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钱荒”
2013-04-29宋效军韩立新
宋效军 韩立新
时至今日中国拥有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拥有世界第一、总额超过百万亿的流通货币,商业银行拥有1.5万亿元的备付金,是日常需求的180%,可以肯定中国不缺流动性。前期所谓“钱荒”,在笔者看来外因是由外资回撤、季末考核、预判失误等多方面造成的,“钱荒”是对中国金融体制稳健机制预期的信心缺失,是长期以来融资脱离实体经济资金空转的结构性失衡,是对央行盘活存量政策的误读和消极应对,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短贷长投”对央行的习惯性依赖,是银行的追求利润、被考核机制绑架的必然,是个别偶发因素被放大、进而打击股市、胁迫央行的又一次表演,甚或是个别力量做空中国的最新版本。而“钱荒”内部因素是流动性泛滥背景下,短贷长投惯性和国有银行财务软约束。“钱荒”是银行无风险约束、财务软约束下粗放发展之路的终点和尽头,是银行“缺”存款的真实写照。此次“钱荒”整体可控、健康有益。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流通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改变银行财务软约束,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何为“钱荒”?
银行客户经理为完成考核任务,拼命拉存款。最新流行的网络段子中,银行客户经理成了被调侃的对象,除了任务重,压力大,加班多,拿钱少,白热化的揽存大战让基层员工身心疲惫不说,还造成银行系统内部资源损耗严重,刚完成这项指标,更高更多的任务又来了,从来没有说降任务的,不管基数多高,不增加20%任务就不叫指标,说来以往也怪,年年难过年年过。如果按照过去惯例,客户经理本应早已联系大客户、准备好资金来完成六月末任务了。但是,今年异乎寻常地困难,各行各级任务都难完成。一些银行实行买单制,按照千万、亿元级加大了奖励和费用激励,甚至跟能力考评、职务晋升、劳动合同、先进荣誉挂钩,但是仍然存款上不去。于是有人开始买卖存款,明着一个利息,下面返点,上下浮动多少。于是有大额资金开始银行间寻租,存款利率价格越来越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了5%、定向理财方案下的优惠越来越多。只要能保半年末的存款,利率好象一下子实现市场化了。
客户银行转账阻塞,有钱人差钱。6月28日河南中行某客户要将7500万元存款转至建设银行归还贷款,却被告知领导不在、签不了字无法转出。北京建行客户赵女士得益于矿权财富和华谊兄弟股权减持,拥有数亿储蓄,6月末也喊缺钱。赵女士银行储蓄从2008年几千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近4亿元,其中一部分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信托和私募股权,大部分放在银行理财,但是到了6月末,找上门推销高利率理财产品的银行客户经理络绎不绝,高息让她不惜存款搬家,此时赵女士直喊钱紧。曾在北京金融街某银行购买50公斤黄金、令社会轰动一时的崔先生,6月份一样为缺钱懊丧,黄金一路下跌,原来购买每克340元,现在跌到249元,非常想补仓拉低成本,这时只能望金兴叹!
隔夜利率非理性凸涨。通常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被视为中国资金价格标杆,是商业银行间短期借款的平台,其一般保持在3%的水平,历史高时也约在7~8%,2013年6月以前也大致维持在3%左右,但是2013年6月20日,个别金融机构为了从其他机构拆借到资金,弥补本行突然的流动性短缺,造成当日拆借利率罕见地上升到13%,7天、20天利率同样创造了纪录达到,甚至某一指标达25%、30%。比较国际上普遍接受伦敦金融市场拆借利率(LABOR)、其很少大幅波动。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是国内商业银行间相互借款,用以弥补暂时性资金紧张的,但隔夜拆借利率飙升数倍,让世界怀疑和紧张。
A股受重伤、世界闹股慌。也许是巧合,就在资金价格创纪录的后几天,上海股票交易所证券指数一再下跌, 6月25日暴跌100余点、跌幅超过5%,200多个股跌停,后来甚至跌破了某些人所谓的“1949点建国底”,创过去四年新低,最低到1849点。这让散户投资者一片哀鸿、担惊受怕。市场弥漫着银行钱荒的各种传闻。随之亚洲、欧美股市应声下跌,跌幅普遍在1%以上。至6月末,A股市场在全球市场熊冠全球,与巴西、墨西哥同列后三名。
两大行系统故障添堵,更引发“钱荒”猜测。6月23日上午工商银行部分地区由于计算机系统升级,造成柜面和电子渠道业务办理缓慢,个别地方ATM取不出钱来。央视即时报道旋即成为热议。次日,中国银行银企转账前置系统出现短时交易缓慢,影响个别客户银企转账交易。以往也多次出现银行宕机、个别营业机构临时歇业,但是绝大多数是内部系统升级、海量数据交易、内部操作等造成的,即使在广东开平、浙江余姚出现挤兑,也是某个银行分支机构风险传染招致,从没有流动性造成关门的。而这次工行、中行却躺着也中枪,成为某些人传播银行“钱荒”的佐证,真是流言害人。
不安的数据背后谁在闹“钱荒”?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并且指出随着国内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钱荒表现为一面资金“饥馑”,一面游资“过剩”,呈现中国式不对称“钱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2013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而利率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
