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广东考察,小小“细节”切莫等闲看
2013-04-29凌河
凌河
——网民陆先生在小区门口巧遇习近平同志的车,他亲眼看到,“各路口未见警察、便衣,连交警也没有”,深南大道交通如常,“这几辆车并未成队,没有开道车,中间还夹杂数辆社会车辆,中巴也没有拉窗帘,可见车内情景”,只是小区保安礼貌地请陆先生的车稍作等候,让习近平同志的车先进入,陆先生才知这中巴上原来坐着总书记!
——在给小平同志塑像献花之后,习近平同志没有跟在场的领导同志打招呼,径直走到了围观的群众中间,“谁伸出手来,他都一一握了过去,还亲昵地抱起身边一个小孩”。
——在“渔民村”,村民邓国华不知道谁会来他家,“村里也没特别交代”,直到客人踏进门那一瞬间,他才认出,“原来来的是总书记”。同样的,家住北蟯镇黄龙村的困难户陈燕容也“没有得到过任何通知”,习近平同志叩门而进,正在做饭的她还真“有些措手不及”呢,没想到梦想当翻译的女儿,还得到了习近平同志送的一本《英汉词典》!
……
还有很多“细节”,刻在老百姓的口碑,还有很多“小事”,传为市井间的美谈。人民从“细节”中形象地认识自己的党和自己的总书记,真如陈燕容以亲身经历所言,这就是两个“一样”——“总书记很朴素,像平民百姓一样;和我说话很亲切,像老熟人一样。”
从这两个“一样”,我们会想起南巡的先驱者邓小平同志的那些“细节”——小平同志踏游黄山,不封山,不清场,途中遇到复旦的四个同学,还拍了一张开怀的合影;小平同志视察曲阳新村,不听汇报,不看图纸,走进了居民的卫生间,他要亲眼看一看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还有一件“小事”少为人知,那便是小平同志来上海过年,时值天寒地冻,几位工作人员因为数日吃不到绿叶菜,于是“三天不见青、肚里冒火星”。这事传到小平同志耳里,他亲自交代王瑞林同志,明天带这几位去看看菜场,看看上海的老百姓在吃什么……
从“老百姓吃什么”的拳拳之心,我们也会想到另一则“领导干部喝什么”的“小事”——在八闽大地,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时为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进农户家访贫,那家农民没有茶杯,只捧上了满满一碗水。习近平同志二话没说,端起水碗一饮而尽。而同行的另一位同志,却拿出准备好的纸巾,沿着碗沿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类似的小事,还如笔者在浙江听到的那样,身为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去农村“问苦”,农民家的小板凳,还积了土灰,有的同志随手擦凳掸灰,而习近平同志就这样坐了下去,与农民促膝而谈。“擦碗”和“坐灰凳子”的“小事”,我相信它的真实,更体会它充满哲理的真谛和寄托着的老百姓的真情和期盼。
“细节”往往不是“小事”,细节如果说小,它也包含着大道理、深道理。“细节”更不仅是美谈,它对于目下的某些“官风”,对于某些“官员”的作派,又有着多么强烈的批评性和多么现实的针对性。难怪人们津津乐道,难怪老百姓觉得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这是多么久违的风气啊!
谁说这只是小小“细节”呢?
(来源:2012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