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2013-04-29颜亨莎肖富玲
颜亨莎 肖富玲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发展以及企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涵义的剖析以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成因的分析,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中的超脱地位,充分维护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和面临的问题控制到最小,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200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参考了IIA定义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于2003年在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公司治理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监督和验证职能,具备了监督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等综合管理职能。而现代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必须要开展公司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能增加组织价值
公司治理的宗旨在于谋求更大的持续性和市场竞争优势。内部审计正是通过特有的验证和咨询功能融入组织增加管理价值的管理链中,与公司治理的目标趋于一致,构成了公司治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为企业股东和管理层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达到促使企业目标实现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促使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有效运转
一般来讲,保证公司治理有效的重要因素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来实现公司治理的效果。与组织的其他部门相比,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综合性,它更能从组织的全局角度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内部审计近些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还存在许多误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还未被各界所重视,开展内部治理审计,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还需理论界不断总结、交流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偏差,作用难以发挥
首先,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立审计机构是应主管部门要求,简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凑足内审人员了事,不配备专门人才。
其次,有些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代表所有者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敬而远之,谈“审”色变,再加上审计与其他部门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往往沟通的方式是审计报告,导致了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对立的局面,使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发挥“好管家”、“好帮手”的作用。
最后,内部审计定位的偏差还重点体现在其职能定位的偏差。许多企业模仿国外实行了内部审计,但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评价、控制和咨询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发展受到影响。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审监督缺乏钢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大体有五种形式:一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受财务经理的领导;二是隶属于总经理(总裁),受总经理(总裁)领导;三是隶属于监事会,受监事领导;四是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领导;五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在这些隶属形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其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积极性:审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业务时,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审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这必将使审计的效果和评价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三)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层面上,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加大了审计风险。近年来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往往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中的超脱地位,充分维护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和面临的问题控制到最小,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本文认为必须做出如下改善:
(一)更新内部审计观念
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从监督导向型内审向服务导向型内审的转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业务事项进行监督,对其真实性、正确性表示意见;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单位的决策、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议,将服务意识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控制、评价、咨询的全过程,并应充分发挥咨询职能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内部审计隶属于谁,即受谁的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们应对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即在公司制企业中,内部审计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总经理)直接领导;对于“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的中央直属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实行“统一领导、自成体系”体制下的逐级派驻制,以解决“检查难、报告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
(三)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同时辅以管理审计师考核或考试制度。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内部审计队伍。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手段,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原来旧的审计方法显然不满足要求,应力求在审计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审计过程中,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东红,朱秀霞.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2]王光春.拓宽内部审计职能,降低企业并购风险[J].企业科技,2008(2).
[3]刘琳,陈小林.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J].审计与理财,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