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质疑
2013-04-29杨学红
杨学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启蒙教育。所以,老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对文本提出质疑。在平常的教学当中,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一、质疑氛围的创建
宋代教育家朱熹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由,“疑”,就是发现矛盾,使求知处于积极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建质疑的氛围。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老师就要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们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这样他们才会乐于思考。针对学生怕答错而没面子的心理,我是这样和他们说的:“课堂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如果我们什么都懂了,什么正确答案都有了,还来学校干什么呢?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错是光荣的。”不怕出错了,他们也就敢想敢说了。
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实际上,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幼稚,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赞赏和鼓励,也要记得提醒其他思考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会尊重,不要嘲笑。当同学们能提出越来越难的问题时,也意味着他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质疑方法的指导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外独立学习中的质疑能力,教学生在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在自读中的探究意识。我指导学生主要从语言、文章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拓展延伸习题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再拿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课堂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三、质疑评价的到位
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以鼓励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了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敢于质疑的效果,我鼓励同学们在预习时就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也随时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对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疑问的同学,小组评价加分比重比其他展示加分重得多,以示对他的思考能力的充分肯定。如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能够发现问题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课堂上必定会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课堂就会愈加精彩,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课堂效率就显而易见了。
四、质疑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再创造”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机会,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我在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都会留下一点时间,先让学生自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自我质疑的能力。再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进一步生疑,去挖掘更深层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探讨,不断提出新问题。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怀疑精神,把学习过程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