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地苦茶槭嫩芽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研究

2013-04-29李继武郑秀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产地安徽省

李继武 郑秀文

摘 要:苦茶槭嫩芽是安徽传统皋茶生产的主要原料,含有很强的具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活性物质。为了研究比较安徽省内不同产地的苦茶槭嫩芽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在黄山、万佛山、琅琊山、霍山和大蜀山各选择5株具代表性的苦茶槭树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5个采样点的苦茶槭嫩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活性差异不显著,表明在安徽省内,原料产地不是影响皋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不同供试单株的自由基清除率有较大差异,在25株采样单株中,其活性最强的单株鲜样清除自由基活性比最弱者强9.7%,表明高活性单株选择具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苦茶槭;皋茶;清除自由基活性;产地;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08-03

苦茶槭(Acer ginnala Maxim. subsp. theiferum (Fang) Fang)是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的亚种[1-2],与原种的主要区别仅在于苦茶槭的叶较薄(为薄纸质)不分裂或不明显3~5裂,而原种茶条槭叶片较厚(纸质)常较深的3~5裂。苦茶槭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茶条槭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1-2]。虽然早在2 000多年前,安徽皖南山区的百姓就将野生的苦茶槭嫩芽叶加工成茶饮用,并至今仍作为保健茶在市场少量销售,被称作“皋茶(高茶)”,有降压和清肝明目等作用,同时具有消除夏天黄汗的作用,并曾长期在江浙一带作为缫丝工人夏季的特殊饮料[2-5],但一直没有正式申报相关产品,而其原种茶条槭早在2 000年就申报批准为保健茶(卫食健字(2000)批号0589)。现代大量研究表明苦茶槭和茶条槭的嫩芽主要含有多酚类,包括没食子槭糖酯和黄酮类等成分,药理活性主要为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降糖和抗菌等作用[6-14]。由于安徽是苦茶槭的主要分布区,又是皋茶的起源地,为了进一步摸清安徽皋茶优质种质资源,打造安徽苦茶品牌,笔者对安徽省不同产地的苦茶槭嫩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为皋茶生产及相关产品申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样品 苦茶槭样品分别采自黄山汤口(林缘,海拔430~580m)、琅琊山(林缘,海拔170~230m)、万佛山(林缘,海拔400~510m)、霍山大花坪(林缘,海拔300~390m)和合肥大蜀山(林缘,海拔120~160m)。每个采样点选择5株生长良好的苦茶槭树进行采样,采样日期为4月中旬。样品为树冠外层当年生嫩芽(包括一个芽尖和两片稍张开的新叶)。采样后立即放入自封袋中,并在3h内带回,放入4℃冰箱内暂存。

1.1.2 仪器和药品 主要仪器:感量为0.1mg的电子天平(上海分析仪器厂);HIQ-F160恒温震荡培养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Spectra Max M2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实验仪器厂)。主要化学药品: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 picryhydrazyl radical)从Sigma公司购得,甲醇等试剂都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快速磨碎,迅速用电子天平称取30mg~60mg于1.5mL Eppendorff管中,并立即按20μg/mL加入80%的甲醇,于25℃振荡提取24h,取上清液用80%甲醇分别稀释到1.00、0.80、0.60、0.40和0.2mg样品/mL备用。同时精确称取每种样品3份于恒重的Eppendorff管中,于105℃烘至恒重进行含水率的测定。

1.2.2 自由基清除剂的测定 加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100mL和1mM DPPH试液100μL于96孔酶标板中(样品实际反应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0.400、0.300、0.200、0.100mg/mL)。样品加入后震荡10s,在37℃保温10min后于517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Ap),同时测定不加DPPH的样品空白吸收值(Ac)和加DPPH但不加样品(以100μL80%甲醇代替样品)的吸收值(Amax)。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自由基清除率,并计算回归方程和半数清除浓度(EC50)。