那么中国真的缺钱吗?回答是不!中国目前流通中的货币约为100万亿元,而1978年流通中现金约280亿元,35年中大约增加了300倍。这么大的体量,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规模之大、发展之快,中国GDP已达52万亿元,需要充足的流动性支撑,仅北京五一节期间商场旅游营业额就近数百亿元,电商一日销售额达180亿元,银行营业机构柜台交易笔数月均8万笔,商业银行日常备付金约8500亿元。中国老百姓有储蓄的习惯,2013年调查意愿储蓄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3%。另外中国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企业出口贸易汇款必须结汇,央行就此需要增加货币新的投放。伴随大量外币资产、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了巨量人民币投放。这一系列因素都支持中国保持巨大、充足的流动性。
中国企业缺钱吗?央企不缺钱,民企、小微企业缺钱。2013年中国银行业企业存款总量在40万亿以上。2013年6月末中国企业信贷规模增长到23万亿美元,即便考虑人民币升值约30%这一因素,该数字仍是2008年中国总信贷规模9万亿美元的200%以上。巨额融资量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与此同时,也产生大量企业存款。另一方面,从企业结构看,大企业尤其是央企不差钱,民营小企业依然缺钱。从需求看,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企业大项目上马即亏损,或者中小企业因为定单减少,开工不足。企业不敢投资,不敢用钱。央企大企业集团在各商业银行的授信余额是使用额的4倍,接近50万亿元,但是这次,谁也不找银行提取支用了。商业银行普遍缺少优质信贷项目,有效储备不足,贷款需求疲软,这已经完全不能跟2008年急需提款相比了。
百姓缺钱吗?少数很有钱,绝大多数不缺钱,但很希望更有钱。1978年我国城镇职工绝大多数拿了很多年的27元月工资,老百姓很少有储蓄,但是因为物质匮乏,也不需要太多钱。35年后,中国流通货币增加到100万亿元,换算一下普通职工应该收入在8000元左右,显然,这不现实,绝大多数城市、行业人均工资在三五千元间,说明大家收入没有跟上来,对应的财富也不可能多数人涨升,这也符合一部分人先富裕的思想。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太有钱,希望更富裕。出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中国人仍将有限的积蓄存到了银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高储蓄率和储蓄额。另一方面近年银行财富客户、私人银行客户或称高端客户、VIP客户总量可观,增长迅猛。有数据估计中国百万美元净资产(或者千万元以上储蓄存款)的客户可能接近100万户,亿万计的客户近1万户,仅此换算储蓄额即达到20万亿元。这些巨额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且一般都不消费购买什么大件、固化在存款理财里,分享高额利息收益,不再流动了。部分富人拿钱赚钱去了,这就是游离在民间的大约10万亿元资本,他们谋取银行一样的收益,甚至高出银行利息数倍、十倍的收益。而中产阶级(一百万到千万元资产)主要资产集中在住房上,余下一部分钱投入股票、黄金市场投资中,2012年以来却呈现大幅缩水,可谓“开宝马进去抱奥拓轮子出来”,损失普遍在30%以上,有估计每账户亏损3万元,以5000万户计,即达15万亿元。于是,理财产品和国债成为百姓最爱,这样造成今年储蓄这个个人最主要的金融资产,总量在增长,增速在放缓。
商业银行缺钱吗?不缺钱,缺存款。截至2013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0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末高4.1个百分点。一季度现金净投放1065亿元。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多增2.1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1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2%,比年初增加314亿美元,同比少增354亿美元。面对100万亿的存款余额,谁也不能说中国银行业缺钱。哪怎么钱荒?这就好比10个水桶,每一个尽管都盛满了,但是仍希望桶大一点,尤其是短板的希望补上来,比原来更多,比其他人盛得更多。但在总水量有限的情况下,总希望别人少盛一点,最好漏出来给自己。如果不规定期限和比例要求,装多少本无所谓,都在水桶就行。央行规定要求了,借别人一点,兑过去就行,但是突然,谁都不敢或不给借了,缺存款的借不到,不能让央行知道自己的桶存在短板或者漏洞,于是,再高利率也要借,扎桶也要借。表现在同业拆借市场,就是暴涨暴跌,实际上,水总体上没缺,个别人不守规矩,演砸了使然。全国商业银行总体存款有的是,银行间市场一时借不出,个别银行缺存款而已。
原因分析
流动性泛滥下商业银行粗放发展的必然。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04万亿元,高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是流动性泛滥。这是我国长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但之所以过去没发生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而今天出现钱荒,则是这一政策下银行业存放发展的必然和终点。在1998年以前,商品市场高速发展对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吸附功能,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全面启动房改、医改和教育改革,流动性仍处于总体可控阶段。2003年以后,市场对货币吸附能力出现弱化,央行2007年连续启动加息和增加准备金,抑制了流动性过剩,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货币收缩计划被4万亿元刺激所取代,银行则患上“货币增量依赖症”,加上利差垄断,商业银行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2012年末商业银行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这种美好时代终究是无法持续的,短贷长投一旦遇到违约,地方政府债务等无法按期还款,结果银行资金绷紧了。
