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文中如何实现“少教多学”中学生的学
2013-04-29王文玲
王文玲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本文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巧和书面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等各个方面。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作文训练的计划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作为支撑,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如果超越了孩子们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进程而一味地去求新,求异,求快,拔高训练要求,加深训练难度,则欲速而不达,还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说想说的话
写文章应该是有感而发,有需而写的。作文训练也应该如此。要为学生自立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能触发学生的种种联想,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 《说句心里话》这个题目,没有主题设定,没有文体限制,只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性,就可以。
三、“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这是叶老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他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自能作文”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独立写,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历练”,作文指导时不限制学生思维的空间,不束缚学生想像的手脚。训练形式可以是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观察笔记以及各种类型的练笔等。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自己改。改作文,不能只认为是教师的事。文章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学生学会自己独立修改文章,才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训练形式可以是学生自己改自己的文章,也可以互相修改各自的文章;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自改,也可以是在教师批改的基础上修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少教多学”的要求,才能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