自由基清除率(%)=[1-(Ap-Ac)/Amax]×100

2 结果与分析

按照自由基清除率的测试方法,对5个产地25株苦茶槭嫩芽的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不同产地的苦茶槭嫩芽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绝大部分供试样品鲜叶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都在0.3mg/mL以下,换算成干样的半数清除浓度都在0.1以下。但是不同苦茶槭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并不完全相同,如Dku-3的鲜样在浓度为0.278mg/mL时,其80%甲醇提取物就可清除50%DPPH自由基,而HKu-2需要0.305mg/mL鲜叶才能清除同样量的自由基,前者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比后者强9.7%。从不同产地苦茶槭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平均值来看,不同产地苦茶槭清除自由基活性有一定差异,其中鲜样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弱的是琅琊山苦茶槭(0.294mg/mL),最强的是霍山苦茶槭(0.289mg/mL)。换算成单位干重样品的半数清除浓度后,霍山苦茶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浓度仍最低(0.084mg/mL),琅琊山和大蜀山的苦茶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浓度都较高(0.088mg/mL)。

为检验不同产地苦茶槭样品清除自由基活性差异是否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本研究首先对表1测定结果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鲜样清除自由基活性测定结果的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为0.848 2大于0.05;干样测定结果的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为0.833 6,也大于0.05,表明表1的测定结果随机误差较小,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不同产地苦茶槭样品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安徽省不同产地苦茶槭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差异不显著。

结合表1和表2可看出,虽然不同产地苦茶槭树芽清除自由基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大部分产地都有一些优良单株,如黄山地区的HKu-4植株,其鲜芽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279mg/mL,换算成单位干重样品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080mg/mL,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比5个采样点的平均值分别高出4.66%和7.50%。在万佛山和霍山也有一些优良单株,其中霍山大花坪的一株苦茶槭树(Dku-3)的鲜芽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278mg/mL时,换算成单位干重样品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080mg/mL,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比5个采样点的平均值分别高出5.04%和7.50%。可见,虽然不同产地苦茶槭树芽清除自由基活性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人们难以通过产地来源选择高生物活性皋茶加工原料,但人们仍可以通过优良单株选择和良种造林培育优质皋茶原料基地,提供优质皋茶加工原料。

3 结论

通过对5个产地25株苦茶槭芽的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比较,发现安徽不同产地苦茶槭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可见,在安徽省范围内,皋茶生产的原料产地不是影响皋茶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但试验中还发现不同供试单株的自由基清除率有较大差异,在25株采样单株中,其活性最强单株鲜样清除自由基活性比最弱者强9.7%,表明高活性单株选择具有较大潜力,值得扩大范围进行高活性单株优选研究,提高皋茶原料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4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36-138.

[2]安徽经济植物志编写组. 安徽经济植物志 [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67-568.

[3]王海燕,黄继珍.新型保健饮料——皋茶[J]. 茶业通报,2004,26(2):80-81.

[4]何春年,彭勇,肖伟,等. 苦津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历史[J]. 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2):68-71.

[5]王海燕,黄继轸. 保健饮料皋茶氨基酸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1):27-29.

[6]Lu R L,Hu F L,Xia T. 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dical scavenging components in Gao-Cha tea[J]. J Food Sci,2010,75(8):239-243.

[7]李海艳,詹亚光. 茶条槭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没食子酸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7,(6):59-61.

[8]宋纯清,张宁,徐任生. 茶条槭有效成分的研究-Ⅱ. 茶茶槭乙素和丙素等九种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 化学学报,1982,40(12):1 142.

[9]Seong S H,Seog C L,Yong W C.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rude extract and pure compounds of Acer ginnala Max[J]. Bull Korean Chem Soc,2004,25(3):389-391.

[10]Hatano T,Hattori S,Ikeda Y. Gallotannins having a 1,5-anhydro D-glucitol core and some ellagitannins from Acer species[J].Chem Pharma Bull,1990,38(7):1 902-1 905.

[11]谢艳方,李琚,邹洪.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条槭叶中多酚类化合物[J]. 分析科学学报,2011,27(4):443-446.

[12]孙静芸,崔承彬,陈英杰. 茶条槭抗菌成分的研究[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81,13(14):43-45.

[13]王海燕,龙子江,袁艺. 皋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2):316-318.

[14]王海燕,黄继轸,黄世霞. 皋茶酚类活性物质分析[J]. 茶业通报,2006,28(3):1l1-112.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产地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警惕“洗产地”暗礁
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产地娑罗子中4种七叶皂苷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