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扶桑绵粉蚧疫情发生与防治
2013-04-29苗广飞黄超
苗广飞 黄超
摘 要:记述了安徽省2011年发现的新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目前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阜阳市颍州区、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有发生,在行道树及棉花上发现扶桑绵粉蚧的为害。论文介绍了扶桑绵粉蚧在安徽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安徽;分布;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58-02
2008年8月,广州市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该虫是一种新入侵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18科55种植物,对我国棉花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1]。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英文名称为solenopsismealybug[2]。据文献记载,该虫原产北美大陆,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17个省市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11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1]。2009年2月3日该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010年5月5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1380号公告将该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2009年1月19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扶桑绵粉蚧调查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区开展调查;2010年12月22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桑绵粉蚧植物疫情情况的通报》,截止到2011年年底,扶桑绵粉蚧在我国的11个省(区)105个县(市、区)发生。2011年8月,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植保站在木槿上首次发现该植物疫情。2012年9月,在安徽省的安庆市迎江区的棉田内再次发现该植物疫情,这也是继江西省之后,我国第二例在棉田上发现该植物疫情。疫情发生后,安徽省根据应急预案对该疫情进行了有效处理,并报道了扶桑绵粉蚧疫情在安徽省的发生、分布及防治情况,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
1 危害性
扶桑绵粉蚧主要危害棉花和其他植物的幼嫩部分,包括嫩枝、叶片、花芽和叶柄,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叶片、枝条、嫩茎、根、果实等的汁液,影响植株生长,果实被害后常结实少、变小、畸形。另外,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导致病害发生,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受害植株生长势衰弱、生长缓慢或停止,失水干枯,亦可造成花蕾、花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成片死亡。虫量大时也可寄生在老枝和主茎上[3]。2005年以来,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棉花上该虫爆发成灾,给当地棉花种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6年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棉花减产12%,2007年减产达到40%。为防治该虫,2007年旁遮普地区两个月内用于购置农药的费用达1.214亿美元。
2 生物学特性、寄主及传播途径
2.1 生物学特性 扶桑绵粉蚧是多食性昆虫,成虫体长3mm,体粉红色,表面覆盖蜡状分泌物。多营孤雌生殖,卵产在卵囊内,雌虫可产卵600粒,且多数孵化为雌虫。卵经3~9d孵化为若虫,若虫期22~25d,正常情况下25~30d一代,每年发生代数高达15代。雄虫的存活时间很短,只与雌虫进行交配,并不取食。在冷凉地区以卵或其它虫态在植株上或土壤中越冬,热带地终年繁殖。由于该虫繁殖量大,种群增长迅速,时代重叠严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很少有天敌可以控制该虫。
2.2 寄主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范围广泛,据文献材料记载,仅在巴基斯坦就有18科55种之多。主要寄主有:棉花、扶桑、茄、番茄、芝麻、向日葵、南瓜等。2009年浙江省开展的扶桑绵粉蚧调查结果显示,该虫在浙江的寄主作物有19科29种,其中粮食作物2种、蔬菜5种、草本花卉5种、半藤本灌木或小乔木观赏植物6种、杂草11种[4]。
2.3 传播途径 扶桑绵粉蚧最早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公园,后陆续发现于美国的其他州及北美的墨西哥和南美的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巴拿马、智利、阿根廷和巴西。2005年传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后又在印度、泰国、澳洲、西非和我国的台湾发现。国际棉花咨询中心认为,该虫是一种扩散迅速、危害严重的棉花重大害虫。扶桑绵粉蚧若虫可以从病株转移到健康植株。低龄幼虫可随风、水、动物、人、器械携带扩散,传播到健康植株危害。虫体具蜡质层,常被动的粘附于田间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动物或人体上而传播、扩散。若虫可以随灌水传播。长距离传播主要随染虫的植物及其植物产品的调运。蚂蚁等粉蚧的共生者常会将若虫从染虫的植株搬运到健康的植株上。
3 安徽省疫情发生后采取的防治措施
3.1 发生情况 2011年8月,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植保站在市区行道树木槿上首次发现该植物疫情,共3株木槿受害。2012年9月,在全省的第二轮疫情普查中,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首先在安庆市迎江区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的实验棉田内再次发现该植物疫情,此次疫情发生面积为400㎡。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又在该市大观区的棉田内发现扶桑绵粉蚧疫情,疫情发生面积934㎡。
3.2 采取的防治措施
