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2013-04-29魏山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主动性培养

魏山

【摘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主动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關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新时代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尽管学习的渠道多,但是通过有些课外的渠道学到的知识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系统,学习的动力相比以前的学生严重缺乏。加之物理是一门相比之下知识比较难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兴趣。因此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二、“开门课”展示物理趣味性和实用性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即“开门课”,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即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开门课”。比如通过演示“惯性小球实验”、“静电现象”、“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铺设良好的通道。同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多联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学习“物态变化”后,可以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等现象;学习“电学”后,理解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将“开门课”的教学重心放在趣味性和实用性上,能为学生学习主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融洽的气氛,和谐的感情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处于这种状态中,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思想最易产生灵感。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和课堂气氛。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怎会不活跃起来?

四、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

提问的问题要预先考虑并选择好,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不要问。有的老师就有这样的习惯:一上课,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开始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黑板上写着呢。”像这类问题就是明知故问,毫无价值,不仅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易让学生反感。

请学生回答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好逻辑上的铺垫和引导。有的问题可能学生不能立马想到答案,这是需要有较为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好的铺垫就相当于,学生在遇到一个高坎上不去的时候,给他们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阶梯往上爬,就能到达目的地一样。比如,在学到在缺量筒的情况下设计实验测矿石密度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思考实验方案。这时,同学们都不能马上想到方案。这时,我继续提问:

“测量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质量和体积。”

“没有量筒测不到什么?能测什么?”

“测不了体积,能测质量。”

“什么物体在知道质量,不用查密度表就能算出体积?”

“水。”

“能算水的体积如何才能确定矿石体积?”

“让它的体积相等。”

“如才能让它们体积相等?”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做标记法,有的说用溢水杯等等。这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解了,在这个提问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思考物理问题的思维上的逻辑性,能体会到逻辑魅力,并且能体验到在想出设计方案之后的成就感,这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总是习惯于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尝试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其有机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学习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密度时,有同学提出用埋沙法测量体积(更好的做法是针压法),我并没有立即说这个方法不好,而是问道:

“这个方法从原理上能实现,但如果是实际操作,这样做是否会遇到问题?”

经过思考后有学生说操作麻烦,有说误差大等等。

“那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于是这位同学很快想到了针压法。

就这样在我的引到下,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比起单纯的告诉他们问题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们该怎么解决更有说服力。他们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对问题理解的更加深刻,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知道该怎么思考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他们自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还令他们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所以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2]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

[3]杨宝建.新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初探.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赞科夫.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主动性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物理列表类比教学法初探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