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中比爱更重要的是:真诚

2013-04-29陈玉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牙痛默契意见

陈玉芳

有人说,教育的大爱,就是爱不爱的学生。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一直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我对许多学生有意见,有意见并不意味着放弃,甚至更努力地去改变这种现状,这种我对他(她)有意见的现状。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学生的个性,而是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曾经收到过一个短信,是一个毕业学生在节日的问候,以及他心中的疑惑。“首先祝老师节日快乐!一直以来我有个疑惑,明明您对我说,全班同学中,您对我的意见最大,可是我却总觉得您对我的关心最多,交流的次数也最多,这是为什么?”在回信中我说:“谢谢你的祝贺!向你说出我对你的态度,那是希望真诚相待,我不想骗你,因为那时我真的对你有意见,老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爱所有的学生。但我是老师,关心你,那是我的职责,更是想通过我的努力,来抹掉我对你的意见。诉说意见,是想让你明白老师的态度,关心,是想有一天,我不再对你有意见,因为你将改变!”

真诚地对待学生,和爱学生,哪一个更为重要,相信绝大多数会站在“爱”这一边,因为教育没有爱,就失去了教育的土壤。可是爱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不爱学生的人也可以装出爱学生的样子,甚至没有分寸也是一种爱,叫做宠爱。学生喜欢爱他们的老师,还是真诚地对待他们的老师,这个回答可能只有学生自己能解决。王晓春老师说:“学生都明白,一个不很发脾气的老师居然大骂起来,一定是‘真生气了。这也是一种真诚。任何真诚的言行都具有震撼力,即使它是错的,也是如此。”许多人指责当今学校教育缺失爱,其实并不是如此,真正缺失的,是真诚。正如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没有几个父母能真诚地信任孩子。真诚有时比爱更有份量,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是以爱为媒介的,而是真诚。你不可能对一个爱你的人诉说衷肠,但面对一个真诚的朋友,却可以倾心而谈。

爱一个人,很容易闯进禁区。有时,学生怕老师的爱,甚至会排斥,作为老师却并不知晓,依然一厢情愿地爱着。动物生来就有领域不可侵犯的本能,而对于人类来说,最为禁止的领域入侵,就是心灵。可是教师却偏偏高举着爱的旗帜,堂而皇之的入侵,这种爱有几份真诚,这种爱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容易地控制学生。教师这种带有侵略者性质的爱,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可怕的抗原,强烈的免疫反应迟早会发生,有一天爱的被迫性撤退,也是教育的一种尴尬,尴尬的爱足以让教师感到委屈。可是扪心自问,带有侵略性质的爱,有几分真诚,只有真诚的爱,才能保护学生的心灵领域,才不致于师生在爱面前还依然矛盾重重。正如魏智渊老师在《冬去春又来》中说道:“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心灵在我看来只是个案,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有什么资格闯入别人的领地。”

教育无痕,可是有多少教育会让学生感到没有痕迹呢?教育的爱,总让学生觉得一种高高在上的恩赐,就像君主赐恩与臣民。爱的痕迹太深,那是因为爱中没有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消除这种痕迹。李镇西说过:“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一个学生,以爱为圣旗,却要改变学生的个性。这无异于人工育种,所谓的优良性状,无非是人类的需要,而不是大自然中的特性,置于大自然中,这些优良品种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作为教师,无权对学生的个性指手画脚,个性没有好坏之分,改变个性,就是在异种物种之间盲目嫁接。教师要做的,是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思想。教师不能对个性有意见,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却可以高举意见的旗帜,教育就要改变或改善这些。

教育中没有教师的真诚作为药引子,这是一贴无效的中药,就是一种浑浊的混合物。真诚弥补了师生之间的裂缝,特别是代沟,代沟产生的根源不是年龄,而是年龄差异后,产生的真诚缺失。上一代人,想要在下一代人中有一种权威感,故作神秘,下一代人,不想被上一代人紧紧抓住,总是想着反抗,很少能静下心来真诚的交流。“现在的孩子真不懂是怎么回事?”这是老师的无奈!“你不了解我!”这是学生的感叹!真诚可以消除许多误解,真诚不仅是一种理解,理解对方的难处,并不见得能真诚地对待对方。正如王晓春教师所说:“从来没有患过牙痛的医生,绝对不能完全理解牙痛的苦楚,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走进过病人的心灵,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治疗病人,使病人摆脱痛苦。反过来说,我已经有十年的牙痛史,对其他牙痛病人一百个理解,随时都能走进他们的‘牙痛心灵,然而我很可能还是一点也帮不了他们的忙。”“理解也好,走进心灵也好,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迷信。”理解学生是不够的,没有真诚引领师生关系,爱和理解,都是无效或低效的。

在教育生态中,追求就是和谐。和谐就是默契,默契就是真诚的结果。和谐的教育生态如帕尔默描述的那样:“当优秀教师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这里不需要“针线、织布机、线梭子”之间多少的“理解和关爱”,它只需要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的默契。在教育中,真诚远比爱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牙痛默契意见
瘦 身
强刺激久留针治疗牙痛验案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偏方消牙痛
突发牙痛,按压穴位可缓解
一种默契
默契
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