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舆论反思“新抗议时代”

2013-04-29

中国广播 2013年8期
关键词:专栏作家示威抗议

“各国总统、总理们当心了,世界正进入一个新抗议时代:公众任何一点小抱怨都可能演化为大怒火。”6月19日,美国CNN专栏作家吉提斯向各国政府发出这样的警告,帮他们读懂为何公交票价上涨0.2雷亚尔能令示威蔓延到巴西全国。

“巴西不应豢养一个高价马戏团(指巴西足球隊)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做戏!”“我的巴西在街头,巨人已经觉醒!”“一个好教授比内马尔(巴西足球明星)更值钱!”19日,各式各样的标语依然出现在巴西各地的示威中。BBC称,巴西抗议者的诉求非常宽泛,如要求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医疗,但不提任何具体目标。他们还不满政客们工资过高,把好工作都留给自家亲属。

日本TBS电视台20日认为,社交网络才是当下激励民众抗议的一大因素。文章说,因为有了社交网络,每个人的不满都得以宣泄,这样原本一些可以忍耐的事情,因有人附和而变得不能忍耐,要是再有更多人感同身受就可以上街游行。社交网站点燃民众负面情绪,这一作用在土耳其和巴西都得以体现。有西方媒体报道说,巴西20万示威者中,81%的人都使用社交网络。

CNN专栏作家吉提斯说,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民众呼声获得了新动力。不太可能预测哪件事会在人们普遍积蓄的不满中找到燃烧材料,并点燃愤怒的火焰。高压水枪和催泪瓦斯可能会驱散第一波抗议民众,但轻轻点击几下智能手机就能拍摄立即引起人们注意的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并可能吸引更多的抗议人士。民主政府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在公共秩序的合法需求与倾听民众的合理要求间寻求平衡。这种反应是将暴政与民主区分开来的标志。她还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抗议的新时代,看看土耳其和巴西就知道,任何一点小事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抗议。神一般的人物已经没有了,政府领导人也不能够用过去的方法来维护公共形象了。

(王海林、李珍等文,摘自2013年6月21日《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专栏作家示威抗议
麻婆豆腐
“艺”心抗议
抗议之歌
吴晓波(财经专栏作家)
缝线抗议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栏作家的二元身份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
第1108次示威
“高声”示威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