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应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
2013-04-29周湘
周湘
从2012年10月开始至2013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校组织了罗湖区“智慧杯”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和决赛系列活动。这次活动秉承“以生为本、学生发展、以学论教、智慧创新”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内容高效、教法高效、学法高效、训练高效和检测高效”的一系列具体做法,最终落实到让学生获得了什么、让学生怎么获得及学生获得了多少。这次活动切实推动了全区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之风。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笔者亲历了活动的全过程。要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资源、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堂检测、教学反思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注重非认知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与方法”中。在罗湖区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基本上会遵循新课标这一要求。但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认知目标为教学的主旋律,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演绎活动,追求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技能的演练,忽视了探究、创新等能力培养的非认知知教学目标。作为基础科学的初中生物学,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资讯已非常发达的当今社会,要获取知识并不太难,而难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转化知识视角,力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真正做到把教学重心从认知目标向非认知目标的转变。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性,教师要制定出层次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通过努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要制订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2 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选择高效的教学策略
建构高效课堂教学,应从教与学的关系着手,突出以学生为本,结合具体的学情来设计教学策略。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指挥者为引导者
在罗湖区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一直倡导新课标教学理念,但或许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或者教学中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太尽人意。要变教师指挥者为引导者,教学设计就得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诸如如何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程序;如何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如何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并自我反思与评价;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等。例如,文德学校蔡晶晶老师在“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中,就采用了问题式教学,在复习红细胞这一知识点时,她设计了5个问题:① 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② 红细胞形状有什么特点?③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④ 红细胞有什么功能?⑤ 如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将会怎样?教师通过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串,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问题式教学就正是变教师指挥者为引导者的具体体现。
2.2 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结构最优化,课堂效果最佳化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个性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做到课堂结构最优化,课堂效果最佳化。在罗湖区高效课堂教学在大比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翠园东晓分校张多仲老师在“消化和吸收”一课中,课前,她就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实验小组,在学习小肠内壁结构特点时,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名成员将培养皿中的两段小肠剪开,翻开内表面,另一成员将强光手电筒照射小肠内表面,小组成员间轮流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壁,通过各自观察、小组成员间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学会、会学、乐学的情境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2.3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中一项教学技术,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例如,东湖中学肖名胜老师在“消化与吸收”一课中,就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是一颗西瓜子,主人在吃西瓜时,一不小心,连我也吃了下去。在主人肚子里,我经历了一天危险的历程。首先我遇到像轧钢机似的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我压得粉碎;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我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我走了很久很久,身边的许多“朋友”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我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么地,我与一些臭臭混在一起;直到主人上厕所时,我才脱离险境。请你帮西瓜种子分析:① 它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② 它在哪里遇到“酸雨”?③ 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④ 为什么许多“朋友”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⑤ “死胡同”是什么部位?⑥ 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肖老师针对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自觉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精心设计试题,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设计开放的课堂检测
罗湖区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有一个规定动作,也是创新之举,就是每节课后必须有5 min当堂检测,并把检测成绩纳入到评比成绩中。课堂检测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检测的结果直接反应了教学是否高效的程度。做好课堂检测,试题设计是关键,初中生物试题的设计既要体现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性知识,还要体现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方法性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题量、时间和效率的统一等。例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邓林老师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课中,就设计了如下检测题。
(1) 心脏瓣膜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心室→心房→动脉 B. 心室→心房→静脉
C. 心房→心室→静脉 D. 心房→心室→动脉
(2) 血液在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分别为( )
A. 1、1 B. 1、2 C. 2、1 D. 2、2
(3) 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 )
A.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B. 体循环→炎症部位
C. 肺循环→炎症部位
D. 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4) 下图为肺的内部结构及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① 图中标号③的结构名称是 ,血管F的名称是 。
② 在图中括号内分别填上血液循环途径的名称。
③ 图中①是指 ,请在图中,血管E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
④ 由于在组织处发生气体交换,使B→A处的血液由 血变成 血。
这份检测题既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特点等有关基础知识,又能检测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通过检测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起血液循环的知识网络。当然,一份高效的课堂检测题,最好还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设计好课堂检测,可有效地反馈与矫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 理性思考,善于总结,撰写有益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与动态的课堂往往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罗湖区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强调每位参赛教师必须写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反思的内容,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设计,所以教学反思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多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设计有其共性的特征,也有个体的差异。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实现课堂结构最优化,课堂效果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