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过程中师德与小学教师职业生成的几点建议
2013-04-29梁汝华蒋昕
梁汝华 蒋昕
【摘要】俗话说的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里所说的正,即师德建设。加强小学师德建设是小学完成教育使命和小学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家长都把公正、仁慈、义务感作为小学教师人格的基本圭臬。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必然对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精神把握得十分到位。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要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精神。本文联系小学管理工作实际,论述了加强小学师德建设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育理念;人格魅力;职业生成
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做人民满意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教风学风、创人民满意学校的迫切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培养良好的师德,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一流业绩的重要保证,更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的客观需要。一个学校的师德建设水平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学风和校风,也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小学作为培养祖国花朵、未来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小学教师作为这一使命的具体实施者,承担重要职责。综上所诉,加强小学师德建设是小学教师完成教育使命和履行教育职责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小学的思想、文化、师德建设均出现新的挑战。本文联系小学管理工作实际,论述了加强小学师德建设四个方面的建议。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这就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威胁着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造成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有职业、工作环境、个人和社会因素。为了防治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症,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能辨别小学教师压力的来源,正确认识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小学教师自身对自己要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恰当地运用应付方式,来缓解压力源的存在,同时也要提高自己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学校要改善组织环境,改良小学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些小学教师存在认知方面的心理障碍、情感方面的障碍和人格方面的障碍,这需要小学教师要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塑造健康的体魄,合理作息,科学用脑,适应社会的变化,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学会调适情绪,正确进行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提升人格魅力,推进师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小学是培养祖国花朵的基地,在这里,小学教师精心地雕塑着每一个小学生。小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才能勇敢面对压力,将来才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小学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初级阶段的事业,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换言之,小学教师人格修养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教师要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自觉地、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品德高尚、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的人。在新时期,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学识和人格双重魅力,能够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修正小学生的政治思想;以高尚的品德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以精湛的业务水平激励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以独特的气质潜化小学生的习惯行为。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才能以自身的成长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从而推进师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育理念,确保师德建设常抓不懈、推陈出新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跟时代的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引,小学师德建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常抓常新,不断发展进步。
三、完善评价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取得实效
进行师德评价不只是为了掌握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同时也是为了形成一种良性的师德竞争机制,使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在进行师德评价时,由于评价方法不统一、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大多数小学教师把师德评价当作一项例行公事,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都合格,至于优秀,则只看成绩,甚至用业务成果来代替师德,如果成绩都不突出,便来一个“轮流坐庄”。以上问题,都是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障碍。如何完善师德评价机制,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可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建立系统完备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其次评价过程实行民主,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最后有机的将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只有保证师德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师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创新育人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机制化、科学化
近年来,教育事业实现全面蓬勃发展,小学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同时也有新的机遇。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前沿课题。小学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核心是育人。因此,人是教育的中心,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意味着,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工作中。育人为本既是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小学师德建设的终极使命。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归宿,以满足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本身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新的诉求为条件,推动小学师德建设不断由规约趋于常态:精心培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领军人物,打造师德建设的高地和旗帜;积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小学教师主动地研究当代小学生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小学教师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实施者;处理好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尊重小学教师阵营知识分子的人格和需要。
五、一个小学教师的师德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小学教师心理特征对小学生的心灵有巨大的影响,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人格。小学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但影响小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还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小学教师的师德与小学教师的人际及自省智能有关。师德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人际智能,只有小学教师学会领会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懂得在处理各种事情时如何作出恰当的反应,才会使小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这需要小学教师提高自己的人际智能与自我认知智能,会运用智能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更好发挥师德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郑新莺.加强和改进小学师德建设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23-24
[2]刘俊平,刘欣.试论小学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03):75-76
[3]王燕.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 [4]黄俐丽.小学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师德修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