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型班主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2013-04-29曾显志
曾显志
一、研究新时期中学生的普遍特征,做到应对自如
“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今学生的代名词,其诸多特征被浓缩在这一名称中,透射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惑,挑战乃至无奈,其“温室”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目标极不相称。当今学生的物质条件的优越与理想信念的淡薄,形成极大反差。学生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确实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五花八门,但在抓规律的内在联系方面,少之又少,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加之安全压力大,班主任不敢轻易组织活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室外活动少得可怜,使学生丧失了经受日晒夜露,风吹风打的锻炼机会。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形成反差,一厢情愿式的教育方式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显然,当今的中学生与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大不一样了,这不是学生本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問题,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班主任没有理由埋怨学生,只有抛弃“看不惯”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疏导,可适当增加一些限制,少一些不准,少一些放任。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现状,但可以实实在在的影响一个班级,影响学生的未来。
二、深入研究班级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面对一个新的班集体,作为一班之长的“班主任”,将以怎样的姿态将他们引向何方?怎样才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奋进的班集体?怎样打造班集体的特色?怎样实现集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怎样实现求知与做人的双赢?这些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需要班主任逐一去破解,去攀升。能否破解关键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熟悉程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对地图的熟悉,对敌情的熟悉,创造了一个个克敌制胜的奇迹。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复杂而又隐蔽,不深入了解,难以取得第一手可靠资料,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我带的2010级四班,是从高一开始跟上来的,学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班级结构先后经过了两次大的调整,高一时是四个平行奥赛班,高一升高二文理分科时。学生特别活跃,喜欢发言,但准确率不高,喜欢听,不喜欢动手,针对此情,我响亮地提出班训:严谨做事,宽以待人。治班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围绕高三升学这一重点:力争形成“动脑动手抓学习,日积月累创佳绩”的班级特色,并在全班展开了讨论,丰富班级名片的内涵,形成共识,付诸行动。过去的两年,由于对班级研究的较深入,在高一高二的考评中名列年级前茅。一进入高三面对差距,依然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在高考中仅一本人数就达45人,超奋斗指标5人,可谓大获全胜。
三、研究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做到行之有效
(一)晚自习前的40分钟,要求学生自习。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坐在讲台上,一方面陪学生,一方面备课作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早读站着朗读20分钟。由于高三学生开夜车的较多,早读时期懒洋洋的,有的不出声,有的吃东西,有的打嗑睡,于是要求全班旱读分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集体诵读,全体起立,由课代表引导。朗朗的读书声,读出了班集体的精气神,极大地培养学生语文英语的语感能力。
(三)晚自习后10:00到11:30分,部分同学在家里学习,学习效率不高,为避免中途三三两两走人造成秩序混乱的局面,于是要求学习自觉性不强在家里管不住自己的同学,必须坚持在教室学习到11:30分。班主任督促检查,同时要求家长写出书面承诺,保证11:30分到校接学生,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效果明显,班级成绩大幅提高。
(四)研究学生的成绩,唤醒学生进取的意识。高三学生不得不关注成绩,关注名次。因此,成绩分析恰到好处,不可不重视不可太重视,通过成绩分析给学生一个压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动力。
四、研究不是高深莫测,做到见微知著
谈到研究,好像是研究员的专利,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干工作总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总有个效率问题。因此,有没有“研究”意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的体现。工作中要做到善于研究,必须要掌握大量的素材,要求班主任一要勤于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眼界开阔,心胸开阔,方能洒脱面对学生,方能有“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的豪迈之气。二要勇于实践,乐于实干,经常反思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充实、调整、丰富实践活动,力争成为能说、能写、能干的复合型班主任。三要心细一点。心细是伟人的共性,心细是见微知著的能力体现,心细也是政治敏锐性的必然要求,像安全工作必须要心细一点,必须具有安全无小事这个政治敏锐性。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发现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而不是简单的下结论。当然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是需要一点牺牲精神的,是需要牺牲一些业余爱好的,要勇于放弃一些“劳命伤财”的应酬。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是需要一点学者风范的,必须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更需要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怀。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