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背影》
2013-04-29李依凡
朱自清是大家熟悉的作家,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特别是后期的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没有一点雕琢痕迹。这个时候的朱自清散文,“逐字念来,有一种逼人的风采,使你觉得这的确是佩弦的话,确是佩弦的口气,那么亲切,那么诚恳。只要你肯听,便叫满怀愤愤,也不会不慢慢地心平气和,乃至倾耳入神,为他一句一点头呢。”《书话》叶圣陶也说,“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意修辞,见得不那么自然。到写《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切的谈话。”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虽然是早期的作品,却有后期散文平易、自然、质朴的特点。朱自清把早期的散文,其中包括《荷塘月色》在内的十五篇散文,结集为《背影》,可见他对《背影》的重视和喜爱。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生极大感染力的文章,确实最可以作为朱自清的代表,因为这样的作品,正好代表了朱自清的为人。他曾说过:“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①
《背影》最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最根本的一点,一个字,就是“真”。一位曾经对朱自清深为了解的著名作家李广田教授,在朱自清逝世后,给朱自清编写年谱时,指出《背影》的成功,“并不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只是为了他的老实,为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老实”,“真情”这足以代表朱自清的作品特色,也足以代表朱自清的为人。他一身重病,胃穿孔,大出血,临死时还谆谆告诫他的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②可见朱自清时一个怎样老实人了。
成功的运用白描,也是《背影》的突出之处。在描写时,比喻是常用的写作方法,使读者从已知推想未知,像《荷塘月色》主要通过设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的星星”,甚至把荷花的清香,比作“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但是有一种描写,即不用比喻,少修饰,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寥寥几笔,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白描手法,这种我国传统的描写手法,最为鲁迅推崇。鲁迅在《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小说和散文中,大都是用这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而达到传神的境地。我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在运用白描手法上,都取得使人惊叹不已的艺术效果。
白描的手法平易而自然,不像大红大绿那么顯眼,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就是白描手法的范例。写父亲怎样“蹒跚”走到铁道边,怎样“两手攀着”,两脚再向上“缩”,怎样看见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③,描写着父亲做着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可他一定要去做,其实这工作本来不必是他去做的,而他却心甘情愿要去做,而这一切他觉得不做便不安心,做得是那么认真、自然,把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情,真切地传达给了读者。
当然,要掌握白描手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仍然是一个“真“字,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并把它称之为作文的秘诀。
古今中外,在人物创作上的一条规律,就是“画眼睛”,达·芬奇把眼睛叫做心灵的窗户,鲁迅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若画了全副的头皮,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因为眼睛是人的一个最敏感的官能,它能最敏锐地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据说,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画家,在画人物时,迟迟不画眼球,人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我们拍照,也是以人物面部表情为重点的,尤其是对眼神。但朱自清却偏偏选择了一个谁也没有选择过的,最平凡不过的背影,却转而成为独特新颖。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选择这个角度的好处是什么?而这个“背影”作者又是怎样得到的呢?朱自清的父亲少年出外谋生,操劳了一辈子,经历了“变卖典质”、“借债”、“赋闲”的重重打击之后,仍在惨淡的生活中挣扎,他的生活哲学是:“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对父亲的艰辛的人生,朱自清是感慨万分,特别是在颠簸困苦的逆境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仍是一如既往的爱护这儿子,这使朱自清内心激荡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当朱自清从这背影清楚地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终于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无微不至的眷眷的心,“泪很快地留下来了。”这感激、悔恨、惭愧的泪,显示了背影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巨大的感人力量。
而他蹒跚地走着的艰难的路,又何况不是一代旧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背影》之所以能引起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广泛共鸣的原因。
从广泛意义上说,“背影”也是画眼睛,因为背影凝聚着作者最深沉的感情,唯有这“背影”,才能把作者的种种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通通地通过“背影”传达出来。
注释:
①《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出版)
②《朱自清》朱自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1出版)
③《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人民文学(2006-03出版)
(作者简介:李依凡,河北人,本科,江苏省无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