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历史教学设计

2013-04-29陈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手工业本课主体

陈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 “精耕细作”的历史教学模式日益难以适应当今高中学生追求个性释放的需要。如何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变革传统历史教学设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个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我校大胆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课堂”教学策略。

一、“主体课堂”教学策略概述

“主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为明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预测与对策)、学生参与活动、体现设计意图、课后教学反思。这一思路架构基本反映了这样一条教学思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周期。

二、基于“主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

现以人教版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为例,简要解析“主体课堂”教学策略下的历史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内容

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处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词汇。本课的考纲要求为: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围绕上述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紧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课标要求,通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展示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让学生感悟历史,体会祖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的高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开始时可先通过多媒体或学案展示单元或本课总体结构。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是承上启下的环节。农业作为基础,其发展推动手工业的分离,手工业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古代农业的发展,两者紧密结合。

2.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前预设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更具科学性、理念更合理、方法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学生演绎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完成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针对本课知识点分散、概念性较强的特点,我决定采用学生演绎、情景再现、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处理。课前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收集纺织、冶金和制瓷三个方面的手工业成就,并将其发展历程做成简单的PPT,准备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3.学生参与活动

课堂教学时,我首先让三个小组的组长依次走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将本小组所搜集的手工业成就展示出来,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阐述。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习,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并通过自己的参与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的高超,其爱国之心自会油然而生。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并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和教师教学的个人素质,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加以探究。

4.体现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活动有强烈的目的性。要想成功地上好一堂课,必须让每个问题和活动都有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也应检测教师所授知识。我们要想知道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学生是否已经获得所教的知识,就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量化。在学生展示成果后,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归纳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学案上的巩固练习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教师课前对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的预估,最终的结果如何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失。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我发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但也存在问题,即学生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展示、讨论,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调动与教学任务有效落实两者如何协调仍需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手工业本课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与区域社会变迁
单(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教学设计(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