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2013-04-29仇秋菊
仇秋菊
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面对挫折、胜利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体育活动始终是与胜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进行体育活动就得不断地接受胜负和以后带来的压力,即胜利后的掌声和失败后的嘲骂。日久天长地经受这种压力锻炼,再加上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同学就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面对一切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形成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要适应新环境。我们的学生将来不可避免地升学、入学、毕业,踏上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了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需要一个良好的适应性心理状态。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每当更换一个新的环境,我们的同学就得面对一些能力比自己强或弱的同学,就得接受随着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胜与败的转化,这对我们同学的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新的环境里,学生只有正确地面对它、接受它,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要摆正心理“位置”。所谓的“位置”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是强或弱以及自己的“长短”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衡量及置于其中的地位。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小,往往造成对自己缺乏一个正确的衡量,放不准自己的位置,过高,会导致容易失败,过低呢,则会丧失很多胜利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能否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胜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表现得相当直接。就个人而言,我们也应当清楚自己的“长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们只有清楚自己的强弱和“长短”,才能找准位置,在心理上才能有所准备地面对一切,而立于不败之地,并在这个位置上最大极限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一个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凡的成就,取得生活上的胜利。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多渠道的,首先要从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个主渠道入手。道德品质是基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思想教育内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体育道德品质重要内容,体育教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体育昨天、今天和明天,用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大赛中为祖国勇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事迹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励自豪感。体育道德品质教育还应包括: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爱护公共财物等。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新课程特别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改变学习的内在动因,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内在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自己有兴趣的,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在参加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和心理负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改变学习的动因,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用良好的心理品质所表现出来的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往往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品质的好坏与体育运动中能否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有直接的关系。对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样是受益终身的大事。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取的,不通过磨练是无法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品质的。
(四)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的手段。人际交往是课堂社会的重要特征把课堂看成社会的缩影,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兴趣等方面频繁广泛的交往,从而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构建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在教学中可应用游戏加强交往、采用竞赛加强交流、轮换保护与帮助加强合作、自由组练加强沟通。
三、注意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
我们知道学生的优良品质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所以品质教育要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对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教育、引导,要建立培育学生优良品的长效机制,做到细水长流、常抓不断。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体育教师评价学生要多肯定少批评。学生个体差异,体育基础有高有低,教师不偏爱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歧视差生,特别要关爱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要对所有的学生充满热情和爱心,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境,使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其优良心理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南校区)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