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前五分钟”提高高职生综合能力
2013-04-29刘晶
刘晶
摘 要:只有高度重视和利用好“课前5分钟”,并不断探索,才能使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流利的普通话,得体的神态表情,灵活多样的上台方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自由,使学生互评互议,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大学语文;综合能力;高职生;课前5分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要使教学效果好,诱发学习兴趣,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那么,兴趣是什么?从心理角度讲,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只有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兴致勃勃地探求知识,才可能充分地发展智力。尤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语文教学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了几点如何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即每节课的前五钟)的方法。经尝试和推广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全院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彻底改变了以往有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高职生,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等原因,造成“金口难开”和“让听者雾里看花,摸不着东西南北”,使人误解费解的局面,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灵活多样的上台方式
打破依学号顺序依次登台,让学生自己上台或随机点名或按学号抽签等几种方法相结合。以往机械地依学号顺序让学生登台开口训练弊端很多。如原来的“课前五分钟”轮到某学生,则只有他一人做事先准备,其他人则事不关己,有的甚至看小说听音乐打瞌睡。整个课堂气氛冷冷清清,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转移,班级的凝聚力、亲和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经过改进后,每次“课前五分钟”全部学生都有可能上讲台,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还让他们自由、积极、上进的天性及表现欲得到满足,又调动每个人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长此下去,全班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自然上升。
二、流利的普通话,得体的神态表情
以往“课前五分钟”只要学生登台开口就行,没有强调表情及必须用普通话,这样做的后果及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中师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若自己面无表情并且普通话都不合格,怎么去教学生呢?这就可能被社会提前淘汰。改进后,上讲台的学生开口必须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并注意语气、语调及表情手势的运用。这样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激起他们的参与欲望,为他们日后走上讲台,正式传道授业解惑奠定了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方可顺能生巧,这也是由不想说到想说,由不会说到会说的重要环节。
三、给学生尽情表达的自由
“课前五分钟”不仅限于让学生背课文、朗诵、讲故事几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采用无拘无束的多种形式。比如:笑话野史、趣闻逸事、风土人情、足球彩票、网络股市、时事要闻、趣味竞赛、产品发布、辩论推销、模仿播音员主持人或笑星明星、模拟现场求职应聘等,真正做到让学生尽情表达,出绝招亮绝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他们在说话及表演实践中尝甜头、或惊喜。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外就有很多事可做,他们比着查资料、出新招,不断学习积累各类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在讨厌“课前五分钟”和语文课。日积月累,视野渐开阔,出口渐成章,自然陶醉在学知识的乐趣中了。不过出于上课时间的考虑,上述各种形式可单独或综合运用,也可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适当延时几分钟,让学生对“课前五分钟”永远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
四、互评互译
“课前五分钟”不仅让老师一人专评,还让学生互评互议,老师一人品头论足,有时难免评论不周,而评论权交给几个学生或全班公决,再由老师作裁判发言,参加评议的学生必须注意听并加以分析,建议评论中肯中听、有理有据,而开口训练的学生只有做好事先充分准备,才不至于临阵磨枪,手忙脚乱。这样既锻炼了上台者的多项能力,也锻炼了下面同学的听技,全班参与。套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语就是真正做到“做起来,更精彩”。这种班级联动的方法,同学之间研讨切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