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2013-04-29王春莲

新课程·中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程改革

王春莲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的新的着力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起航点。对课堂教学改革内涵的认识作了进一步追问,对具体操作策略进行深入的探寻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课;认识和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个性化的操作、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教学的拓展延伸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语文课堂“活”起来了。从“活”起来的语文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老师缺乏理性的思考,本着和大家共同探讨、提高的原则,笔者在这里从导、问、展、习、创几点,浅谈个人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做法。

一、“导”方面要恰到好处,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的角色,而主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意味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慧识、细腻的体察,发现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欠缺、不足与错误,及时予以点化和拨正。这需要教师三言两语来“化难为简”“化险为夷”。例如,在听《斑羚飞渡》一课时,师问:“说一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用词语概括?”数名学生回答“悲凉、悲壮、凄美、震撼、感动”等,一个学生回答为“舍己为人”,师听到此词后,点拨说:“在这个词里我们只要换一个字就更能符合文章的意境了”,生想想说:“舍己为羊”,师听到这个词后拍案叫好。这一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中另类的精彩,教师利用好课上的生成资源,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指正、强化,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真正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与成就,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到逐步提高,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与日俱增。

二、“问”方面要紧扣文本,有价值取向

我们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文本的价值取向,课堂提问能够启迪、诱发学生智慧,开启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我们纵观语文大师们的课堂提问,设计都是十分精当的,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他们的特点是课堂提问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紧扣文本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听课时常常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认真思考课堂问题的价值性,所以在课堂上既浪费了时间,又有悖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听一位教师讲授朱自清老先生的《春》一课时,在导语部分,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同学们,说一说一年有几个季节?(2)现在是什么季节(此时正值春季)?(3)你喜欢春天吗?春天都有什么样的景物呢?显而易见,三个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言,没有价值的就有两个。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状况,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出现了失误,错在没有紧扣文本的价值取向,上述问题不但无法达到启迪、诱发学生去体会春的活力与张力,而且浪费了很多课上的时间。

三、“展”的内容更要立足文本,有效地进行拓展与链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拓展,特别是即将学完一篇课文,而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或当堂进行篇幅短小、文字简明的有效拓展,非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会收到如神来之笔般的绝佳效果。

四、在“习”的方面要有精练性,用好文本,超越文本

这里的“习”指“练习、复习、生成性的学习”等方方面面。“习”的问题要具有思维性、精练性,能引起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能自由地叙述自己的观点、见解。在“习”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及不同材料的整体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表现很浮躁,采用“题海战术”“肢解文本战术”等,事倍功半,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沉进去,才能习有所果,习有所获。

五、“创”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在“创造教育”方面着重强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努力发扬他们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潜能。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稚嫩想法,甚至错误。在欣赏一篇文章或有关语文方面的创造活动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告诉他们,答案没有错误,只有更好或者更精彩。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课堂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导、问、展、习、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相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最终教学目标我们也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教研室)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程改革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