这个报刊亭的人,快到报刊亭时,都会整一整衣衫或领带,再昂首挺胸地进去,取下报刊,付了钱,再虔诚地走出来,像是走进一间朝圣的圣殿。他们不是在整理自己的着装,而是在整理自己的心灵;不是给盲人看,而是给自己的内心检阅。
(史志鹏摘自2012年12月10日《天水晚报》)
责 任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加州租了一个套间。收拾房间时,不小心把房东汉瑟太太的一个花瓶打碎了。留学生把碎片扫进垃圾袋里,放在门前。晚上,汉瑟太太忽然问:“花瓶呢?”留学生指着外面的垃圾袋说:“在垃圾袋里。”汉瑟太太焦灼地说:“孩子,你必须把那花瓶的碎片重新找出来。”当留学生将垃圾袋里的东西倒出来时,汉瑟太太拿了一个厚实的袋子,将花瓶碎片一点点拾进袋子里,然后把袋口封住,用笔在袋口的空白处写了一行字:有锋利的碎片,请小心!别伤手!祝你好运!汉瑟太太满脸微笑地说:“孩子,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得为我们的垃圾负责,如果伤了别人的手多不好啊!”
(一贞摘自《请为你的垃圾负责》)
示 范
从来不用手机的余光中却已连续三届做了台湾手机短信大赛的评委。一次,大赛组委会邀请他创作一条短信作为示范,他欣然应允。他的短信是这样的:“私德有如内衣,脏不脏自己知道;声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评定。”一时广为流传。
节 约
胡适学成回国,在北大任教授,第一个月260银元,第二个月加至280银元,为教授最高待遇。除了薪水,胡适还有版税和稿酬。虽然经济富裕,可胡适的生活并不奢华。饮食还是徽州乡土化的,每日三餐,不吃零食,不常吃水果;衣着简单,不穿西装,平时穿的是长衫。胡适在美国任大使期间,风尘仆仆,到处奔走。为了替国家节约外汇,他不带随员,一切亲劳。为了节省小费,叫出租车都跑到使馆前大道的拐弯处。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要报销的,但胡适没有动过一分,全部上缴国库。
(一贞摘自《名人的钱财观》)
气 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哈尔滨,集中营的田川太郎发明了残忍的“击鼓传花”杀人游戏:鼓一停下,手中持有大白花的战俘将被当众刺死。
原国民党186旅旅长李国栋被抓后,田川太郎让其敲鼓,并放言若不敲,就将战俘全部杀掉。李国栋脸色铁青地拿起了鼓槌。一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鼓声始终没有停下来。就这样,鼓声一直响到第二天早晨。李国栋面如纸白,鼓声也越来越小。一个士兵站起来哭喊道:“旅长,我们和小日本拼啦!”话音刚落就被打死。早已精疲力竭的李国栋听到枪声猛地起身,用尽气力喊道:“大家不要冲动……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中国必胜……”话没说完,李国栋便一头栽倒下来。
几个日本兵准备把拿到大白花的人拉出来杀掉的时候,却傻了眼。原来,一夜之间士兵们已经把那朵大白花撕成了上百根白布条,每个人的手里都紧紧地握着一根白布条,个个视死如归!
(大山摘自《现代女报》)
尊 敬
2012年12月15日,柴静的新书《看见》签售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从下午两点开始直到晚上八点结束,时长达6小时,读者一直排队到长安街上,签了近6000册新书。对每一个读者的到来,柴静都会报之以微笑,然后伴着一声真诚的“谢谢”,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有多少人,柴静就说了多少次“谢谢”,整场活动未歇一分钟。
(肖翰摘自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腾讯微博)
本栏投稿、荐稿邮箱:gaomingyan1984@163.com 编辑/高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