热钱流出“新兴市场”波及中国。虽然美欧先后经历金融危机,但是奥巴马总统的再平衡战略显然是成功的,伴随成本下降、创新拉动,美国制造业复苏,5月3日,标准普尔指数首次突破1600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刷新历史纪录,站上16000点的高位,一周后,美联社发布新闻称美联储官员正在筹划退出QE的策略。美联储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口径向市场吹风:“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步退出。”加上美国经济复苏数据的日益走强,美国对全世界资本的吸引力增强,造成新兴国家资金外流,巴西、墨西哥、印度等股市下跌、资本流出。中国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结售汇余额逐月下降(2月份由于季节性因素除外),从2012年12月的509亿美元下降到5月份的104亿美元。由此造成中国外贸顺差减少、资本流出,人民币投放减少,央行回收流动性。
商业银行考核机制和信息披露中的攀比绑架了流动性。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股份制银行业已形成对主要业务指标、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考核机制,不仅领导人员年薪制与存贷款挂钩,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甚至柜面员工普遍实行“买单制”和“指标递增考核”,过去几年连续保持20%左右增速,今年管理层仍下达了两位数增长要求。面对企业减缓发展,利润减少,难以在源头提供存款资金的困难,几乎所有银行员工都感受到压力。半年报披露来临,6月末时点数自然成为最关键的保增目标,由此各行竞相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以期锁定客户和存款,同时,银行要求想尽办法,留住大额存款,实行预报、日报、限额进出报等,清理甚至停止所有同业资产业务和部分套利业务,进而造成钱紧。
近期监管新政加大了资金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6月底即将实施,迫于外币纳入贷存比考核的压力,一些银行可能已经提前开始买入美元补充外汇头寸,以求达到监管标准,美元买盘力量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间资金面紧张状况。同时,监管层严查虚假贸易,使得国际热钱流入大幅减少,5月份以来外汇占款增长进一步大幅下降。6月底之前,银监会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迫使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再有2013年以来,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放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3月末超额备付金率从年初的3.51%降至3月末的2.58%,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业内人士估计已经降到1.5%左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因此大为下降。6月末还是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时点,上述各种因素都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收缩压力。
银行间市场漏洞成为个别有心人的工具。银行间市场的低利率资金,成为一些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部分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同业资金,且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压力加大。6月20日盘中出现了高利率,可能是个别机构的“对敲”行为,一些金融机构在交易系统显示成交之后撤单,并未按显示的高利率进行真正的资金划拨,由此误导市场。而有钱机构也乐见更高的利率和收益,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做资金成为一些人和机构赚钱的工具。
“钱荒”成为唱衰中国新的攻击点。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谁都否认不了,改革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受益非浅。中国经济无论是规模、质量、发展潜力都是国际经济发展史上最好之一,即便经济结构、速度、效率还有不尽完善之处,这些都有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掌控、解决。然而总有那么一些热心好事者,时不时唱衰中国,从十年前的银行业坏账、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到经济硬着陆,无孔不入,6月上旬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违约门事件产生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资金紧缺的猜测和预期,放大了“钱荒”的恐慌效应。于是有人借机演绎,制造恐慌情绪,引导舆论做空中国。这也可能是借机钱荒混淆视听、唯恐天下不乱,做空中国的最新版本了。
