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013-04-29张新科
摘 要:莫言的长篇历史小说《檀香刑》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对惨不忍睹的酷刑过程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然而在“充满语言暴力”的表面下,更隐涵着包括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爱情悲剧等在内的悲剧意识。我们应通过通达、领会这种悲剧意识,进而反思当代社会。
关键词:莫言;《檀香刑》;悲剧意识;反思;当代社会
作者简介:张新科,男,河北清河人,河北大学2012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檀香刑》将刑罚和杀人放到突出位置,并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对惨不忍睹的酷刑过程作了淋漓尽致的精细描写,尤其是刽子手在酷刑设计和实施上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的“艺术化”追求更是惊世骇俗,因此《檀香刑》被认为是“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以及被质疑“在莫言笔下,酷刑不再是被谴责的对象,反倒成了被赏玩的戏剧”。然而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读者作为一个自足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的过程中去审视:造成“檀香刑”这种“艺术化”的惨不忍睹的酷刑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反思当代社会,避免这种悲剧上演。
一、社会悲剧
《檀香刑》的故事背景是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当时的清政府可谓“日薄西山”。腐败的封建政治制度,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中国人民在如此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下奋起反抗,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早已如熟透的瓜——无法逃脱腐败灭亡的命运,中国人民一场又一场的救亡图存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而以失败告终。《檀香刑》只不过是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时代环境下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罢了,从这一个社会悲剧中,我们仿佛洞穿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悲剧。
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集团,不是励精图治,反而一再对内镇压,对外妥协,这样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的统治秩序,统治者想尽办法让臣民归顺、听话,“演一场好戏,既给德国人看,也给高密和山东省的百姓们看。让他们老老实实当顺民”。于是刽子手们就精心策划出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来讨好统治者,就有了那么多惨不忍睹的酷刑。统治者杀鸡儆猴,让众人欣赏那惨不忍睹的酷刑“阎王闩”:“还是刑部的刽子手活儿做得地道!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松有紧,让朕看了一台好戏。”统治阶级以此为乐,而刽子手以此为荣:“执刑杀人时,我们根本就不是人,我们是神,是国家的法。”
《檀香刑》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腐败的政治制度造成的。而由此带给我们当代社会的反思就是,为了避免如此悲剧的发生,我们首先需要一个民主自由、公平独立、富强发达的国家。正如一首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二、性格悲剧
民族劣根性是很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揭示的一个主题。鲁迅和五四一代开启的批判民族劣根性的传统在《檀香刑》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而在批判民族劣根性中,鲁迅对看客的描写,最为著名:“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而《檀香刑》中作者更是借刽子手的口道出了自己对看客的无情揭露。
观赏酷刑的看客很多时候比执行酷刑的刽子手更加残酷,因为他们的“看”,在无形之中使得表演酷刑合法化,他们是在“看”,这种“看”也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酷刑表演,正是这种消费行为激起了刽子手心中的表演欲望,看得人越多,刽子手的表演心理就越容易得到满足。这种“表演”和“看”的合法化,造成的后果就是对人的尊严的无情践踏,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的放弃。如果说酷刑是对人的肉体上的摧残,那么看客们则是对人的精神上的虐杀。对看客来说,它是一种无聊的消遣,更是一种悲剧,因为它是以践踏尊严放弃人性为代价换取这片刻的欢乐;而对于牺牲者来说,也是一种悲剧,因为他们的生命并没有换来人们的理解和觉醒——这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在演戏,一个在看戏。
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强者对弱者施予的兽性,同时也揭示了被统治者之于统治者、弱者之于强者的奴性,具有这种奴性的人也就是鲁迅笔下具有“家畜性”的“某一种人”(人+家畜性=某一种人)。它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是一种“你是刑部的一条狗,本督是朝廷的一条狗”的自轻自贱,是一种“主人给你个笑脸儿,不要翘尾巴;主人踢你一脚,也不必抱委屈”的阿谀奉承,是一种“大凡当上了皇帝的,都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哪个不是聪明盖世?哪个不是料事如神?”的愚昧无知。
民族劣根性的悲剧,给我们的反思应当是沉重而长久的,因为它不是一时半刻就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为此我们今天能做的就是注重人民的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在社会上提倡一种“学习和反思并重”、“赞美和批判同行”的风尚。
三、爱情悲剧
《檀香刑》中孙眉娘和钱丁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爱情悲剧。一方面,是由于二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不同,严格的封建等级思想桎梏着两颗相爱的心。眉娘的内心独白体现着这种“门当户对”思想对人的严重伤害:
“人家是堂堂的知县,是朝廷的命官,你是什么?一个戏子的女儿,一个屠户的老婆,一个大脚的女人。人家是高天,你是卑土;人家是麒麟,你是野狗。这场烈火一样的单相思,注定了不会有结果。”
同时,也流露出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美好愿望:
“天啊,天老爷,您把俺变成一只白鹭吧,您把俺的钱大老爷也变成一只白鹭吧……人分高低贵贱。鸟儿一律平等。”
另一方面,眉娘和钱丁虽然在一起了,但却是以“干爹”“干女儿”的特殊伦理关系出现的,这也应是中国社会中官员“包二奶”现象的一种折射。
随着社会的进步,拥有“门当户对”观念的人虽然已经越来越少,但这种观念并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还应继续加强对正确爱情观的宣传和教育。同时,近期网络上官员“包二奶”不雅视频等信息被揭发的现象频发,蔚为壮观,令人有所思。由此看来,提高官员自身素质和作风,以及倡廉反腐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莫言:檀香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1
2、余杰: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J].社会科学论坛.2004.第3期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鲁迅:鲁迅全集(卷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