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呼吸法对小学初学者游泳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3-04-29蔡陈
蔡陈
一、研究背景
一般水上救生训练,大都以成人为主要对象,没有适合小学生的水上救生法。创造适合小学生的项目,加以改革并融入游泳教学中,做为游泳课的初步与基础,让课程深具教育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1 发展一个有助于初学游泳换气的动作,让初学者可以快速学会换气,也增进初学者水上自救的技巧。
2 比较未经韵律呼吸法训练和经韵律呼吸法训练,对初学游泳者换气的影响。
3 比较未经韵律呼吸法
训练和经韵律呼吸法,对初学者游泳距离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韵律呼吸法:动作要领即是嘴先吸一口气,身体放松直立,双手上举靠耳,身躯往下沉,鼻子慢慢吐气,下沉至脚碰池底时屈膝,脚往上、前蹬(如平地往上、前跳动作)双手平举同时下压,身躯往上,头出水面时嘴吸气。如此重复,身体因上下跳动而移动,便可把自己带到较浅处或池边,减少溺水与溺毙事件发生。
游泳能力是指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二种,解释如下:1、换气次数指游泳教学中以捷泳(自由式)为例,由池壁一端双脚蹬墙出发,当打水及划手时,头转向一边,嘴巴出水面时吸气,头转回时,口或鼻在水中吐气,双脚不触池底双手不攀任何物体,如此循环。计算吸、吐气次数(吸、吐为换气一次)。2、距离指游泳教学中以捷泳(自由式)为例,由池壁一端双脚蹬墙出发,当打水及划手时,可换气,双脚不触池底双手不攀任何物体,往前游至池中某一点止,从池壁至终止点,量其距离而言。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以2011学年下学期23位(男生12人,女生11人)三年级小学生为受试者,研究前以随机方式将受试者分为控制组(11人,男6人,女5人)与实验组(12人,男女各6人),基本资料如表三所示。课前23位受试者实施第一次换气与距离测验,确定两组均未学过游泳。参与者实验前详阅受试者须知,并取得家长同意书。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2011年9月9日至2011年11月28日,共计10周10次课程,每周三上午10:30到12:00上课,每节80分钟。于上课地点,游泳池;施测地点,游泳池测试。
(三)测量器材:身高计、体重计、卷尺、温度计、皮尺。
(四)实验设计: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12人)与控制组(11人)。确认23位小学生均未曾学过游泳。进行一周一次游泳课,共计十周。实验采双盲方式进行。第七周上课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完暖身操后进行前测,实验组在第二周第十周课程中,实施韵律呼吸法训练,控制组不实施韵律呼吸法训练,依照课程进度表上课;第十周课剩余20分钟,二组进行后测,每人均测验二次,取较优成绩为纪录。收集受试者的相关测验成绩经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五)实施方法与测验项目:本研究的韵律呼吸法融入在课程第二次至第十次课程中实施,第一次实施约20分钟,第二次至第九次可在适应水性时练习(约3—5分钟),不会占用正常课程时间。实验组与控制组进度及内容均相同。测验项目为换气次数和游泳距离,每人均施测二次,取较佳成绩为纪录。测验项目是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
(六)资料分析与统计方法:1、收集所有资料以SPSSWindows 14.0中文版统计软件处理。2、以相依样本t考验分析比较,二组前测和后测的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的差异情形。3、以独立样本t考验分析比较二组的间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的差异情形。4、以上数据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将相关数据以图表呈现并进行分析比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以相依样本t考验分析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经过韵律呼吸法训练后,对初学者的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的影响。实验结果以图表方式呈现,再以平均数、标准差及t考验值做进一步说明;2、以独立样本t考验分析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经过韵律呼吸法训练后,对二组之间,初学者换气次数与游泳距离的影响。实验结果以图表方式呈现,再以平均数、标准差及t考验值做进一步说明。
(二)建议:1、韵律呼吸法有助于初学游泳者换气:韵律呼吸法经本实验结果得知,对初学游泳者换气与游泳距离达到显著性效果,它也兼具水上自救的功能,其目的和教育部颁布的提升游泳能力计划的目的是一样的。建议游泳教练与相关单位,将韵律呼吸法列入游泳课程中,以利达到提升游泳能力计划的目的。2、实施游泳教学,别忽视水上自救的训练:小学生是学习游泳最佳时期,学会韵律呼吸法对学生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教育学生正确救生、玩水及戏水观念很重要。故希望实施游泳教学,不要只重视技能的教授,将水上自救相关课程融入游泳课程中,让游泳课兼具生命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中山市员峰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