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音乐与自然的交响 世界户外音乐会之旅

2013-04-29李长缨

音乐爱好者 2013年8期
关键词:维罗纳布雷音乐会

李长缨

如果音乐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古迹遗址之间,会不会给艺术家、听众以美妙的灵感和领悟?这已经不是纯粹的欣赏,而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想象,一次名副其实的音乐之旅……

近两年,上海连续举办了两届辰山草地广播音乐会:2012年由指挥家余隆与上海交响乐团,歌唱家魏松、黄英、小提琴家黄蒙拉共同演释;2013年则是由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带来。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美丽的辰山植物园,人们赏花之余,在蓝天绿草间尽享美妙的音乐,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着与音乐主题相关的电影、音乐剧和古典音乐的画面,舞台背后两个巨大的玻璃暖棚被五光十色的灯光映照,微风吹拂,远处不时有鸟鸣声……这种在户外的音乐体验别有一番情趣,它也决然不同于在剧院内。上海即便是像东方艺术中心这样的场地也只能容纳一千九百多人,但在户外,少则两三千观众,多则上万。这次率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来辰山演出的指挥家拉斯蒂斯拉夫·斯特姆(Rastislav Stur)说:“看到台下近六千位观众,这种感觉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确实,从观众到音乐家,大家共同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音乐与自然的美妙韵律,这种舒适惬意的聆听和演奏音乐的方式独一无二,令人回味!

近一百年来,世界各地户外古典音乐会此起彼伏、各具特色,这里,我选取了颇具代表性的几大户外音乐会,从森林、湖泊、乡村到古罗马遗址,采访了亲历这些演出的音乐家、乐评人、媒体记者等。现在,就请跟随我们的五位主角,开始一次湖光山色中的音乐之旅吧……

柏林森林音乐会

在柏林西郊外有一个森林环抱的露天剧场,舞台以峭壁为天然背景,这就是著名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1984年起,每年的夏夜都会在这里上演举世闻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这也是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作为每个演出季的闭幕演出为爱乐者献上的一份音乐贺礼。2000年,赵季平先生创作的《霸王别姬》惊艳于柏林森林音乐会,让我们听听他的感受吧。

赵季平,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

我去的时候是6月份,天气很热,我穿了一件单衣就去了。到了之后,没想到周围全是黑森林,特别冷,到了傍晚5点以后我就披了一件毛衣。这个剧场能够容纳两万五千人,我看到那些观众就像过节一样,提着篮子,有香槟,有各种吃的,全家坐在那里,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吃东西。傍晚的时候音乐会开始了,既有传统的像拉威尔的作品,又有美国人格什温的作品。当晚音乐会上我有两个作品:一个是《太阳鸟——交响诗音画》,一个是《霸王别姬叙事曲》。《霸王别姬》比较特殊,因为它里面有京胡这样的传统乐器,有了这些传统乐器,音响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老外在听这些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好奇的,他们以前没有听过这种乐队的组合。好在指挥是一个东方人长野健,他能领会到其中节奏的奥妙。那天天气特别好,透亮的,周围全是森林,暗下来的时候森林都是黑的,空气特别清新,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听了他们弦乐队和咱们民族乐器的结合,包括高潮的时候铜管的爆发力,在整个森林音乐会的环境中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异样的感觉让我怀疑:这是我写的吗?音响特别的棒,演奏也特别棒,你音乐中间出现的动静达到了极致,很享受也很想象不到。

我正在台下聚精会神地聆听,突然,带我过去的那个人很着急地拉着我说“舞台监督找你”,我就赶紧跑到侧台,两首作品演完后,指挥就对我招手,我走上舞台,掌声雷动,因为在这个森林音乐会上第一次出现我们中国人的作品,观众非常喜欢而且非常热情,我上下返场了好几次。我特别感动的是,乐团里面有好几个留学生,我作品一演奏完,他们几个在侧台就拥抱在一起,兴奋地欢呼,然后就流泪。所以这次的德国之行让我感觉到中国的音乐是可以走出去的,他们是很喜欢的,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品上演的频率太少了。

我觉得柏林森林音乐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室外,因为它拉近了古典音乐和观众的距离。它让老百姓在自由的空间中欣赏着他们想象中的古典音乐,同时,演奏家们在那种环境中不拘束,状态更好,这就是我参加2000年柏林森林音乐会时所感受到的巨大的欢乐!

