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新平台的构建
2013-04-29李颖,武瑞
李颖,武瑞
摘 要: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从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党员的必要性出发,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67-02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农业人才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其中党员是最优秀的部分。然而,因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思想和文化方面渗透的影响、学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的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以灵活多样的实践学习、典型示范、帮扶活动、学生社团等为载体,构建理论学习和实践服务相结合的新平台,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能够助推农业大发展,助力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1]。
一、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党员素质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其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随着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二)大学生党员素质关系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拥有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中国大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必然选择。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作为拥有较多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农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三)大学生党员素质关系青年一代的自身健康成长
良好的素质教育,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自身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是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肩负着学习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双重任务,比普通大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担当和更大的心理压力。大学阶段是学生党员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阶段,素质教育可以使他们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关系到社会主义青年一代的培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
二、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
高等农业院校既是农业科技文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又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目标。随着网络快速发展时代的到来,西方多元主义冲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高校成为各种思潮和观念激烈交锋的阵地。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风东渐,极端宣扬个体发展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发生了冲突。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优异,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但是他们入党时间不长、政治理论基础不足、政治敏感度较差、社会阅历较浅,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思想上的波动。
(二)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不足是造成对共产主义误解的主要原因,进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一方面体现在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作为就业的通行证或是展示自身优秀的凭证;另一方面表现在入党后思想滑坡,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
(三)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和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但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系尚不健全[4]。一方面因为发展党员“头重脚轻”的传统做法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因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务工作者多由辅导员兼任,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数量和繁杂的日常工作,使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新平台的构建
(一)搭建理论学习平台
1.完善四级党校教育。严峻的国际形势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抢抓思想阵地,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高等农业院校的四级党校教育,即入党积极分子党校→重点发展对象党校→预备党员党校→正式党员党校,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利用党校这一阵地,按照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更多地吸收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5]。
2.成立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会。理论性社团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的又一有效平台。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国科学发展的理论问题,并密切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现象,锻炼学生党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多维深刻思维和实践能力,以社团为基础,举行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理论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6]。
(二)搭建特色实践平台
1.建立典型示范库。结合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优秀大学生评选、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预留辅导员选聘等活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挖掘典型,注重发现和树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全方位典型。同时,也树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单项典型。树立多个层次的先进典型,有普通学生党员,也有学生干部党员。发现典型的亮点,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事迹过硬,典型意义突出,师生认可程度高的大学生党员,建立典型示范库。
2.加强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开展“学生党员形象工程”活动,要求学生党员做到:带好“三个一”,即每名学生党员要带好一名申请入党的同学,带好一名生活困难的同学,带好一名学习落后的同学,以“真情暖同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四个形象”,即树立具有坚定执著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形象;树立勤奋刻苦、争创一流、积极向上的学生形象;树立具有文明修养、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具有崇高使命感的青年楷模的形象;树立团结奋进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榜样的形象。起到“三个作用”,即在政治思想、专业课程以及工作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管理、日常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在老师和同学的联系上起到桥梁作用。
3.实施学长辅导员制。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是在大一新生中实施学长辅导员制。学院设立学长辅导员选拔工作小组,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经过学院专业培训,担任一年级学生的学长辅导员,并配备学长辅导员指导教师。每名学长辅导员负责一个新生班级,主要对大一新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活动指导,帮助一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早日走出“大学迷茫期”[7]。
4.建立党员考研帮扶社团。根据学院考研学生比
率,成立党员考研帮扶社团。考研帮扶社团党员不仅收集应往届考研学生的联系方式(手机号码、QQ号码、邮箱、微博地址、人人网等)和复习资料(书籍、笔记、练习题集、错题本、辅导班资料等),而且将已录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录取院校、专业、导师姓名)录入资料库,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社团党员以不同高校为分类标准,为在读研究生和备考生建立联系,在备考生选报导师、复习规划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形成“一帮一”对接帮扶。
总之,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符合青年党员的思想特点、心理需求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创新构建教育平台,做到教育有水平,管理有方法,引导有成效,使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有生力量,担负起中国农业大发展的重托。
参考文献:
[1]张中.网上党校:学校党建工作的新平台[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7).
[2]陈艺坤.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 探索[J].科技信息,2008,(34).
[3]吴建秋.创新高校党建建设和谐校园[J].科教文汇, 2009,(22).
[4]雷培粱.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5]郭刚奇.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初探[J].高等农业教 育,2009,(5).
[6]夏建国,邓丹萍.社团导师制的实效性研究——从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视角进行探析[J].新德育· 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4).
[7]谢锦江.“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优劣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