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
2013-04-29肖万娟
肖万娟
摘要:壮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渗透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壮族文化元素来源于壮乡生活环境,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壮族聚居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生态环境以及近年来现代园林所营建的壮族文化景观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按不同的表现形态,将壮族文化元素归纳为自然环境文化元素、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3类;并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提炼,总结出陈列与展示、变异与转化、衍生与重构、凝炼与再现、融合与创新、还原与展现6种景观应用手法,结合景观实例对6种景观应用手法进行了分析,为壮乡园林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壮族文化;文化元素;挖掘;应用手法;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TU986;C958.121.8(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72-05
民族文化广义上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独立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1]。壮族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壮族文化是壮族地区特定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物质发展水平与精神层面需求的综合体现[2,3],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元素取自于壮族文化胚胎,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优秀代表,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内容(如壮寨自然环境、干栏建筑、壮族喜好植物、壮族生活器具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如文学艺术、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等)。本研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聚居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生态环境以及近年来现代园林所营建的壮族文化景观作品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对现有的壮族文化元素表达手法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并通过群众访谈和文献研究,挖掘提炼出3大类壮族文化元素,进一步探索凸显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的壮族文化元素应用手法,进而为当前的壮乡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
1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
壮族文化是壮族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物质发展水平与精神层面需求的综合体现。要营造具有壮族特色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在壮族文化中挖掘体现壮族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是特殊的气候、独特的地貌、特有的植物群落、精美的纹饰图案,也可能是人、是物、是事,或是一个符号、一种习俗、一种精神[4,5]。通过深入了解与分析壮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将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壮族文化元素和符号进行挖掘整理。
1.1 壮族自然环境文化元素的挖掘
不同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环境、土壤、植被以及动物资源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自然环境,也成为壮乡园林景观营建的基础[6,7]。壮族地区自然景观是壮乡园林景观物质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活景观、生产景观以及精神景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景观可改造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7]。壮族是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6],通过对壮族先民所处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挖掘与提炼出了壮族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元素及其艺术特征,具体见表1。
1.2 壮族物质文化元素的挖掘
壮族物质文化元素是壮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乡园林景观最直接的体现。主要包括人工构筑物如壮族民居、聚居村寨等,还包括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各种器具、装饰品、传统工艺品及服饰、壮锦及器物上的纹饰图案等。壮族物质文化元素是最具体详实、最能直接传递民族文化特点的构景元素,本研究整理出的壮族人工构筑物景观艺术特征见表2、壮族生产生活小工具艺术特征见表3、壮族纹饰图案艺术特征见表4。
1.3 壮族精神文化元素的挖掘
壮族精神文化元素是构成壮乡园林景观的内在因素,它是一种意识形态[8]。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风民俗、壮族人特有的图腾信仰、民间故事与传说、壮族歌舞和语言文字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壮乡园林景观的外部表达形式[9],本研究整理出的壮族主要精神文化元素艺术特征见表5。在细细品味这些元素后,不难发现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似乎在提示后人,在进行景观的设计与表达时必须深刻去领会这些精神文化元素,它们会给当代的壮乡园林带来新的设计灵感。
2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表达与应用
壮族文化元素是壮乡园林营建过程中的基本素材,在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出多种多样的富含壮族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与符号。如何通过合理的景观应用手法,将这些元素以景观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是景观设计者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结合对柳州市、南宁市、桂林市等地具有代表性并体现壮族文化的现代园林作品实地调研,总结出壮族文化元素表达的常用手法,并对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做出具体分析。
2.1 陈列与展示
陈列就是有秩序地摆放,即把壮族文化元素通过摆放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而本研究的陈列是指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布局后对文化元素进行的陈列设计,最终按一定的要求与风格展示给观众[10]。陈列是壮族文化元素表达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陈列可以是室外空间的陈列设计与展示,也可以是博物馆等室内空间的陈列设计与展示,不管是室外陈列还是室内陈列,一个优秀的陈列设计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2.1.1 主题明确,个性突出 陈列是集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集合,好的陈列设计必须有明确的主题。随着现代园林作品日益强调个性与吸引力,使陈列主题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被高度关注。