布雷根茨歌剧节

穿过了“柏林的空气”,飞机往西南方向飞行,跨越国境,很快就能抵达欧洲中部的奥地利。奥地利的布雷根茨,这个城市只有三万左右人口,但是它每年以歌剧节吸引来的游客就达到二十多万人,以博登湖面为主舞台的户外音乐会已经转化成一个大型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奢华的歌剧秀。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杨建国先生,一起观摩这个世界最负盛名、规模最大的湖畔艺术节——布雷根茨歌剧节。

杨建国,《新民晚报》高级记者

去年,我去了布雷根茨歌剧节。布雷根茨处于奥地利的西南端,它和德国、瑞士交界,在号称是欧洲第三大湖的博登湖畔搭起了一个巨大的舞台,离岸边有二十多米,岸上有一个可以容纳七千名观众的观赏区域。这个歌剧节最大的特点是制作非常庞大,它采用了多舞台的设计方式,可以同时在五六个甚至十几个表演区域进行表演,造成一种非常绚丽的视觉效果。

布雷根茨这个城市虽然非常小,但是其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古罗马已经派军队在那里驻扎下来,建立一个营地,然后形成一个集市,到了中世纪,这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所,所以我们现在到布雷根茨还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城堡,但是大多数城堡、教堂都已经烟痕斑斑,因为在二战的时候被盟军轰炸过。布雷根茨歌剧节的形成跟二战也有关系,这个小城市被盟军轰炸后已经废墟一片,很多人觉得在这里没法呆下去,纷纷搬到欧洲一些大城市去生活。这样一来,当地人开始着急了,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文化渊源的城市,怎样把人们留下来呢?他们就想起了歌剧。第一次的布雷根茨歌剧节是在1946年的夏天举行,当时在博登湖的岸边有两艘大船,一艘船作为舞台,一艘船作为乐池,当时演出的乐队就是现在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它从194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参加歌剧节演出。第一届歌剧节吸引了很多歌剧迷来看,因为当时欧洲战后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大家一听在布雷根茨的博登湖有一个露天歌剧演出,就不管是德国、瑞士还是法国,四面八方各个国家的观众都赶过来了,非常热闹。当地人看到歌剧节不但吸引了本地人,而且吸引了欧洲各国的人,所以第二年第三年就这么举办下去了。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布雷根茨歌剧节想有一些新的发展。它采取了一个娱乐模式的制作,为了吸引年轻的观众,增加视觉的冲击力,他们开始邀请包括导演等电影制作人员来参与舞台设计。2008年电影《007量子危机》上映,大家非常惊讶地看到里面的很多场面是演歌剧,这个歌剧场面就是在布雷根茨歌剧节拍的,这部歌剧就是2007年到2008年演的《托斯卡》。《托斯卡》以一只眼睛为标志,这个眼睛可以伸缩、分散,拼接,做出很多种变化。2008年后,布雷根茨就把这个眼睛作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小Logo。布雷根茨歌剧节每年吸引了全世界很多游客,收入非常可观,逐渐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它的夏季音乐节票房收入是一亿七千万欧元。

去年,布雷根茨歌剧节演的是《安德烈·谢尼埃》,讲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故事。照理说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歌剧,但是在布雷根茨歌剧节的舞台上,它变成了一个炫目的歌剧秀。它的主舞台就有三个,一个是半身人像,高有二十几米,宽有十几米,就像我们一个标准像一样,但它是个雕塑,还会做出各种变化,比如它的头颅会裂开,里面出现了火烧博物馆的景象,火光熊熊,映红了整个湖面,他的眼睛里会突然爬出一个人,演到男主角在唱咏叹调唱到悲伤的时候,眼睛里会滴出一滴黑色的眼泪。在这个半身人像旁边的舞台上有两根柱子,当中有一根圆环,远远看去就好像魔戒一样,但是这个圆环里可以放清晰的图像,从这个图像里面,我们看到了死神隐隐约约地向观众走来,绞架上的犯人怎样挣扎,栩栩如生,看起来非常刺激。这种制作利用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但是我们听到的还是《安德烈·谢尼埃》这部歌剧的咏叹调和音乐。

