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2013-04-29赵琨
赵琨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种利益之间的角逐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之上,关于经济增长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如何发展生产力,重新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其中最受争议的热点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
在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中,是没有资本、利润、私有制和剥削这些概念的,也没有一般的商品市场经济。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高度发展的替代物。它的直接历史前提和依据,一方面在于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条件和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在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的工人阶级主体的认识和行动。资本主义的市场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垄断资本家对于商品价格进行控制,被剥削者只有按照资本家定下的价格进行消费。而社会主义是人民的天下,社会主义的市场要为人民服务。
以前,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相继进行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将原有的经济体质直接变为计划经济体制,但后来他们失败的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浪费等等缺陷。计划经济严重地打击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质。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是完全不要市场,因为这样会打压经济的增长和人民财富的积累;完全走市场经济则会造成社会体制的改变,导致社会制度的腐化和崩溃。因此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必须有的,用市场来调节商品的买卖和生产是必要的,但是,国家必须在这中间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主体,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经济计划之目标。例如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常会产生诸如:哄抬物价、囤积期货、跟风销售、垄断经营等现象。西方国家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也有过惨痛的教训,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的完全瘫痪,可以说危害是空前的,而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都实行的完全放任的市场经济。当危机发生时,各个国家都认为市场完全能够自我调节,可是结果是危机越演越烈,生产力,贸易总额大幅度的下降,这些事情提醒了我们政府必须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宏观调控还必须是及时的,若不及时进行调控,社会的矛盾会越来越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样会使得社会主义的制度产生不良反应,违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社会制度做出的正确改动。要知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是有利的,但不是万能的,当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政策有时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配置,以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管理市场,改善市场结果,用无形的大手来代替有形的手,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
我们要看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第二,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这就需要宏观调控进行稳定。第三,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宏观调控在这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还需要市场进行自我调控,以防止出现通胀和紧缩的现象产生,尤其是必须主义泡沫经济的产生,例如日本上世纪的泡沫经济,使得日本国内经济状况一片狼藉。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的经济政治原理需要积极的继承,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适当的改动和变革,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适合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成长,使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长久的发展和延续下去,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发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