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巧”进语文课堂
2013-04-29章莉
章莉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探究性学习”作为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逐渐走进课堂,要想让语文教学在探究中生彩,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精彩,必须要“巧妙”地实施探究,让探究“巧”进语文课堂。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做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养成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慢慢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力求出新。
一、巧创情境,激活探究情趣,营造探究气氛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创设一种探究性学习情境。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连接情感纽带,创造课堂情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来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2.创设问题情境,提炼认知冲突。探究学习中“问题”是学习的载体,学生要学会发现、选择、确定感兴趣的专题。教师要巧妙地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转化为问题情境,根据课文的情趣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把握语言材料的“形”和“意”,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进而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发生矛盾,产生困惑不协调的认知冲突,将这些认知冲突加以提炼概括,从中确定有一定价值的疑问。问题情境的设置重在一个“巧”字,即要具备目的性、新异性、适应性、多角度性:可以是带动整体的中心式问题,可以是鼓励质疑的发现式问题,可以是激活气氛的自由式问题,可以是引发思维碰撞的抛砖引玉式问题,可以是画龙点睛的点悟式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唤醒生活体验。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得的知识不仅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讨论探究,理解课文,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各种问题。
二、巧妙点拨,激发自主意识,点燃思维火花
1.激发自主意识,指导自主探究。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多元、动态、内涵丰富、富有情感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弃单向的教学、琐碎的问题、机械的语言、生硬的教态以及过多的束缚对学生思维的约束。
阅读是个体从读物中汲取和消费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在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悟和驾驭文本。
2.巧妙点拨,点燃思维火花。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精确适时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联想、想象、争辩、评判,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用巧妙多变的点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点燃课堂生命的火花。
3.引导质疑,发挥创造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创设问难的情境,特别是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养成对问题、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求知欲,以及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进一步去思考,才能有生发点和探究的素材。使疑问得到解答的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这种阅读主要依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对文句之间关系和联系的把握,对文本字里行间含义的揣摩以及从写出来的文字中揣摩出未写出来的意思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打问题都重要”,问题提不出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感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巧妙延伸,架构生活之桥,提高探究水平
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乃至自身的生活经历、认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水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反复训练。教师要抛弃讲经布道似的分析,无休无止的训练,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课外探究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探究环境、要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充满课堂、让探究实践的喜悦闪耀明眸、让油然而生的体验回味在心。
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学生探究情趣、鼓动学生探究勇气、指导学生探究技能,让探究“巧”进中学语文课堂,才会改变教师大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模式,才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愿探究之风早日吹“活”中学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