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2013-04-29刘树燕

红广角 2013年8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思想

刘树燕

【摘 要】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酝酿和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建设初期认识中国社会、分析中国革命面临矛盾和寻找出路的早期探索。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从建党前的萌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早期发展,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初步思想和理论来源。

【关键词】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震惊中外,更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一重大问题摆在众多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面前。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经验教训启迪下,逐渐提出并实践统一战线思想,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至1927年国民党右派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的阴谋实现,民主联合战线在推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逐渐萌芽并付诸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统战思想,是在寻找中国出路的过程中产生并实践的。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明确指出:“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认为,“民众的联合的力量”①可以战胜任何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早期准备。7月21日之后,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连载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总结十月革命经验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改造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实行“民众的大联合”,他号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社会各阶级,仿效俄国,联合起来,进行革命。年底,李大钊发表《大联合》短论,也赞成民众的大联合的主张。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在统一战线的意义上达成共识,有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

毛泽东在湖南发起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运动,把“民众大联合”思想化为实践。1919年8、9月间,毛泽东等人在湖南酝酿驱张运动,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同当地的《大公报》联系,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组织代表团,到上海、北京、汉口等地宣传,亲率代表团到北京扩大宣传。在多方努力下,驱张运动获得成功。接替张敬尧统治湖南的是湘军总指挥赵恒惕和湘军总司令、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②。为与这些军阀斗争,毛泽东发起湖南自治运动,提出“湘人自治”主张,并要把“湘人自治”搞成发自下层的政治运动,设想“湖南共和国”的方案,力图实现一个美好的政治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他的这种大胆设想只能是一种空想,湖南自治运动很快宣告失败。斗争使毛泽东的思想获得升华,在给向警予的信中,他写道:“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③毛泽东逐渐认识到:“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毛泽东在提出民众大联合思想时,还没有考虑到用一面旗子、一种主义来凝聚大家。从1920年12月起,毛泽东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赞成“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的思想有了飞跃,对统战问题也有了全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毛泽东的统战理论奠定基础,为他一生的统战实践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为共产党成立后逐渐探索并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做了早期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1921年,在各地共产党小组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于7月诞生。党的一大从一个新型政党诞生的特殊性出发,没有谈到统一战线,指导思想上主张无产阶级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对其他党派一律采取攻击政策。在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一系列思想指导下,1922年6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党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①的主张。7月,党的二大会议正式确立“民主联合阵线”方针。之后,党集中力量进行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由于敌强我弱,惨遭军阀镇压。中共从实际斗争特别是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中,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战略策略。各种较量,使中共接受了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的主张,要求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共成立后,毛泽东积极参与党的统一战线实践活动。他先后写出《外力、军阀与革命》和《北京政变与商人》等文章,初步阐发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思想。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提出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主张,他向中国革命分子指出革命成功的“秘诀”:“惟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联合战线。这个民主联合战线,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改编后的国民党,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民党获得新生,也使共产党得到发展,中国革命掀起高潮。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由于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正确处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之间关系的经验,在国共合作中,过分强调统一战线,忽视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错误。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等排挤、打击共产党人、阴谋背叛革命的反动行径,陈独秀等部分党的早期领导人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压制工农运动,解散工农武装,退出国民革命军,拱手让出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大革命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破坏下迅速走向失败,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革命紧要关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及各阶级在统一战线中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对农民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作出理论说明。当时陈独秀在右倾思想束缚下,对毛泽东提出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的主张持反对态度,拒绝在党中央机关刊物刊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深入剖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剖析了民族资产阶级左、右翼的分化。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重视农民并探索走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奠定重要基础。总体上,在这些文献中,毛泽东初步阐发反帝反封建和统一战线思想,提出统一战线基本观点,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理论体系。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毛泽东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但毛泽东对统一战线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代表了这一时期党的正确主张,不仅从理论上阐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说明中国统一战线领导力量和中国革命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在这一时期,党的统战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且失败带来的损失还是极其惨重的。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史部讲师)。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