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课探索与实践
2013-04-29衣春凤
衣春凤
由于我国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于一个起步探索阶段,各学校的开展方式不尽相同,也没有全国统一教材,教学效果存在不小的差异,有的学校还处于形式模仿阶段。在高中心理课堂上,时间安排和选课的题材非常重要,笔者在从事心理教学六年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同仁交流探讨。
一、利用好首因效应
心理教师的首因效应决定学生对你的信任程度,首因效应也称为最初效应、初次效应、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人的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首因效应。人与人之间第一次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深刻,并影响以后对该人的认识,这种印象多是表面的东西,如仪表、言谈举止等,只是一种感觉,凭感觉就得出对该人的好恶是不可取的。第一印象并不一定准确,甚至大相径庭,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第一印象只见其外表,不见其内心;只听其言,未知其思;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更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但是你无论多优秀,你的咨询和会谈技术多么好,如果学生对你第一印象不好,学生就不会有信任感,不会产生倾诉的欲望。作为心理教师在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让学生感觉心理课耳目一新,新颖别致,让学生感觉一堂课很快就过去,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一堂心理课成功与否,可以通过课后学生咨询的热情判断出来,如果学生的反映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没有来访者,那么你的首因效应就没有发挥好,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很被动。
二、让心理课堂多姿多彩
高中课堂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再加上高中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课堂也比较沉闷。教师把心理课设计得多姿多彩,犹如迎面吹来一阵清新的风,让学生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在意志的培养一节的设计上,应避免刻板的说教和讲述,让学生讲自己和身边的故事,或下载一些演讲家的励志演讲给学生观看,如王国权的《高考总动员》,学生观看后反响不错,达到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迅速成熟,人际交往、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相应的早期教育,大部分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很多的迷惑和好奇,生活变得彷徨。如果缺乏积极的指导,任由高中生盲目探寻,不但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影响学习,稍有不慎,还会导致很多心理和社会问题,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极端。针对这样的情况,心理课的设计以校园心理剧为主,提前设计选题,给每个班级提供一到三个心理剧的题材,由学生自己组织排练,在心理课堂上演出,然后由演员和观众谈感悟,也可以由现场观众演绎续集。在以讲述为主的心理课上,如学习方法指导等课程,要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要把课件设计得有可观看性,最好插入一些声音和图片,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心理老师讲课要配合一些肢体语言,说话的风格要生动、有趣、幽默,还要选一些全体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寓教于乐。
三、让心理咨询室走入课堂
都说青春是个花季,但同时也存在困惑和烦恼。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充满诱惑的时尚潮流,面对学习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人彷徨困惑,有人不堪失败与挫折,在压力面前低头叹息,更多的人则敢于面对。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生活指导的中心。心理咨询室通过对话不仅要解除学生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特长等,通过对个体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室也是有效指导个体的研究室。 为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消除心理困惑的技巧,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和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理咨询室可每周集中对学生开放,咨询室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和面对面交流等。在心理课上我通过和学生用书信的形式交流,一问一答的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虽然一堂课下来手写得发酸,但是达到了全体学生可以接纳的形式,所以阶段性地让心理咨询室走入课堂,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诠释。
四、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周围的事往往十分关心,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如果把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材料运用到心理活动课上,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比如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设计了一堂课《期中考试之后》:高一学生小阳,在初中学习非常优秀,但是就在高一的第一次期中时,成绩却有很大的下滑,平时家长对分数看得很重,对她管理也很严,这次如何向父母交代自己的考试成绩成了她的烦心事。通过心理剧的演绎,学生找到了和父母的最佳沟通方式,心理压力也得到缓解。
在高三考前辅导课上,笔者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设计了一堂课《我的儿子要高考》。这堂课是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压力设计的,因为我校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农村家庭为了供养一个高中学生花费很大,希望学生考取好大学来回报父母,甚至改变家庭的命运,期望值很高。面对全家的重托,学生的压力可想而之,有的学生甚至在临近高考时不敢回家,因为除了怕见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更怕邻居的询问。在这堂心理课上,许多学生流下了压抑已久的泪水。
心理教师应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遇到的心理问题,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行为方式,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