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教育优势
2013-04-29沈品道
沈品道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条件的不同,在诸多方面尤其是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不小差距。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广阔的天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纯朴的乡土民情,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创造了许多优势。
一、广阔的天地,丰富的活动
在农村,天蓝地阔,山清水秀,放学后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像放飞的小鸟,尽情地奔啊、跳啊、唱啊,一会儿上沙窝、翻筋斗,一会儿下水池、摸鱼虾,还可以帮助父母采桑叶、摘西瓜……春之花、夏之草、秋之果、冬之雪,四季交替,草木枯荣,农村学生对这些事物的认识直观而又熟悉。虽然比不上城市的学生上少年宫、进展览馆那样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但丰富而有童趣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与发展,而且使他们能充分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激活思维,产生灵感。如:习作《家乡之美》,教师先带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览和玩耍,然后边点拨边发问:微风吹拂麦穗怎样形容?静静的湖水像什么?……这时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享美之乐,把冥思苦想的作文变成有感而发的描述。通过游览与习作,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感情变浓了,努力学习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与信心增强了。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别有特色的教学
在城市,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有标本、课件这些辅助教学工具,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激起学生认识事物的好奇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探究趣味。而在农村,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感受到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些感受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素材。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去观察,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中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学具等。大自然有无穷的知识和奥秘,鸟兽虫鱼活灵活现,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天气瞬息万变,景色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学生观察和探索的对象,从而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从中获得知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美术教学中,农村学生虽然缺少专用的器材设备,没有专业教师指导,但他们也有城里学生无法比拟的条件。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每天接触花鸟虫鱼,感受晨露晚霞,这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大自然这位最伟大的导师。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比如带孩子们到山间田野、农舍小院、小溪池塘……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利用农村特有的现成材料完成美术作品。又如让学生采集生物标本,用树叶、种子、向日葵盘、麦草秆等粘贴图画,制作玩具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开展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
三、纯朴的乡土民情,鲜活的德育教材
农村是德育教育的好阵地,勤劳的人民,纯朴的风俗乡情,是鲜活的现实教材。在家庭里,长辈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互敬互爱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长辈们顶着狂风、冒着雨雪同灾害抗争,坚守着庄园,看护着牛羊。他们不管是酷暑烈日,还是冰天雪地,从不失时节,不误农事。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他们从不向灾害低头,不向困难弯腰,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努力为家人、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而他们自己却省吃俭用,用挣来的钱供孩子读书,把好吃好穿留给孩子。这些精神与品质,无形中为学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生活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乡邻之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助人为乐之风等方面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身边。如一年一度的春节,你来我往,走亲串邻,扶爷爷奶奶观社火,跟爸爸妈妈看姥爷姥姥,这其中的传统美德,在无声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学到不少礼仪常规,增进亲情友情,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劳动的体验,农活的艰辛,使学生刻骨铭心。尤其是节假日,若遇上抢种抢收,他们便帮爸妈干农活,天亮就下地,晌午在地头,天黑才进门,一天的农活使他们觉得腰酸背痛。到了返校的时候,穿上干净的衣服,背上吃的粮食,倍感父母的亲切与伟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习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有助于美好心灵的塑造。
农村学校的教育优势远不止上述所举,还有待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勤于思考、勇于挖掘。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