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4-29孔毅夫

新课程·中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

孔毅夫

摘 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特点,细致剖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8种内涵以及这8种智能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丰富和改变历史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成其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行为,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等的系统谋划及其实施,它是一个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材料和特定的教学对象,解决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对人类认知能力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探索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对构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8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每个个体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发展到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潜能、开发多种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观上加德纳提倡“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用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同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特征,采用学生擅长的智能方式来教学。人类是智能多元的,成功的定义与路径也是多元的,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之上,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鉴于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去探寻更加多样化与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独特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甚至表示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历史课呢?客观上,近几十年的教育有轻视人文的倾向。但是,主观上的原因可能更重要。今天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历史的教学方式是苍白的、缺乏活力的,内容是机械的,考试是僵化的。例如,《抗日战争》这一章,教师往往会逐一分析抗战的背景、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这样讲完之后,教师就会觉得分析到位,双基落实。但是,如果我们再问:抗战带给了我们什么历史的经验?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横行霸道?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不被欺负?学生的回答又会是空白的。我们给他们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了吗?我们将知识喂给了学生,但是没有向他们传授和解惑现在和将来必然会碰到的问题,没有涉及人的智慧、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而新教材、新课标理念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教育的本质重新理解。因为现行的“课标”和“大纲”的知识载体基本不变,但切入点不同:“大纲”重视“双基”,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标”则体现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变化的把握,意味着我们历史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是现代历史教学工作者能够肩负民族复兴而努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标有许多结合点,他的新型智能观就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多元智能运用的灵魂。既然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为多元智能而教”,我们可以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的8种智能开发渗透到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中,将中学历史课堂打造成多维、体验、情趣、互动的智能课堂。我想,这样的智能课堂应该有这样几个教学层次:能力的感知——通过手、耳、口、鼻、眼等多种感官体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感体验,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这种有层次的智能课堂,既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特色,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1.语言文字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文字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历史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智能。另外,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信息是用文字来表达的,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目的地培养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例如概述史实、说出内容、简述过程、列举成就等。而语言智能的发展可以通过“介绍”:如自我介绍、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座城市、一处名胜古迹、世界名城等;“独白”:说历史笑话、历史故事、自己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愿望、读后感、观后感、经验教训、目击事件、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来锻炼。生活是语言智能训练的源头活水,历史是诉说不尽的宝藏,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就可以挖掘出更多更好的素材。

2.数理逻辑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数理逻辑智能主要是指推理和运算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属于文科,似乎与数理逻辑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历史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年代、数据表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历史学习。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另外,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完成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影响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等都体现出运用数理逻辑智能的重要性。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教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正是运用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实践证明,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能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既提高思维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概念明确而推理有序、思路清晰而书面表达畅通。

3.视觉空间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的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成图景(如北京人的一天),这种方式就非常有利于视觉空间智能的开发。直观教学也是视觉空间智能开发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教学“青铜器”这一历史知识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美术智能)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历史认识,如人面纹方鼎就需先理解其造型的变化、装饰的主体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美术智能才能了解其珍贵价值。我们初中课本设计的文物仿制活动实践课,也是要学生在观察图片或模型后将大脑中形成的图像复制出来,这同样有利于视觉空间智能的开发。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这也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4.音乐旋律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音乐旋律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把音乐与历史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以及与教材内容同步或相关的歌曲。在学习宋元科技文化文学方面时可以播放《满江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等歌曲,在课堂中播放轻音乐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即使是活动的时间,我们也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参与活动,既可以渲染气氛,又有利于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歌唱、节拍旋律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根据研究表明,音乐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内化,音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会使历史知识的记忆过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水平。

5.身体运动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身体运动智能即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年轻学生活泼好动,动手操作和表演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们通过理解、模仿、自编自演历史剧等方式,使身体运动智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表演教学内容,例如会议内容的报道、对中日《马关条约》签定时双方代表的模仿、对美国大选后记者招待会的模拟、对一些战争实况的播报、还有三国故事擂台赛等,都可以还原历史场景的形式在班级中登台亮相,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表演之后,让其他的学生做评委进行点评,同学们积极发言。表演的同学听到赞美之词,感到很骄傲。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塑造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得到启发与成长。

6.人际交往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平等合作的精神,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去理解各种历史和社会问题。历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设计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无疑为学生交往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在真实多彩的小组探究学习中得到了锻炼,这样也弥补了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与同学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克服了他们“自我中心”的心理。

7.自我认知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自我认识智能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人生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学生自我评价、写日记、独立研究、讨论、反思等。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才能培养出准确的判断能力与较强的理解能力。在一些历史事件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认识,对事件中人物的做法提出看法、观点。如学习中国近代的甲午战争,学生们可以针对慈禧太后的做法讲解自己独特的看法。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发生在历史上的各种事件。

8.自然观察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敏锐的观察力。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图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正确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历史插图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智能类型、特点及其相关教学策略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智能特点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智能情况,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因势利导地开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获取最佳学校效能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全发挥,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价值,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引发了一场“教学的革命”,对促进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和各项智能潜能的开发、实现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而每个人因为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形成了自己智能的发展方向,因而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也造就了认知风格的差异。一般而言,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根据这些状况作出相应的安排和独特的考虑,开发并改善了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要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重点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历史教学方法,是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共同精神体现;学生通过掌握多元智能理论,运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会帮助他们加深并丰富思维过程,使学习变得更自觉,更有意义。

2.有利于丰富和改变历史教学方法

近些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在不断改进中取到了很多成就。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中,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智能强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智能中体现的特点,并用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发挥课堂教学中不同智能的不同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和改善了历史教学方法,同时也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并对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的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真实评价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彻底改革。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始终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考试不可取消;另一方面,学校又要追踪学生成长的轨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做到二者的平衡。因此,真实评价、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与考试三者的合理使用将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就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中学历史教师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求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

总之,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4]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杜奎英.历史探究教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刘玲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何国栋,胡天凤.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2008.

[8]朱建萍,杨雪梅.多元智能理论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论坛,2012(05).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大附中)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