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回顾与分析
2013-04-29陈丽萍
陈丽萍
“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是2006年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发起,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当中实施的一项教改计划,是一个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项目。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其内涵是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一首都体育学院高度重视“质量工程”
(一)学院三级领导机构明确分工
学院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为了高效地指导和组织“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院依托三级领导机构,即教务处———学科部———教研室,展开全面、有序的组织工作。其中,教务处负责全面把握“质量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实施政策、管理制度和工作进度统筹;学科部具体负责“质量工程”各分项目的负责人、主要成员和工作进度安排;相关教研室负责“质量工程”各分项目的具体建设工作。
(二)逐步建立、健全“质量工程”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学院制订了“分类发展、分层推进”的“质量工程”发展战略,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市级”、“院级”三个层次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对“质量工程”中的每项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文件,规范了申报、评审、公布、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程序。对质量工程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审核、有检查,保证了“质量工程”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在“质量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经费资助、奖励、后勤保障等方面,学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了“质量工程”工作在我院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首都体育学院“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及分析
(一)首都体育学院“质量工程”建设成果
2006年以来,首都体育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两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五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七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两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四个;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十本;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九个;两名教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一个;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支持项目八十一项。“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充分体现了首都体育学院抓“质量工程”的明显成效。
(二)与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果对比分析
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作为北京市属院校,首都体育学院“质量工程”建设水平整体上与北京体育大学相当,“质量工程”建设获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与全国体院及综合院校建设成果对比分析
“质量工程”建设共分6个方面17个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程,本文主要列举与体育类专业和体育类院校相关的、惠及面比较广的部分数据,分析其共性特点与内在关系。由表4、表5、表6可以看出:
第一,“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惠及到每所专业体育院校(全国共14所专业体育院校),尤其是与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专业建设项目和课程建设项目方面。
第二,表6中,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可以体现师资力量配比的合理性。全国共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013个[1],体育类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成果数量仅占2%不到,体育院校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成果数量为6,仅占0.5%。
第三,我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数量占全国体育类院校成果的1/15,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数量占全国体育类院校成果的1/10,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果数量占全国体育类院校成果的1/3。可以看出,我院“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发展态势良好,成果显著。特别是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
三以“质量工程”为载体,大力促进体育教育
(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教学中心地位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衡量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标准;是实现“以学生受益为核心”的直接保障。如何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方面,我们要让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也同时应该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引导。
首先,加大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力度。教育教学改革不能是简单的思考,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尝试,通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的投入力度,给教师更大的思考空间。2006年至今,共取得市级教改立项9项,确立院级教改立项43项。为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创造更为宽松的研究条件是很必要的,也能更好的体现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
其次,注重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完成高质量教学任务的教师的个人发展。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转化为科研工作量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在职称评定时体现学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学校坚持教学优先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对教学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我院多个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其中,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田径场、游泳综合馆等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体操、柔道、跆拳道、足球和水球等5个项目的2008年奥运训练场地,在运行中完满地完成了奥运会的任务。
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建了教学樓、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新建了学生食堂、活动中心,添置了许多教学器材和仪器设备。
目前,我院教室数量充足,本校区的教室已全部实现多媒体化;实验室设备先进、完善;图书馆设施先进,资源丰富,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为教学、科研和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
2006年至今,通过个人申报、系推荐、专家评审,共确立学生科研立项项目111项,其中,32项为北京市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本科生综合素质。近年来,我院本科生频繁获得各项学术论文奖项,突显了学生科研能力。在开展科研立项的同时,每年组织了本科生网站、网页设计培训班,并每年组织全院本科生网站、网页设计比赛,其中,部分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体育学院网站、网页设计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以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为平台,为增强民众体质建言献策
(一)将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到小学及西部
首都体育学院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奥林匹克学术研究,成立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并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举办了“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培训”。开展了对奥林匹克为教育创造的契机的研究,研究和编写了适用于大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教材、多媒体教材,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体系。
(二)奥运场馆为群众所用
借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的东风,首都体育学院通过积极申请和论证,在进一步满足体育教育和群众体育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促成了北京市奥组委决定将2008年奥运会跆拳道、柔道、水球、体操等项目的训练馆定在首都体育学院校内。为此,首都体育学院在原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对场馆进行修缮与改造,并在奥运会赛后,各类场馆都将一如既往的供社会群众使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推广专题研讨会暨第六期项目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培训班会议资料.2010(11).
[2] 2010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业务会会议资料.
2010(4).
[3]卢绍娟,张海燕.关于高校质量工程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4]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5]郑秀英,孟文庆,姜广峰,付志峰,郭广生.基于“质量工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之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3).[6]杨培强,袁宝华.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7]马寅秋.实施质量工程,提升教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