乐队,现场是看不到的,他们在舞台背后,现场演出音响使用了扩声,但是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我好像没有感到用扩声以后失真的感觉,制作非常精良,音响效果非常好。一部我们并不熟悉的歌剧,却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全场演出两个小时一气呵成,没有中场休息,我却没有看到观众离场。

今年,布雷根茨歌剧节准备制作莫扎特的歌剧《魔笛》,我已经看到了图纸,上面呈现出的是一个神秘的山脉,山脉上有神秘的宫殿……

像布雷根茨这样一个小城,靠歌剧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和格调,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这样一个文化艺术的品牌,人们是不会有激情特地到这个城市来旅游的,从这个层面来说,艺术文化是深度旅游的核心。

拉罗克·昂迪荣国际钢琴节

四周都是葡萄酒庄,不时有鸟叫虫鸣,在普罗旺斯璀璨的星空下,聆听全球顶尖钢琴家的演奏会是什么感受?每年夏天,来自全世界的九十多位才华洋溢的钢琴家,在这充满绿意的佛罗航城堡公园里浪漫登场,各显身手,有近十万的乐迷前往聆听,它就是著名的拉罗克·昂迪荣国际钢琴节。

音乐节的总监名叫雷内·马丁(René Martin),很多钢琴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中国钢琴家朱晓玫、陈萨、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都曾受邀演出。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都是小酒馆,音乐家和游客同住一个酒店,一起聊天交流。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青年钢琴家、可爱的钢琴公主陈萨的脚步,去那里走一走。

陈萨,中国青年钢琴家

其实知道这个钢琴节已经很长时间了,也听说很多我崇拜和欣赏的艺术家都去那边演出过,所以觉得这个音乐节很值得去看一看。在照片里看到普罗旺斯有一大片紫色的薰衣草花,所以这个地方和名字也充满了一点幻想色彩。2012年8月,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普罗旺斯。

从机场过去,沿途的景色很优美,车慢慢地进入更多有丛林的地方,穿过几个小森林,就到了酒店。当时比较晚了,酒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都还在忙碌地招待客人,我想这些客人也许就是来听音乐节的吧,有一只很大的狗躺在接待的地方,它非常友好,还跟大家打招呼。这种家庭氛围的感觉顿时让我觉得很亲切。我住的酒店离公园很近,大概步行五分钟就到了,而这个传说中非常神秘的、在照片上看起来非常现代的碗型剧院就在这个公园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用过早餐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剧院了,到了以后,果不其然,这个剧院非常现代,有很多不规则的白色立体小木块,对声音进行不同的反射,但我还不知道音响效果如何,因为之前我参加过的一些户外音乐节,都需要加一点麦克风,但这里不用。开始演奏了,我觉得这儿的确和音乐厅的氛围很不一样,因为在郊外,远离城市,大家心情和状态都很放松。在演奏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听到一些自然界的声音,比如蟋蟀叫、狗叫等,在这个时候就变成一种行为艺术。

说到曲目,考虑到户外的氛围,我挑选了贝多芬的两首奏鸣曲:《悲怆》和《黎明》,中间用一首中国作品和拉威尔的《水之嬉戏》隔开,最后是肖邦的两首夜曲。弹到《黎明》的第三乐章,那一瞬间,音乐里表现的从黑暗里蒙蒙睁开眼睛的一种无形的东西与当时凉风习习吹到我的皮肤上所碰撞出的奇妙感觉,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在户外跟自然界的交流让我觉得很不同寻常。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总是觉得你在追求离你音乐理念越来越近越来越完美的过程,但是在户外好像没有必要完全朝着这么一个方向,很多东西都是让它顺其自然地发生。和着傍晚的余晖,大家也都沉浸在音乐和自然中……演奏完观众都非常热情,这样的演奏体验让我很难忘。

维罗纳歌剧节

走过了森林、湖畔和乡间,我们该从古文明智慧中汲取养料和灵感。现在我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由古罗马斗兽场改建的维罗纳圆形歌剧场里,感受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歌剧节——意大利维罗纳歌剧节。在这个有四十四层阶梯、可容纳三万人的古罗马剧场里,音响效果及视觉感受让所有观众都叹为观止,每年的6月至9月在这里举行的维罗纳歌剧节成为了全世界歌剧迷最期待和兴奋的节日。

