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研究
2013-04-29赵俊平
赵俊平
摘 要 我国民间借贷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不规范和不透明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这种借贷方式较高的暴利空间又让民间放贷者趋之若鹜,虽然它不属于借贷方式的正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有效弥补了市场经济下,正规金融放贷体制的不足,因此,民间借贷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以及相关的体制进行规范引导。本文就从司法角度来分析一下民间借贷,从而帮助人们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司法解释 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1 民间借贷
1.1 民间借贷的概念
在我国民间借贷的概念是在并不违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资金的持有者与借贷者行使自身可以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在允许范围内,按照借贷者可接受的代价进行双方自由融资的行为。有一种具有带代表性的观点将其阐释为:民间借贷即金融体系下不受国家机关的信用管制以及监督管理的一种金融活动,当然这也包括我国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以及金融市场。
我国民间借贷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即借贷市场规模较大,可进行融资的金额以及参与的人群较多,借贷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互联网的出现也大大的推动了民间借贷的发展,交易双方更是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借贷以及招募股权、增加资本等。同时,民间借贷由于手续简单,方式灵活,往往成为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最佳的契合点。
1.2 民间借贷的形成
(1)民间借贷属于一种传统的经济信用行为,是一种自发性、灵活性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浓重的传统的发展渊源,也是一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民间借贷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得到快速发展,是最早的一种信用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间借贷具有较强的对家族的认知度,凭借着亲友之间的互相信任以及民间借贷快捷的特点,民间借贷获得了长足迅猛的发展,所以,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仍没有规范化,但其仍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呈现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2)民间借贷相对于正规金融借贷,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借贷手续更为方便,也更为快捷便利,而且期限更为灵活,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正规金融机构在季节性资金供给方面的不足,一些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不会再在面对经济困难而国家政策不允许的时候举步维艰,这也正是我国民间借贷日益繁荣兴盛的最直接原因。民间借贷交易成本较低,在借贷中,双方更注重亲情以及信用这两个方面,在熟人间可以方便进行。
2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
从我国参与民间借贷主体的双方来看,参与者并不是单一的某个人群,而是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有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家、城镇居民、农村养殖户等,甚至还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群体,在这些借贷参与人群中,个体经营者以及私营企业家成为主要借贷人群,而放贷者也由最原先从事商业经营的人员转变为现在的多样化人群。从民间借贷地域性来看,民间借贷多分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城乡结合地区以及金融信贷不完善,农户不能享受到有效贷款的地区等。从借贷利率来看,普遍存在着高贷款利率,但是也有无利率的情况,总之,我国民间借贷仍会长期存在,成为企业与农户等周转资金的重要来源。
3 民间借贷的合法化转变
3.1 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1)民间借贷行为会造成国家整体金融信号失灵,即民间借贷所产生的金融流通与隐蔽性,会造成金融管控的“体外循环”,使国家金融决策者无法精确掌握国家借贷的收支情况,从而使政府无法做出有效切实的金融借贷方面的宏观调控。(2)民间借贷会对国家正规金融借贷产生一定的金融冲击,扰乱常规金融秩序,从而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
3.2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举措
(1)制定相关法律确立民间借贷法律地位。国家可制定相关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正确定位,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法律保护,将民间借贷合法化。法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明文规定合法化民间借贷的概念,从而使其与非法集资行为区分开来。其次借贷行为应将公平、自愿以及诚实守信等原则作为民间借贷行为的基本原则。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并切实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合法监管。(2)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科学引导、合理规范。政府部门应对民间借贷进行科学化引导,使民众明白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操作规程,使企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对经济进行掌控,引导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并应建立民间借贷相关的监管部门,从而使让民间借贷能够健康合理的发展。(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正确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家金融管控应开放民间资本,建立国家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机构共存的局面,使二者能够高低互补,建立完善的金融多层次管理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4 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的借贷行为日渐增多,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以及《合同法》等。在受法律保护的借贷过程中,行为的双方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贷合同,以保护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放贷者可定期获得经济回报,而借贷者也必须准时缴纳本金及利息。借贷合同是指借贷行为发生时,双方签订的具有还款日期及约定利息的合同文件。合同中规定了双方各自所应履行的义务及责任。在合同法中规定,双方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放贷者可要求借贷者有所担保,担保行为必须符合《担保法》中的相关规定。而且,借贷合同中,要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人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财务信息以及届时未能还款所要求的赔偿额度等。在合同法上,借贷双方的行为、始末、原因、过程以及具体执行方式要有明确规定。
《民法通则》中规定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以及所签订的借贷合同受法律保护。
这些法律的颁布,是对民间借贷行为的合理规划,也是对金融行为中的不规范操作的法律限制,它可以有效保护民间借贷中的双方利益,也有效保证了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管控效果。
5 结术语
目前,造成我国民间借贷 “非法化”的原因是对正常借贷行为以及非法集资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以及金融监管不完善,最终致使民间借贷行为与非法集资行为笼统的被划定为“非法化金融行为”。因此,我们呼吁民间借贷的合法化以及透明化,使国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司法监管,从而保证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玉新.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和控制[J].新产经,2012(12):93.
[2] 王娜.化解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6):70-72.
[3] 吴余茹.谈我国民间借贷“合法化”[J].商业文化,2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