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文教学 实施“三生教育”
2013-04-29肖瑾瑜
肖瑾瑜
[摘 要]“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珍惜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教育学生掌握生存知识,重视生存环境;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积极的生活目标。
[关键词]三生教育;资源;生存;生命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是知识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是引领学生寻找生存、生活真谛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找寻生活的真谛,才能指引学生善待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一、运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珍惜生命
语文学科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学科,如三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讲述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说明了生命起源于我们人类;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等生命专题说明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向上的,就是美,告诫人们应该尊重生命。教学中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
近几年,校园杀人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学生生命最主要的杀手。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识和价值,极易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针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应积极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价值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三、运用课文资源,教育学生掌握生存知识,重视生存环境
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生存教育中提到的“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等同于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观、环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反映环境教育的课文有许多,如反映人类对战胜自然充满信心与向往的《青山不老》,反映人类借助自然环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映人类对自然热爱之情的《草原》,反映人类对自然贡献的《燕子专列》,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认识的《只有一个地球》,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赞赏的《花钟》《秋天的雨》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四、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
直面挫折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个生存技能。常言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因而,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可生动地讲述名人爱迪生、开普勒及诺贝尔的成功事迹,教导学生学习他们不因遇到困难、挫折就丧失信心、精神,而是在逆境中凭着顽强、坚毅的品格认真钻研,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五、运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目标
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所以,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把生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如在讲授《穷人》时,可让学生了解外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总的来说,语文教材中有关生活教育的主题很多,在语文课堂渗透生活教育,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把语文技能和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
总之,只有在“三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才能引领学生善待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