当今世界乐坛的歌剧明星、受到多明戈大师青睐的中国女高音和慧,近年来一直受邀在维罗纳歌剧节的开幕演出中担任主角,她被西方媒体誉为意大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杰出的阿依达扮演者玛利亚·基亚拉(Maria Chiara)的继承人。下面,让我们听听和慧对维罗纳歌剧节的亲身体验。

和慧,女高音歌唱家

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维罗纳,当时就在想,何时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结果过了四年,我圆梦了,开始站在维罗纳演出了。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我都会在维罗纳歌剧节演出,2012年的演出是在6月23日。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露天剧院,由古代的斗兽场改造而成,从1913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阿依达》是维罗纳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在歌剧演出之前,布拉广场上就充满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所有咖啡馆饭店都坐满了人,广场上简直就是一个时装秀,绅士太太小姐们都十分漂亮,观众对歌剧的热情,在维罗纳歌剧院这样一个气氛下达到了一个极致。

这样一个浸有两千年历史的斗兽场的通道,全部都是石头铺成的路,包括歌剧院外观的墙也全是石子铺成的。过了这个通道就到了舞台的侧幕。音乐会一般要到天快黑,夏天到晚九点以后才开始。每次开演之前,由一个人拿着锣,敲三声,演出就开始了,这也是这个节的一个特点,主要是怕下雨,用它来驱雨。我的化妆间很小,一出舞台就看到,哇,三万多观众,每个人拿着一个小蜡烛,感觉每个人都真心期盼着这场精彩的演出,面对全世界最大的露天剧场,巨大的舞台,这对于所有的歌唱家来说都是很激动人心的时刻。去年开幕演出由丹尼尔·奥伦指挥,非常棒的指挥,他曾在上海指挥上海歌剧院与萨尔茨堡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波西米亚人》,他在维罗纳二十八年了,指挥激情四射,我们的《阿依达》在他的带领下,每一年都是凯旋而归!

去年维罗纳的《阿依达》首演通过了3D的现场直播,七十家影院的直播,十九个国家的电视转播,引用的是1913年的版本,到了第二幕的时候,合唱队加乐队加舞蹈演员,整个舞台上几百人都在一起演出,宏大的场面是非常出效果的。我记得演到凯旋的时候,天上的飞机飞过去,一个很大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就像一个天然的布景一样。

维罗纳的音响效果是很不错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不用话筒的,它有天然的音响。我们排练的时候台下如果空无一人的话,扔一个硬币都能听得清楚。

每年维罗纳歌剧院,最害怕的是下雨,一下雨就不得不停下来。我们有一次演《阿依达》碰到下雨,观众一直等,几万人站着等雨停。很多人等的时候就在雨里唱歌,连卖冷饮的卖节目单的,都是用唱的声音去说,雨停了我们又接着演,结束的时候已经半夜两点多了。我记得第四幕我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走掉,观众对于歌剧的热情确实让人很感动。

罗马采石场歌剧节

奥地利布尔根兰州的圣玛格丽滕(St. Margarethen)地区有一座著名的罗马采石场(R?mersteinbruch),是奥地利境内至今仍在运行的最古老的采石场之一。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这个天然的大舞台每五年会举办演出,而1996年以后,这里又成为了露天剧场,因每年夏季的古典歌剧演出而声名远扬。刘雪枫先生曾经现场观摩过罗马采石场歌剧节,让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

2005年秋天,当时已经错过了演出的季节,我特意要求我的朋友们绕道去摩尔比什附近看一看。在GPS导航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很高的地方,我们都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是不是古罗马采石场啊?时间一晃到了2007年,车行驶在夜间的山路上,看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地方,我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在这么荒芜的地方,会出现这么一个感觉有布景的地方?走近了以后,里面传来了熟悉的《卡门》的音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两年前曾来过这个地方。那个时候,我就下了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好好看一看。

