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3-04-29郭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8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

郭华

[摘要]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用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51例用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皮损愈合情况,3个月后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15%,对照组有效率为7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泛昔洛韦。

[关键词] 泛昔洛韦;薄芝糖肽;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152-02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可自行干凅,结痂,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瘙痒、不适可持续数月或者数年不退[1]。我科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98例带状疱疹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30~72岁,平均(57.1±5.2)岁,发病部位颈背部7例,胸背部20例,腰腹部20例,病程<1周;治疗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28~70岁,平均(56.4±4.7)岁,颈背部5例,胸背部35例,腰腹部11例,病程<1周。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程度、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对象

收集我院门诊皮肤科2011年2月~2012年10月确诊带状疱疹患者98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就诊前未使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病程<1周者。

1.3 排除标准

①已知对泛昔洛韦和(或)薄芝糖肽过敏者或高敏体质患者;②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患者除外,如全身泛发型,头面部带状疱疹致昏迷者;③本身患有心、肺、肝、肾等全身疾病者;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⑤免疫功能显著低下人群,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⑥不耐受治療或中途退出研究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370)0.25 g,每天3次,口服;辅以维生素B1片20 m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片0.5 mg每日3次,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涂擦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商品名:握尔泰,扬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6653)2 mL,每日1次,肌注。两组疗程均为15 d。

1.5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疼痛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或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显效:疼痛消失,皮损消退70%~89%。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30%~59%;无效:疼痛明显,皮损增多或无变化。后遗神经痛判断标准:皮损完全消退后2~3个月,神经痛是否持续存在或间断存在,伴有皮损处瘙痒、不适、感觉异常。

1.6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观察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57,P < 0.05)。见表1。

2.2后遗症观察

3个月后回访,发生后遗神经痛15例,平均年龄56.12岁,治疗组3例(5.88%),对照组12例(25.53%)。两组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 < 0.01)。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头疼、头晕、失眠、恶心、胃部不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 > 0.05)。均未经特殊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带状疱疹与水痘为同一种病毒所引起。初次感染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隐形感染,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因素下,可使之再次活动,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激发带状疱疹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潜伏期间特异性抗体持续低水平,随着带状疱疹的出现,正常机体的特异性IgG、IgM和IgA水平迅速提高,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3]。对于一般患者,以抗病毒、止痛、缩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防止并发症为原则。约9%~13%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其危险性程度随年龄而增加,50岁以上患者表现尤为显著[4]。神经痛的发生与是否早期使用有效抗病毒药物明显相关。

泛昔洛韦是广谱抗病毒制剂,口服后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喷昔洛韦,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是从灵芝属薄树芝菌活体中分离纯化出的活性成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和细胞增殖,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来促进免疫增强的作用,通过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协同抗病毒[5]。白立仁等[6]也认为皮肤病均与自体免疫有关,报道应用薄芝糖肽治疗18种皮肤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在本次观察中,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组92.15%有效,对照组有76.60%有效,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结果表明,应用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微,优于单纯应用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0.

[2] 鹿艳群,王晓刚. 莲花清瘟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2):143-144.

[3] 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1.

[4] 皮先明. 皮肤性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

[5] 孙仁山,陈晓红,李维文,等. 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2102.

[6] 白立仁,冯艳,张桂兰,等. 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皮肤病301例应用价值分析[J]. 生物技术,2004,14(增刊):50.

(收稿日期:2013-01-21)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外敷加内服六神丸治带状疱疹好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