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苏秦

2013-04-29刘晓洁

关键词:历史人物苏秦分析

刘晓洁

摘要:苏秦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苏秦和张仪合纵连横说六国在《战国纵横家书》出土之前就有人怀疑。这一说法来自于《史记》,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苏秦 历史人物 合纵连横 分析

司马迁虽然在《苏秦传》的赞里说:“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但是他大概还是被后人假托苏秦张仪而作的言辞篇章给迷惑了,因而从一开始就把苏秦的活动时间给搞错了,把苏秦活动定位在公元前四世纪末的赵肃侯、齐宣王时代。

苏秦既然这么早死了,那么齐闵王、燕昭王时期发生的事是谁导演的呢?司马迁于是就改成苏秦的兄弟苏代和苏厉。前面我们说《战国策》同记述一件事情,有时作苏秦,有时候作苏代,而在《史记》中则统一改成苏代或者苏厉。看来司马迁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毕竟著述的时候必须自圆其说,既然死了,以后的事就不能再出来,就让兄弟去做。这是司马迁的做法,一错再错,连带着苏秦,张仪的也错了,于是司马迁的“《苏秦列传》就等于后世的传奇小说了”。

1 燕昭王谋划破齐和苏秦合纵五国攻秦

《战国策·燕策一》载齐宣王曾趁燕丧(燕文公卒、燕易王继位)攻取燕十城。齐宣王的在位年限学界一般认定为前319-前301年,燕文公、燕易王、燕王哙的世系和在位年限有争议,杨宽先生认为:燕文公(前361-前333)、燕易王(前332-前321)、燕王哙(前320-前312)、燕昭王(前311-前279)、燕惠王(前278-前272)。如果依照这种说法,那么齐宣王和燕易王明显处于不同时期,因此《燕策一》的记载也就不足信。徐中舒先生认为文公、易王、王哙实为一个人,公元前333年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前333年),之后燕文公改称燕易王(前332-前314),其年老之后准备让位给子之,结果造成“子之之乱”,“王哙则因国亡身死所以直呼其名”,之后燕昭王于前314-前282年在位。但是按照这种说法,燕文公改称燕易王,也就没有“燕丧”,因此《燕策一》的记载仍然不对。

学界普遍认为齐宣王破燕,是趁燕国“子之之乱”,太子平死,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赵世家》武灵王十一年,前313年)。《史记·六国表》赧王元年为赵武灵王十二年(前314年),赵表此年下引徐廣曰:“纪年云:‘立燕公子职。”关于燕昭王的在位年限,徐中舒先生认为前314年就是燕昭王元年,杨宽“战国年表”认为燕昭王元年为公元前311年,但是赵武灵王招公子职于韩,使乐池护送到燕,立为燕王,仍列在赵武灵王十二年(前314年),这是和徐中舒先生相同的。

燕国原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弱的一个。活的一点也不大气,从苏秦到荆轲燕国给人的印象仿佛总是通过间谍、暗杀来谋取成功。燕昭王继位,很重要的一个计划就是破齐报仇,于是历史的舞台上苏秦出场了。

苏秦的主要活动是为燕“反间”破齐,期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合纵攻秦”,发生在公元前288年秦、齐并称西、东帝之后,苏秦合纵组织攻秦和赵相李兑发动五国攻秦是一件事(杨宽《战国史·后记》),苏秦是奔走组织者。苏秦的目的是“破齐”,此时为什么要主张齐赵燕魏韩联合攻秦呢?当时的情况是秦相魏冉企图和齐国连横,共灭赵国,于是就采取秦齐并称为帝的策略,秦昭王称西帝,魏冉亲自到齐国致送齐闵王“东帝”。齐秦伐赵,赵国灭亡,三强将会变为两强,齐国将会更强大,这对燕国来说无疑增加了破齐复仇的难度。燕昭王和苏秦所定的“破齐”计策始终是遵循这么几个原则的:首先是讨好齐国,不能让齐国伐燕;其次就是破坏齐赵关系,不能让齐赵联合。在这两个基础上再趁机拉拢其他国家“破齐”。为此燕国支持齐国攻打宋国,“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燕策二》)齐国攻打宋国,就不会再谋燕,而且可以激化齐国和秦、魏、楚等国的矛盾,还可以使齐国在战争中消耗实力。在这些原则之外,对于当时多变的形势,灵活处理。此时齐秦称帝计划灭赵,对燕国不利,权宜之计,只能是“摈秦”,因此当齐闵王征询苏秦意见时,苏秦劝齐闵王“倍(背)约摈秦”,“以其间举宋”(《齐策四》、《田世家》)这个建议得到齐闵王的赞同,秦国联合齐国就是要灭赵。

