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3-04-29朱世海李正林
朱世海 李正林
一、研究目的
现在实行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与传统体育教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的选项教学和模块式教学新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和挖掘学生运动潜能的新思想。而开展学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集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体活动等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能广泛调动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施展才能,发挥个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探索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与途径。同时,还能促进学校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群众性体育竞赛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形式单一;教材内容陈旧、单调无味,缺少吸引力,因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缺少选择性,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问题,产生使人困惑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我校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就是使学生上课有较大的自由度,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思想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计937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的界定。在以前,很多专家和同行也提出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做法,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一般是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俱乐部。但仅仅局限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操作模式上,是一种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多的选项自主性,给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提出,就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新课程中选项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包含了学校体育的各种形式。
(二)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2、宣传发动。3、体育俱乐部的确定。4、加强活动管理。5、落实管理职责。
(三)教学活动评价。
1、评价原则。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评价不必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体验过程;尊重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掌握表达方式;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等。因此,在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评价方法。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的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评价过程主要体现为充分以学生活动成长过程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结论与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学校成立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爱好的体育项目,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参加者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激发起活动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水平。通过俱乐部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运动特长,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此外,实行俱乐部制后,只要从俱乐部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就很容易组织一次具有一定水平和观赏性的比赛。所以说,实行俱乐部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推动学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生终生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行俱乐部制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挑战。教师必须向一专多能型发展,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更加突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创意,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满足学生的要求。必须对专项科目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熟悉教学项目,而且对教学项目的起源、特点、理论基础、训练方法、规则、裁判法以及竞赛要求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项教育。
(四)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俱乐部教学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一种形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的体现。
(五)改变原有体育教学模式。实行体育俱乐部制不是简单的教授方式的改变,而是体育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管理部门要与教学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我校各年级只有400多人,学生要根据所选的项目,重新组合教学班,原有的班级被打乱易组织。在安排教学时,既要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又要形成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