时间到了2012年,我终于如愿来到这里。迎面是一个很大的坑,你可以看到采石场的全景,人在上面显得如此渺小。舞台是依着山势搭建的,舞台的边缘都是裸露的石头,杂草重生。观众席呈坡面扇形,外面的人看不到,沿坡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剧院外面,还有一个小剧院,它每年都会为儿童举行简版的专场。我走到转弯的地方看到儿童剧场的时候已经很惊讶了,等到发现真正的大剧场时,我的相机就停不下来了。《卡门》在这里上演的频率最高,几幕之间的变化也很多,它非常好地利用了山势,比如唐豪塞的妻子米卡艾拉来找他的时候,是从中间的山坡一步步爬下来的,又比如说走私贩子从很高的山顶一路崎岖而下。还有士兵换岗场景,突然音乐一响,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很古老的军车载着士兵,从后面横冲直撞地下来,观众就一阵起哄。而斗牛士那幕里面,有马上的枪刺手、斗牛士的卫队,完全把马德里的斗牛场搬过来了。在这里看歌剧,舞台的界限完全被打破。很多人问,看了半天,到底乐队在哪儿啊?有人告诉我们,在远处的山背后,乐队通过监控录像来看到舞台这边的情况。演出还采用了多媒体的布景,演完后足足放了十几分钟的烟火,变化无穷无尽,可以说这样的演出,你是从头“嗨”到尾。

其实布尔根兰洲万里无云的天很少,很多时候都是白天下雨,所以夕阳西下的时候,舞台上被笼罩在金光灿灿的晚霞中,视觉效果真是到了极致。在这样的风景胜地看歌剧,让心情放飞,去享受天高地阔,享受精彩,非常值得,也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从森林、湖泊、乡村到古迹,我们进行了一次湖光山色中的音乐之旅。中国的户外交响音乐会才刚刚起步,包括上海夏季音乐节、辰山草地广播音乐会、北京长城音乐节等,都有一个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当户外音乐会成为了我们与大自然交流的媒介时,存于我们心中的感动随时会被点燃,而它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不言而喻的。

张克新(音乐评论家、音乐经纪人):其实湖上歌剧说明了欧洲人一种度假的生活方式。

杨建国:艺术节以一流的制作和最新的制作,来迎接四方的游客,游客是来享受艺术,同时也是来享受生活的。

和慧:歌剧是面对所有人的,不光是有钱人。你看像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出,有站票,三欧元就可以看一部歌剧。歌剧在中国要面向更多的观众,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站票,票价稍微放低一点。

杨建国:歌剧院如果放一千名观众的话,票价肯定高,假如四千观众的话,票价可以相对降低。如果能够容纳一万名观众,票价则可以更低。

张克新:从主办方来讲,一个是节目的多样性,不是说只挑有名的,去追逐那些名字。有的观众愿意去听一些新生的歌剧,他们觉得这样更有未知性,这个也是欧洲古典文化和我们的区别;还有一个是在整个艺术节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还需要多下功夫。

杨建国:没有一个音乐节没有自己的特点。

刘雪枫:如果是每年一场音乐会,我认为本土化比较好,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品牌。如果你是以乐团吸引力来号召观众的话,那每一年就不断地换乐团,让观众一听到这个乐团,就会跋山涉水地去。像柏林森林音乐会、维也纳美泉宫、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它完全靠门票是不够的,它还会发行质量很好的音像制品,来持续吸引观众。

杨建国:瑞典的达尔哈拉、芬兰的萨翁林纳歌剧节筹办经费一般都是“三三三”,三分之一是赞助,三分之一是政府拨款,三分之一是票房收入,它们构成了一种基本的运作模式,所以能够坚持很多年。户外音乐会,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渠道,向更多的群体传播,让大家分享艺术的成果。

赵季平:中国的交响乐团也在成气候。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地发展,搞户外音乐会,应该有这样的条件,让老百姓得到改革开放真正的实惠。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拥有一个户外交响音乐会的品牌,这是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让我们一同走进户外音乐会,享受人、艺术、历史、自然环境四者合一的音乐盛宴!

猜你喜欢

维罗纳布雷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穿越火线之布雷小分队
失败的音乐会
猜猜我有多爱你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心之城堡
德西利奥:比赛中被钢钉踩脸
布雷博制动盘亮相上海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