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2013-04-29黄仕辉
黄仕辉
【摘要】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会自发地形成的,而是在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根据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遵循能力形成的基本步骤来展开,其具体做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会小学生进行汉语拼音。
教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培养小学生汉语拼音的能力是培养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工具性基础和首要条件。要形成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或运用汉语言文字,首先就要能认识汉字。所谓认识汉字,就是看见字形能读出字音。汉字是表意文字,本身不能表音;即使是汉字中的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声旁)也是一个表意字;同时由于语音的演变,大多数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十分准确,甚至有的已失去了表音的作用。拼音是汉字的注音工具,因此,小学生要认读汉字,首先就必须学会汉语拼音,小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注音工具后,不仅能利用它识读汉字,而且还能利用它查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同时还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利用汉语拼音识读汉字,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会小学生查字典。
教小学生学会查字典,培养训练小学生查字典的能力也是培养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条件。例如,要读懂一篇文章,就要能读懂其中的每一句话;要读懂一句话,就要能读懂其中的每一个字词。此外,要写文章,同样也得先理解所需要运用的字词的含义,并能读、会写、才能运用其表情达意写作成文。这些都需要通过教会小学生查字典来帮忙完成。小学生学会了查字典,就能通过字典来帮助读准字音,认清字型,弄清字义。同时小学生学会了查字典,不仅能运用其帮助解决学习中所碰到的生字词,并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和形成查字典的能力。
就正常情况而言,小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查字典的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培养小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参透与小学生的一切学习过程中,要求他们像使用教科书一样,将字典随身携带,置于案头、床头,在预习、阅读、作业、作文、复习和总结等一切学习活动中,只要碰到问题,随时查阅,要充分发挥课外语文教育活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激发小学生查字典的兴趣,使其逐步形成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会小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
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总是通过数个段落,从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次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而这些段落又是通过句子、词、字组合而成的。因此,要理解、掌握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自然要从字、词、句着手,首先把握住重点的字词句、(即平时所说的中心字、词和核心句);然后结合上下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体会这些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寻找出这些重点字词句与上下文中间的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之上着手理解段落,一般来说,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依赖数个这样的中心思想逐步的展开而有条不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的。段落中通常有两类句子,一类是能够概括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我们称之为中心句;一类是帮助说明中心句所提出的中心思想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辅助句。段落中所有的辅助句都是围绕段落主题句展开的,它提供具体事例,说明段落中心思想,使整个段落保持意义上的统一,因此,在理解段落时,首先就要把握中心句,然后结合上下文 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体会中心句的意思以及与辅助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段落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来理解全文。一般来说,文章的注意思想,必然具有统一性,连贯性,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或不成其为文章;因此其段落必然紧扣主题,或一个侧面一个侧面的进行阐述;或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展开说明;于是,在把握了各段落中心之后,把这些中心进行综合提炼,就可得出全文的主题思想,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四、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步骤。
语文学习,不管是学字词句,还是段和篇,都有一个基本步骤,即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里仅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章为例,在这里,所谓整体,是指一篇完整的文章;所谓部分,是指文章中的字、词、句、段。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部分从属于整体。就文章的结构而言,部分即字词句段是因整体即全篇文章的需要而存在的;就阅读而言,是由读懂整体即全篇文章的需要而去理解部分即字词句段。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入手,通过读全文,大体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这是深入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基础。同时,初读全文,是循着字—词—句—段—篇的顺序逐步读完全文的,这本身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部分”即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既要注重字词句段本身的理解,又要注重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字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的内在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要避免机械割裂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孤立的理解字词句段篇。在一个段落学习结束时,应及时归纳出段落的中心,再过度到下一段的阅读,这样,学的思维就沿着作者的思路按部就班的展开,不因段落的转换而中断。在对每段课文有了具体的理解后,再把各段课文联系起来,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从而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全文。这是第二个整体。再在此基础上,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寻求作者是如何运用字词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再从整体上理解全篇文章在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这是又一次从整体综合到部分分析再到整体综合。学习一篇文章的步骤,就是一个反复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步骤时,要使其能清晰明确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并能合理地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步骤展开语文学习活动。
五、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语文学习自觉性,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技能三个基本要素在较高层次的综合体现,属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较高层次的范畴。
小学生喜新奇,爱提问题,这是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良好前提;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能力差,一接触具体内容,往往又提不出问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他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小学生的角度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是提不出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疑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预见性,以身示教,先问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此外,教师应主动介绍自己是如何提出问题,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懂课文的。诸如课文的标题与课文的内容有说明关系?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为什么这样分段?课文中的某一段是否可以删掉?各段之间有说明关系?课文为什么这样结尾等等?通过教师的示范、介绍、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并且知道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当小学生还不能提出问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时,教师就应创设条件,促使他们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不管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旧课;不管是听课过程还是独立练习过程,都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只要能提出问题,就应及时充分的肯定,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讲解,从中筛选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归纳小结,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逐步理解、掌握一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习惯与能力。教师要把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在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当堂解答,碰到当堂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利用课后辅导或下节课的时间帮助解决。要千方百计的调动,保护小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为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一切可能创设的条件。把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与一切教学过程之中。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过程。其间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使小学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