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模式在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3-04-29仲菊万学道
仲菊 万学道
摘要:为满足农业信息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济南市灵活运用包括网络、电话、短信、视频、远程诊断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并称之为“多元模式”。该模式内容包括完善现有的网络服务体系、建立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搞好视频系统建设、建立短信平台建设、建立植物病虫害视频诊断系统等。该模式的应用满足了不用同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农业信息服务多元模式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是传播农业信息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多元模式;农业信息服务;应用;济南市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950-03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和推进我国农业战略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枢纽[1]。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和农业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广大农村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如何获得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成为当前农村指导生产、管理和经营的核心问题[2-4]。但由于中国农业长期处于弱势产业地位,农村长期处于低水平、分散的传统农业状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广大农村的信息获取和传播能力、途径、方式、速度、时间、内容等与城市、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5,6]。这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要想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 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选择部分具有一定基础的地级和县级农业部门,开始试点建设“110项目”,沈阳[7]、青海[8]、浙江[9,10]、云南[11]等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服务效果,但还存在着重复建设、系统应用不足等问题,许多方面尚需要统一规范,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全国各地包括滨州[12]、福建[13]、辽宁[14]等都在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开始为农业、农村、农民开展相关的服务。但是也有个别的服务系统仅落实了设备和人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服务“三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服务“三农”的内容需要丰富,形式有待多样化[15]。目前济南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在部分县(市)建成“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拥有“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用户;建立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数据库,数据总量达52.5 G,免费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2 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于相对独立的不同部门,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和交互共享渠道,信息服务难以形成整体优势。②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农村信息体系基础设施薄弱,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发布的资金投入不足,乡镇农技站计算机拥有量较小,大多数农村和农户缺乏网上沟通手段,致使信息传输在乡、村、户之间出现“断层”。③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目前,济南市还没有建立起一支适应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服务队伍,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员更是严重不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让有效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并及时实现反馈,成为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经就是实行多元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也就是通过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
3 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多元模式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济南市建设了新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借鉴全国地方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结合本地的实际,形成了包含了网络体系、语音系统、视频、短信、远程视频诊断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方式的体系,称之为多元模式。
3.1 多元模式建设总目标
多元模式建设总目标为:进一步完善四级网站体系,配备相应设备和系统软件,完善地方个性化数据库,充分发挥现有山东金农信息网(以下简称“金农网”)的平台作用;建立电话语音系统并具备数据交换、咨询服务、统计分析、录音记录和语音自动合成功能,实现文本到语音的自动转换,同时兼容人工录音;建立影视中心,建设农业网络视频,定期播出;建立短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给用户;建设远程病虫害诊断系统,实现远程诊断;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初步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培训系统进行远程培训等。
3.2 多元模式建设内容
3.2.1 完善现有的网络服务体系 在已有的数据库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以金农网为主平台,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网络体系。济南市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采用了“浏览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B/S结构。以四级网络为主体,提供农村信息服务,市级平台为金农网。乡镇网站建设是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重要部分,除乡镇政府之外,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农业技术协会、配送中心等相继开发网页或网站,利用这些信息服务点汇集基层信息,在乡镇级网站和县区农业信息网上发布,最终筛选汇集于金农网,使其成为济南市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而金农网的科技服务、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栏目数据也与县(乡)网站共享,便于基层信息服务站及时了解各种农产品资讯、农资价格行情及供求形势,及时传递给农民,提高了基层生产者、经营者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满足群众需要。同时,各级网站后台也可以根据需要完善地方个性化数据库。
