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走出作文课
2013-04-29李秀明
李秀明
因为作文功夫在课外,作文课之外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作为老师,如果能在日常生活、平日课堂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为学生搭建习作的平台,让生活成为习作的大背景,就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无奈和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一、让习作走入日常阅读教学课堂中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正符合儿童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能使学生学会作文起步,更是一种有效的随机习作训练措施。
在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在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总结了诗歌的写作特点后,临下课时,我说:“40分钟对战争的抗议,对和平的呼唤即将告一段落,但心中对和平的渴望永不停息。绘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绘出对和平的向往,音乐家用歌声传达对和平的希翼,而我们小学生能不能仿照是人的写法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我将仿写一小节诗设计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真是令人欣喜,学生们的诗一节接一节,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原/本来是牛羊的天地/但从天而降的炸弹/把他们炸的尸横遍野/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样的仿写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它虽然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途径,但它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引路,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不失为小学生随机习作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让习作走进学生的玩耍中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从孩子们的玩耍中摄取习作材料,是最简单,又最奏效的办法。因为是切身经历的,孩子们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如有一次课间活动,有几个孩子围城里一堆,一会鼓掌大叫、一会呐喊欢呼。原来是有个孩子在翻跟斗。于是上阅读课时,我没有按原计划教学,而是让那几个孩子把刚才翻跟斗的一系列动作写成一段连贯的话,作为片段训练。因为是亲眼所见,所以孩子们没费多大力气就写出完了。有一个同学写道:“只见他掌心朝前,双臂伸直向上,高高举起,在空中挥舞,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掌心触地的瞬间,双腿遭一直立在半空。这是,拿到美丽的弧线变成一个完美的圆圈,他成了那个圆的直径,竖立在中间。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中,他的双脚已经稳稳的落在地上一个完整的翻跟斗动作定格在同学们的心中。他只微微一笑,拽拽提到腰间的上衣,快步混入围观的同学群众。”这样孩子们既玩了,也写了。不仅打消了孩子们对习作的畏惧心理,而且让它们兴趣盎然的主动写作。
三、让习作走进自然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可见让孩子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观察大自然,把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为习作提供素材。
夏天的一个下午,一阵暴雨给我还孩子们提供了一节“从天而降”的习作课。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下课十分钟看到的。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炸开了锅。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每个人的描述比刚才清晰、有条理。这样,在孩子们有了兴趣之后,再让们依把描写雨势(瓢泼大雨、淅淅沥沥等)和雨声的词语加在适当的位置。可是这样的习作,只有“景”,而缺少了“情”,也就是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在我的提醒下,增添了下课后自己或其他同学的活动和感受。有同学还发现没加过渡语,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一篇习作完成了。
四、让习作走进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审美情操及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生活的赐予。必须向生活要素材,缘事而作,把生活和课堂有机的联系在一体。如是,作文教学才能健康协调地发展。
去年父亲节那天的语文课,我并没有按部就班的上语文课,而是借助父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孩子把对爸爸的感谢和祝福流淌在笔尖。孩子们兴趣盎然,十多分钟就如数上交,从孩子们神采奕奕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想干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好多同学的用词造句值得称赞。下课后,我用一上午的时间,借助“校讯通”的平台,将孩子们的祝福一一发给家长。所以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
五、让习作走进课外阅读中
几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凡是会写作的学生,一定是爱阅读的学生。这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而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对每个学段的阅读水平、阅读总量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见,课外阅读对习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市洛川县黄章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