2.1.2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陈列设计不仅要主题突出,在形式设计上也应突出创意,才能吸引、打动观众,达到良好的传播与视觉效果。壮族文化陈列在形式设计上倡导互动的、开放的动态陈列,用活泼的形式来表现展示内容。即壮族文化元素的陈列设计应有起点、有重点、有起伏、有高潮,注重整体气氛的烘托。
2.1.3 以人为本,贴近观众 在陈列设计时,必须对观众的心理与喜好进行准确的把握,以观众的需求为主,这样的设计才能获得观众的共鸣,做到以“人”为本。如南宁市南湖公园直接将浑然厚重的铜鼓摆放在园路当中(图1),拉近了铜鼓与游人的距离,不仅增添了园路的活力,同时能激起游人参与击鼓的欲望,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
2.2 变异与转化
变异有不同、变化、标新立异之意,这里是指通过对一种壮族文化元素的功能进行变更或重新定位,转化成其他功能和用途的景观元素,使其展示出独特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景观效果的提升[11]。铜鼓是壮族生活中的一种乐器,其外形本身就是一件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凸的造型彰显典雅,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成为现代园林的造景元素之一。在创作时,可将铜鼓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铜鼓坐凳、铜鼓灯、铜鼓大门等,以实现功能的变异与转化(图2)。
2.3 衍生与重构
衍生指通过演变而从母体产生新的物体。本研究的衍生是指从壮族文化元素的原型中截取出一些特定的图形和语言符号,它可以是图案纹样,也可以是色彩或是材质;运用分裂、片断、不完整和持续变化的创作手法,经过象形、象物的创作,重构出与之相关的、灵活、精细的新景观,使原有的视觉元素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12]。如对壮族文化绣球元素进行提炼,形成花瓣形图案并以此为基本符号语言,运用时对图案进行演变与重构,转变成园林中可以利用的组成构件,形成精美的园林铺地图案(图3)。
实际应用中可以从两个思维方向来衍生与重构壮族文化元素,一个元素可以运用于多种物体,一个物体可以运用多个元素。如壮锦中的回字纹既可以用于地面铺装,也可以用于景观墙装饰。广西民族博物馆钢结构铜鼓大门前的两排景观灯就是截取壮锦和铜鼓中的图案纹样以及铜鼓本身的材质,经过设计加工与重新构建形成的既有民族特色、又显古朴典雅的景观序列(图4)。
2.4 凝炼与再现
凝即凝结、聚集、集中,炼即提炼。凝炼是指根据景观设计主题的要求,将壮族文化元素中具有代表性且有关联、有共性的元素和符号提炼、概括起来,再现出具有一定文化主题和特色的壮族园林景观[10]。柳州市鱼峰公园是一个以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民间传说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公园,该公园就是将最具代表性的刘三姐传歌文化元素与符号聚集在一起,通过“传歌”、“盘歌”、“对歌”、“恋歌”、“歌仙”、“歌海”等文化元素寓意的景观柱、大榕树、抽象造型的刘三姐景观灯组成的歌仙广场、刘三姐雕像、三姐岩、麻篮石、对歌坪等景观来展现文化遗存、山歌遗风,形成了能够体现广西壮族特色的刘三姐文化景观集群(图5)。
2.5 融合与创新
壮族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就是在限定的框架之内,把文化符号纳入具有现代特色的架构之中,融入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方式,以现代的审美标准赋予空间新的内涵,使空间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浓烈的个性色彩。融合包括材质的融合、元素的融合、文化的融合、造景形式的融合和色彩的融合[10]。如位于南宁市埌东新区金湖路的五象广场,其地面铺装和花盆景观就在色彩运用上以壮族先民崇尚的青黑色为主,配以少量的赭红色,与周围的建筑、绿树、花卉掩映相衬,既具现代感,又极富壮乡民族特色(图6)。
2.6 还原与展现
还原与展现是指借用壮乡原生空间形态,利用原生空间准确地传递壮乡丰富的原始信息,充分展现壮乡环境的地域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原始面貌,给人本真的壮乡环境体验[13]。壮族生活聚集地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及文化环境的集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园林表现形式[14]。还原与展现的特性就是本真化地借用壮乡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环境布局,按照特定的设计主题,以特定地域的壮乡村落环境为蓝本,把村落里的生活环境、生活用具、生活场景、民俗活动、地方特色用材和空间结构还原到新的空间当中,通过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优势与功能关系,使整个空间形态和结构达到最佳状态,使人仿佛置身于乡村或农家环境之中,感受原汁原味的壮乡生活特色。此种手法可通过特殊地貌景观保护区、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俗区和与建筑物相关的庭院小园林景观等进行表现与展示。如广西博物馆旁的广西民族文物苑景区将壮族干栏、戏台、舂米房、小石桥以及壮族生活器具等进行了展示(图7),使人们体会和理解到壮乡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唤起特定的生活记忆,体验壮族日常生活的平和感与知足感。
3 结语
一个园林景观设计如果抛开其生成发展的传统文化背景,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文化是底蕴,是土壤[15]。壮族文化是壮乡地域的灵魂,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财富。壮族文化元素是取自于壮乡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景观表现的素材,其丰富的种类和内涵给现代园林建设带来很多启示。鉴于此,挖掘最能体现壮乡特色的壮族文化元素,总结壮族文化元素的类别与艺术特征,并通过恰当的景观应用手法,将其推广到现代园林景观创作中,从而达到为现代新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为现代园林注入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刘新燕,邹志荣.西安市绿地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6):190-192.
[3] 赵警卫,王荣华.论园林的生产功能[J].湖北农业科学,2010, 49(1):235-236.
[4] 孙新旺,王 浩,李 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24(8):37-40.
[5] 刘新燕,邹志荣.关中地区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建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818-20822.
[6] 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7] 马建武.云南少数民族园林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8] 李新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158-6160.
[9] 李 惊,徐 析.论乡土景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J].山东林业科技,2008(4):87-88.
[10] 刘新燕,樊俊喜,邹志荣.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2,28(2):49-52.
[11] 苏凤舞.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195-196.
[12] 胡立辉,李树华,刘 剑,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1):9-13.
[13] 冯振平.当代环境设计中乡土文化符号的介入[J].艺术探索,2007,21(3):118-120.
[14] 姜 婧.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学科流派、路径及其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1-7.
[15] 王茂林,秦莉萍,罗 友.景观设计[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