3.2.1 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 针对扶桑绵粉蚧的发生危害特点及我省种植结构,2012年5月,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在六安市舒城县召开全省植物检疫会议,全省60多位市、县、区植保植检站站长参加了会议。针对扶桑绵粉蚧在我省的发生情况,会议举办了扶桑绵粉蚧专题讲座,培训了普查技术,明确了重点普查区域及主要寄主作物。会后,各市县区植保植检站根据省植物保护总站的统一部署,对辖区内的农作物、花卉、行道树、杂草等为普查重点,开展全面普查。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联系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组成了安徽省扶桑绵粉蚧防控技术小组,由分管植物检疫的副站长任组长,统筹组织全省植保骨干力量,会商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并下发了《安徽省扶桑绵粉蚧防控技术方案》。
3.2.2 阜阳市疫情处理办法 2011年阜阳市发生的扶桑绵粉蚧疫情是我省首次发现,省农委等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方案。在疫情发生后,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立即发文要求全省各地再次组织普查,重点普查花卉及行道树等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经普查,在安徽省的其它地区没有发生。由于此次疫情发生的范围很小,疫情局限在行道树上,周边无农田,危害较轻,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和阜阳市植保植检站对疫情采取了烧毁的处理措施,将感染扶桑绵粉蚧的木槿砍伐后集中烧毁。
3.2.3 安庆市疫情处理办法 安庆市的疫情发生区属于沿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很大,安庆市成立了以市农委主任为组长,市农委总农艺师、市种植业局长为副组长的扶桑绵粉蚧防控小组,统筹组织协调全市扶桑绵粉蚧的防控工作,组织制定各项防控意见和措施,督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2012年9月6日,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检疫科奔赴安庆市,现场指导扶桑绵粉蚧疫情的防控。由于此时扶桑绵粉蚧世代重叠严重,按照《安徽省扶桑绵粉蚧防控技术方案》的要求,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对已经发生为害的田块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1)2.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2)4.5%氯氰菊酯1 500倍;(3)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以上农药每667m2加15mL有机硅助剂,每隔7~10d喷1次,连续3~5次,施药后,发生为害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和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合对两期疫情采取铲除就地集中销毁的办法处理;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人员对发生扶桑绵粉蚧的田块喷施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667m2用20%百草枯水剂250g)加防治扶桑绵粉蚧杀虫剂(667m2用48%毒死蜱乳油100mL加15mL有机硅助剂)。在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枯死后,组织工作人员将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铲除、就地集中。2012年11月30日,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联合安庆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及安庆市辖区各县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的植物检疫员对集中后的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进行烧毁处理。
4 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意见
4.1 扶桑绵粉蚧疫情传入我省来源不明 2010年,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1380号公告将扶桑绵粉蚧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公告要求全国各地植物检疫机构开展调查,截止到现在,全国共11个省(区),105个县(市、区)发生该疫情。我省安庆市属于沿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很大,棉种多为本地繁育。截止目前,疫情的来源尚无确定,笔者认为,虽然我国于2008年在广州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但推测应为早年就入侵我国,只是虫口数量少,危害轻而未被及时发现。
4.2 疫情排查、封锁、控制和扑灭任务重,人员、经费欠缺 我省幅员辽阔,扶桑绵粉蚧在我省的寄主繁多,周边各省市也有疫情发生,疫情的普查、监测等需要大量人力、资金保障。
4.3 疫情扑灭阻力大 在疫情处理过程中,因烧毁棉花给农户及科研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补偿及赔偿的相关规定,在疫情扑灭时受到一定的阻力。建议政府制定补偿措施,明确补偿政策、标准、数额等级标准,便于今后疫情的扑灭。
4.4 防治意见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风险性很大的检疫性植物疫情,尽快查清扶桑绵粉蚧在我国的传播途径及如何应急控制其危害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建议各地植物检疫机构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了解扶桑绵粉蚧的严重危害性;加强植物检疫力度,控制该疫情的传播,严禁从疫情发生区调运受污染的蔬菜、花卉、种子等植物及植物产品;制定应急预案,对本地区的扶桑绵粉蚧继续开展调查监测,对疫情发生区严密监测,采取积极果断灭虫措施,对所有扶桑绵粉蚧危害的植物植株进行药剂处理;加强技术储备,筛选有效的农药品种和在疫情发生区域或该虫的原发生地寻找和引进有效的天敌种类,防治该害虫。
参考文献
[1]武三安,张润志.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J].昆虫知识,2009,46(1):159-162.
[2]TinsleyJ.D.Anants,_nestcoccidfromNewMexico[J].Can Entomol,1898,30(2):47-48.
[3]陆永跃,曾玲,王琳,等.警惕一种危险性绵粉蚧入侵中国[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4):386-387
[4]周湾,林云彪,许凤仙,等.浙江省扶桑绵粉蚧分布危害调查[J].昆虫知识,2010,47(6):1 231-1 235.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