3.2.2 建立电话语音服务系统 采用农业部统一特服号码,利用电话的高普及率开展专家电话咨询服务,聘请种子、农技、果树、植保、土肥、开发等专家组成技术咨询专家组进行交替坐席服务,及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农民的政策知情需求和技术学习需要。电话语音服务系统主要建设形式有:①建立电话语音系统,完善机房设施,购置安装系统所需设备和软件,包括语音卡、人工坐席计算机、数据库软件、语音控制软件、语音合成软件等;②聘请专家坐席;③建设数据资源库,由农村能人、经纪人、中介组织等信息网点作为信息的中转站,收集、整理基层信息,将网上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将各种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光盘等发放到基层,让信息点成为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窗口,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展信息资源收集,进行信息条目编写和录入工作;④对信息工作者进行培训;⑤进行相关人员培训。
3.2.3 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满足电话语音系统和信息采集、发布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金农网,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主要更新服务器,双机热备设备、网络交换机、计算机、购置正版信息采编软件等。
3.2.4 搞好视频系统建设 利用购进的设备及制作技术优势,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问题和电话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定期制作并播放生动形象的视频节目,提高农业政策与科技信息服务入户率。
3.2.5 建立短信平台 系统采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接口资源,利用统一的接入代码1063-531-12316,建成集客户管理、农业信息订制和短信群发为一体的公益性短信服务平台。2010年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与中国移动合作建成“农事通”短信平台,在原有的短信平台基础上建立功能完备的3个系统——“农事通自动语音系统”、“农业短消息网上审核与展示系统”和“用户登记与管理系统”。组织农业专家根据生产需要编写实用短消息,并通过“农事通”短信平台发送。该平台面向全市4 600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涉农企业、种养大户、乡镇农业部门人员等采集用户,目前短信发送量达5万多用户。
3.2.6 建立植物病虫害视频诊断系统 利用高清摄像头、商用计算机、数码相机、视频传输软件等搭建而成。用户通过农业病虫害视频诊断系统可得到专家指导和帮助。系统由服务器软件V2 Conference Server、会议管理组件和客户端软件组成。系统需要配置1台或多台服务器安装V2 Conference服务器软件,服务器需要有公共的IP地址。用户无需投入高昂的成本,就能通过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视频通讯、协同工作、文档共享、远程视频诊断等多项功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实现视频即时病虫害诊断,提高工作效率。
3.2.7 建立农业专家系统 按照农民群众的需求,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搜集包括济南市所有管理、科研、农技推广等领域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的资料,并将其录入系统,制作成了农业专家数据库,便于解答农民群众所遇到的农技问题,确保农民群众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获知更多的农业信息,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数据库对农业专家进行合理分类,以农业专家与专家论文两大数据实体为核心,合理设计实体属性及其之间的关联属性,避免无效数据,减少数据冗余。
3.2.8 其他系统 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山东农业市场网和中国农业书店(网络店),实现网上交易;开发区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包括涉农产品交易、供求信息管理、市场价格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以建立泉城红星网为切入点,建立网上培训系统;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立网上课堂,开播网络课程,对全市负责农业信息化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
3.2.9 保障措施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现有员工41人,专业技术人员24人,主要是计算机专业和农业专业人员,另有印刷、美术、英语、文秘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专业构成合理,科技开发力量雄厚;在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网站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农业科技信息咨询及推广与交易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一支技术力量较为全面的科研及科技开发队伍。为了保证项目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已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等专业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以及一些在国内有较强实力的计算机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为开展研究及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通过济南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使济南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以及90%以上的农户及时获取需要的各类实用信息,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动态、种养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及政策信息等。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多元模式还将有利于促进济南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全市信息化进程;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化配置、提高市场化程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刘世洪.论我国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内容与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11,15.
[2] 高正龙.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5(10):7-9.
[3] 罗长寿,孙素芬,王肖妍,等.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对策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50-52.
[4] 刘凤狭.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4):25-27.
[5] 秦磊磊.农业信息资源现状和发展方向[J].农业网络信息,2006(2):75-76.
[6] 缪小燕.试论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43-45.
[7] 孔德军,吕忠宁.完善沈阳市“农业110”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农民增收[J].辽宁农业科学,2007(3):71.
[8] 牛 宁.青海省农牧业科技110信息网络建设与对策研究[J].青海科技,2006(3):66-68.
[9] 金福祥.对嘉善县农技110服务中心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08(7):202.
[10] 潘云洪,张 鑫,郭红明.农技110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78-181.
[11] 蔡 春,冯稚进.麒麟区“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建设报告[J].云南农业,2011(7):56-57.
[12] 张文革.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渔技110”致富惠农效果好[J].渔业致富指南,2007(13):5.
[13] 福建农业科技信息网.福建全省建成120个农业信息化乡村服务站[J].福建稻麦科技,2011(3):66.
[14] 孟凡博,闫元元.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应用与发展——基于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分析[J].农业经济,2010(7):31-33.
[15] 戴中生.县市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