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2013-04-29孙海娇
摘 要: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并未获得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的态度是极为反感的,甚至会被繁琐的文言文搞得焦头烂额。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当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教学 缺陷
0.前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文言文,通过言简意赅的特性渗透到当代汉语词汇当中。我国著名的作家魏明伦曾经说过:“汉字不死,文言不止;白话为主,文言为辅。”由此可见,文言文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不能予以否认的是,目前在我国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怎样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水平,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人员必须加以探索的一个问题。
1.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1导入方面的缺陷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即文章导入时课堂极为活跃、热闹,但是与文言文的实际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大,从而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主题明确性不足[1]。这种方式的导入将把学生引入一种迷茫的状态,难以实现课前学习的心理预设。
另外,导入不仅要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且能够让学生受益,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文言文课堂导入中,并没有达到上述中的两点。
1.2教学方式方面的缺陷
高中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注重文言文字、词的讲解以及文言句式的翻译,而课堂教学模式则基本上是:教师首先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说明与讲解,之后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对文章进行翻译,最后对文章的写作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这可谓是一种标准模式[2]。在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式极为单一,教师不断的讲解、学生不断的重复,极少出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1.3应试性较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的强调一些晦涩难懂的语法或者是知识点,这使得学生更加的厌恶与畏惧文言文。此外,考卷中文言文的试题主要侧重于以记忆性,基本上不存在对文章整体感知与感情理解方面的试题。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欲望难以调动起来,文言文的学习仅仅只是为了应对将来的考试。
2.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2.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文言文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古奥难懂、文言分离,这使得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对于文言文中所包涵的丰富文化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架起一座桥梁,发挥纽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
2.2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朝目标靠齐,在课堂以外,学生也能对目标加以检测,提升教学质量[3]。例如在学习《师说》时,教师可以将理解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意义与用法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注意。
2.3多样化的导入
导入的内容必须和文章的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导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导入语的作用和用意,让学生能够感到自然而至于迷茫。导入的内容应该控制在3到4分钟,避免喧宾夺主。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例如一段话、一个话题的讨论以及影视作品的赏析。此外,导入的形式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感,从而给学生以知识的滋养、美的享受以及心灵的震撼。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导语可以设计为:在1925年的深秋,毛泽东临江而立,感叹秋的生机,在1925年的深秋,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满怀壮志,求索谁主沉浮。强劲的秋风涤荡着他继往开来的英雄壮志,烂漫霜红的秋色,浸染着他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那么让我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赏析。
2.4加强教师的评价
教师应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常常激励学生,即使学生朗读不通畅,也给学生再一次表现的机会;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良好,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满足感,进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驱使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升自身的文言文水平。
3.结束语
综上,对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文言文的教学,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转变教学方式,从实际行动上来改善文言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误区,且通过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促使学生在人格与知识上实现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英.注重结合,加强文言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1)
[2]顾亚琴.从《三峡》的教学看文言文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教师).2010(05)
[3]景红娥.诵读,给文言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模式[J].新课程(上).2011(01)
作者简介:孙海娇(1989.10-),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