2 五国伐秦无功之后“齐灭宋”与“乐毅破齐”

《战国策魏策一》:“五国伐秦,无功而还。其后,齐欲伐宋,而秦禁之。齐令宋郭之秦,请合而以伐宋。秦王许之。魏王畏齐、秦之合也,欲讲于秦。”公元前287年五国伐秦之后,齐国重新启用主张齐秦联合的韩珉为相,主持灭宋,从《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三章《韩献书于齐王章》可知,韩珉的谋划是齐秦两分天下,赞同齐国伐宋,同时也要求齐国允许秦国侵略三晋。公元前287年秦攻魏,一路攻安邑,一路攻河内,拔新垣、曲阳,次年司马错继续攻河内,魏献安邑。秦如此攻魏,都是在齐的许可之下。秦国本来是反对齐国攻宋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闵王三十八年(实为闵王十五年,前286年)齐国攻宋国,秦昭王不满,责怪韩珉。《战国策韩策三》也有“韩人攻宋,秦王大怒曰:“吾爱宋,与新城、阳晋同也。韩珉与我交,而攻我甚所爱,何也?”的记载,为此苏秦为韩珉说秦王曰:“韩珉之攻宋,所以为王也。以韩之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杀一人,无事而割安邑,此韩珉之所以祷于秦也。”可见当时齐秦之间的确出现了交换条件的许可。

3 苏秦因反间而死

《战国纵横家书》的第一部分除了第十三章《韩■献书于齐王章》,其余的十三篇述及的内容很集中,大部分都是“五国伐秦”之前或行动(前288年、287年)中苏秦给燕昭王或者齐王的书信,分析当前的形势变化,其中述及之前燕昭王和苏秦所制定的破齐策略,以及事情的曲折变化,没有更往后的内容。

《战国纵横家书》尤其是第一部分十四章选取的,在时间上如此密集、在内容上又相互关联的苏秦的书信对我们弄清楚苏秦的生平事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清楚了苏秦的主要活动和时间,更加肯定了《史记》以及《战国策》中的错误,但是“五国伐秦”之后苏秦的活动以及苏秦的死呢?《战国纵横家书》与“五国伐秦”之后苏秦的活动直接相关的就只有前面我们提到的有争议的二十章和二十一章,但是幸好从五国伐秦之后(前287年)到“五国攻齐”(前285年)就只有一两年时间,并不影响我们对苏秦主要生平的了解。关于苏秦的死,《史记》的记载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不过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又说:“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战国策》载张仪游说词多次提苏秦因反间计暴露被齐所杀,如《楚策一》:“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赵策二》:“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张仪和苏秦相对立的故事是假的,但是后人在委托模拟之中所述及的事实,并不一定都是假的,而且苏秦以反间死,还见于其它文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淮南子·说林训》有“苏秦以百诞成一诚”,尾生在古代是“守信”的代表,《战国纵横家书》第五章里苏秦也提到过。苏秦信守着当初他和燕昭王“破齐”的约定,五国攻齐,反间计暴露,被齐杀害,时间应该在前285年乐毅帅五国军队攻齐前夕。

参考文献:

[1]徐中舒论《战国策》的编写以及有关苏秦诸问题[A].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C].北京:中华书局,1998:1180-1181.

[2]唐兰.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A].战国纵横家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123-153.

[3]杨宽.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J].文物,1975(2).

[4]高云海.关于《史记》所载苏秦史料的真伪[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4).

[5]张烈.战国纵横家书辨—兼与徐中舒先生商榷苏秦等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6(3).

[6]车新亭.《战国纵横家书》与苏秦史料辨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

[7]王牧.重评苏秦[J].史学月刊,1992(5).

[8]周骋.苏秦相六国辨[J].江苏社会科学,1996(5).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苏秦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苏秦刺股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构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苏秦“锥刺股”苦读
人物说史
引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