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公民权利平等才是最美市容”等3则
2013-04-29
1. 公民权利平等才是最美市容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重庆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
美丽市容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共同的理想,是所有市民共同的愿望,但我们必须建立人文科学的市容观:市容的美丽不是楼有多高,灯有多亮,路有多宽,花有多香,树有多美,而是这个城市能否让所有的公民最平等的享受权利。让所有来到这个城市的公民感到幸福,感到温暖,感到阳光。这才是真正的城市胸怀,真正的城市精神,真正的城市品格,真正的城市美丽。(殷建光,中国青年网)
2.孤儿的生命怎么能用来为进步埋单?
河南兰考袁厉害收养的7名孤儿和弃婴命殇民居火灾。县民政局长等6人被停职。对此,兰考县有官员表示:“7个孩子的生命,6名干部的担责,若能换来孤儿救助体系完善及社会进步,我感觉值了。”
生命是个体的最高主权,只要社会有清晰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机制,又何须以生命来换取制度完善?毕竟,没有谁有义务为制度之弊埋单,也没有谁愿意做那群被不幸选中的人。“值得”一说,注定是外部的冷血立场,对7名孤儿而言,他们本就不该逝去,又何所谓值得?
不管此次大火之后,孤儿救助体系就此得到了多大程度完善,社会获得了多大的进步空间,但需要记住的是,制度的调整,不是在完成一笔以生命权利对换社会进步的交易,而是在偿还制度之弊欠下的罪与罚,这是一场以社会深刻反思改进为终点的赎罪,在这场赎罪中没有值不值得可言。(熊志,《新京报》)
3.让所谓“背景”成为一个渐渐消失的“背影”
近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中央机关新录取的公务员当中,60%以上来自农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没有任何背景。
用新录取公务员的背景“成色”说明公务员招聘的公正性,也是社会不公、阶层分化现实下的无奈。如果社会公平、人人平等,又何来“背景”一说?如果一个应当选拔社会精英加入的,依法履行公职的职位,刻意追求“没有任何背景”的比例,这对有“背景”并有真才实学的人,也是一种不公平,也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因此,无需给新录取公务员的背景“提纯”。只要规则是公平的,过程是透明的,即使还存在传统“考状元”的弊端,人们还是会接受这种既成现实。当然,要彻底消除这份焦虑,还有待于弥合社会阶层间的隔阂,做到人人平等,让所谓“背景”成为一个渐渐消失的“背影”。(来源:知风,华声在线)
编辑/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