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乐商”培育氛围 提升小学教学质量
2013-04-29彭朝门
彭朝门
乐(lè)商(happiness quotien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一种如何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商数,一种较好的心态,一种营造精神乐园的新型智慧,一种创造令人愉悦、有趣的沟通内容和氛围的能力。乐商承担着开发乐源、寻求乐趣、提升乐境的使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今天,研究并实践乐商培育,对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乐商培育所需的氛围
乐商的培育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支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1.社会氛围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全社会都应该把帮助学生获得幸福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如果能够形成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强大力量的社会氛围,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不再盲目追求“升学率”,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社会氛围中学习、成长,就为学生乐商培训提供了较好的土壤。
2.学校给力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实施新课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点评,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就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因此,学校要转变教育思路,大力开展积极的教育实践与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开展一系列“以提高学生乐商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学习、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
3.家庭支持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心智和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表现为具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浓厚的学习气氛、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长教养态度、严格的生活制度等等。
教育学专家指出,优秀的父母一般不是威严的人,而是好玩有趣的人。家长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互相信任,是亲子沟通的基础,是父母施展影响力的前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让他们的优势和个性在成长中得到张扬。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学习这样那样的所谓艺术技能,则使孩子整天处在紧张中,忧愁满面,童年的天性则大大丧失,乐商的培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4.学生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其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读书是比较辛苦的事。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在内心轻松自如、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下学习,乐商指数也会大大增加。对学生来说,学得幸福主要通过课堂来实现,课堂是学生实现生活和生命幸福的主要阵地。学生个性的培养,对于他们完善自我、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磨炼顽强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他们走让向社会、适应社会、快乐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乐商培育与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乐商与小学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乐商的培育,学校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学生乐商的提高方面有一个综合的培育过程。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的作用,采取人性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将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较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舒畅、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心理上会形成接纳教师的教育教学倾向,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要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从而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同时,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机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产生兴奋感和成功感,都能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获得成功的喜悦。再次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主动大胆交流,敢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后要关注学生整体,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注意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兼顾后进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生负担过重由来已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长期讨论的话题。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小学生的心理与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我童年,还我青春”是小学生长期的呼唤。
笔者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二是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三是改变教法,指导学法,向课堂要效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四是科学设置课程,按规定开足开全课程,规范办学行为。
3.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既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又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及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与提高。为此,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开展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兴趣小组、课外阅读、亲近自然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在课外活动中,他们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学习、锻炼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当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后,会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素质,去实现自己发展的最高目标。
实施新课程,要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教师着眼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适宜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5.寻求家长积极配合
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学校通过网站、班级QQ群、家校短信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积极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帮助家长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关注国家大事,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家校融洽,形成合力,会使教育的整体效果稳步上升,就能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