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
2013-04-29臧蓉
臧蓉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分离定律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显得十分得重要。本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为主线的,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设计本节课时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兴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此时教师的思维导向十分重要。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层层设疑,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在合作讨论中有效学习,在实验探究中训练思维。
2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准确判断所给出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说明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观察和分析的原因;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设计杂交实验。③ 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2 教学重点、难点
① 重点:判断所给出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② 难点: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孟德尔的生平资料。
4 教学过程
4.1 链接生活,导入新课
教师引用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引出遗传的概念。再用“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孩子”以及“卷发妈妈生个卷发孩子”这两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遗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4.2 搜集信息,合作学习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孟德尔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将课前搜集的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进行汇报。通过课前对有关孟德尔生平信息进行搜集,课上在组内和组间进行汇报交流的方式,学生对该内容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学生在课堂上也更有话语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总结时,重点突出介绍孟德尔的实验耗费了8年时间以及当时孟德尔定律不被人们所接受等史实,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3 讲练结合,掌握重点
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孟德尔的实验成功的关键,设计了如下问题: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很快答出:豌豆自花受粉,闭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容易分析而且可靠;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在遗传学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提问:什么是相对性状?随即让学生双手手指随意嵌合,并观察彼此有无差异。很快有学生发现:有的人右手拇指在上,有的人左手拇指在上。此时教师给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紧接着,教师请学生分别以人、动物、植物为例列举出相对性状,最后通过请学生判断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狗的卷毛和长毛是否是相对性状,来强调相对性状中的两“同”、一“不同”。这样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7对豌豆的相对性状的掌握就显得很容易了。
4.4 观察动画,训练思维
教师通过“若要改变豌豆性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将内容很自然地过渡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上。教师介绍孟德尔首先选择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紫花和白花进行了研究,然后播放人工异花授粉的模拟实验过程。通过模拟实验过程直观的观察,学生对异花授粉过程的印象十分深刻。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提醒学生注意剪刀和毛笔的作用,然后请学生归纳出异花授粉的5个步骤,即去雄、套袋、扫粉、授粉、套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去雄?为什么要套上纸袋?通过对模拟实验过程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4.5 设计问题,突破难点
教师请学生设计紫花和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学生争先回答:将紫花豌豆去雄做母本,白花豌豆提供花粉做父本,进行杂交。随即要求学生大胆猜测实验结果。有的说:有紫花,也有白花。有的说:浅紫色。教师播放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全是紫花)。学生疑惑,开始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继续请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白花豌豆去雄做母本,紫花豌豆提供花粉做父本,进行杂交。随着学生的叙述,教师播放模拟实验过程,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教师请学生继续对实验结果作出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子代全部是白花。教师继续播放课件,课件显示仍然全部为紫花。结果又一次出乎了学生的意料。教师总结:亲本的白花和紫花豌豆杂交,子一代全是紫花,并给出正交和反交、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
此时学生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对孟德尔的实验产生了疑惑:白花这种性状到底哪里去了?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在子一代紫花中?学生分小组讨论,继续设计实验验证。有学生想到让子一代紫花和白花杂交。立刻有学生反驳:如果让子一代紫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即使表现出白花性状,也不能排除是与其杂交的白花所致。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想到让子一代紫花进行自交。教师播放模拟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结果,学生异口同声:既有紫花,又有白花。教师给出性状分离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子二代中的紫花和白花比为3∶1。教师继续设疑: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分组计算教材中所出现的其他豌豆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数据。最后学生得出结论: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4.6 新课巩固,课后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学生充分思考,争先回答。教师设问:为什么子一代都是紫花而没有白花?为什么子二代中白花又出现了?为什么遗传性状在F2中按3∶1分离?这些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化,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上好这节课的一大难点。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孟德尔的生平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学习兴趣。课上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对其查阅的资料进行汇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到杂交实验过程时,教师抓住有关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提出每一个问题时,都是先请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然后再播放模拟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总是先让学生对结果进行大胆地猜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请学生观察模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孟德尔的实验设计思路,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师生思维的交流,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