钱荒的启示与存量盘活的价值
“钱荒”给中国银行业的警示。一是银行流动性风险可能以非传统方式爆发。这次钱荒说明银行间市场小的风吹草动、一点信息误传都会伤及整体流动性,在目前海量信息、自媒体时代难免会出现更大破坏力的假消息。二是银行粗放增长依赖增量绑架央行的模式不能再为继。银行出于自身的原因,一直希望更多地放款。然而,未偿信贷储量增速约20%,一直超过GDP增速,这说明很大一部分贷款并未投放给实体经济,而是去融资购买现有资产,从而哄抬了现有资产价格。央行一再限制房地产信托、银行理财,但是商业银行却在表内与表外之间玩猫腻捉迷藏,试图一面销售更多的理财产品,一面借钱又去偿还到期的理财产品。年初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价格虽有差异,但是基本都在5%以下,进入6月却日涨日高,5%、6%、8%。尽管成本很高,但是,商业银行仍追求理财存款。另一方面个别银行对央行贷款规模的限制置若罔闻,一直期望自己有更多的存款,或者利用银行间市场稳定的资金,从其他银行短期借款却用于发放长期贷款,或者可以直接向央行借款,而“央妈”过去一直予以施救,这次,央行无比坚定,就是要警示违规者,多次喊话用活存量,而不降准降息投放资金,结果失望过后就是撒泼打滚、丧失信心和理智,股市套现、拆借度日,这就是不难理解那一天的利率、股指失常了。三是银行重新审视流动性管理理念和计算方法,按照谨慎性原则和突发应对乘数要求,制定更为有效的日常储备,减少同业资金运作得利的依赖,强调严格意义的流动性约束。
“钱荒”帮助中国经济自我修正。令人担心的信贷增速超过20%,M2增长14%,但是最近几个季度中国名义GDP增长率不足10%。如此过快的货币超发投放,必然带来后续一系列影响。有专家提出调控背景下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大约是7.7%,而CPI大约不足3%,这样M2年末应该控制在10%以内。有人提出中国货币体系存在漏洞,引发了当前流动性紧张:由于人民币在国际上不能自由兑换,中国人民银行接收所有以美元或其他外汇支付的出口收入,然后再以自己确定的汇率结付给国内企业人民币,当中国出口快速增长时,央行对应投付大量人民币。如果谎报贸易收入,必然助长货币量的增加。这样通过贸易对中国经济拉动的作用必然受到审视,美中、欧中的贸易需要缩小赤字、减少摩擦,有鉴于此,中国需要修改贸易立国的想法,需要重新制定中国经济的发展驱动机制。
中国通过创新盘活存量,还有助于缓释风险,主动安排和管理风险。既然中国不缺流动性,缺的必然是钱以外的东西。首先缺的是信心。面对中国人口红利结束,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大的改革红利。而目前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靠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贸易出口和房地产、高能耗产品推动等,取而代之的是注重长期发展、环保低碳、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尽管还没有转型成功,降低发展速度不至于出现硬着陆,更不会倒退。此时对银行信贷风险提前分析、管控、退出、保全,采取必要的缓释措施,可以化解风险,一味增量只能积聚更大的风险、推后风险的出现,将来造成更大的难度甚至更大的损失。当前刹车可以挤压虚拟经济泡沫,助推经济增长升级,尤其是市场化水平仍不高、风险管理水平还很低的时候,央行监管部门清醒制定稳健审慎的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整体上降低了金融风险。
几点建议
提高货币政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坚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不再依靠“水涨船高”效应,通过大量信贷投放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其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挤掉虚拟经济泡沫,让经济增长更扎实更实在。
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更加主动地推进国债期货。利率市场化,是阻挡不住的金融发展趋势。我国已经试水小额存款、储蓄存款、公司机构存款、同业资金、贷款等等,利率逐步放开。实践证明这有助于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下一步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推出国债期货,这样不仅可以更科学地发现资金价格,还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流通效率,更能系统地降低融资终端成本。
完善银行间市场管理,坚决打击违规。尽管此次同业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异常,但是这也说明市场的真实性、多变性、复杂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艰巨性。对于少数操纵市场者要无情坚决打击,提高违规成本。而对于市场漏洞和制度失误,要及时修补和加以完善。同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完善市场体系,包括有计划地推进汇率开放,加快存款准备金、市场平准基金制度的建立。
推进资产证券化。目前中国金融资产数字规模已经非常巨大,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更是高达近百万亿元,信贷资产也已经达到50万亿元。这笔庞大的金融资源存量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更是盘活存量、用好资金的必然要求,金融生活中也早已出现尝试,如商业银行推出的资产池理财产品。与其让其自己摸索、出现问题再行治理,不如监管部门划线引导,鼓励银行资产证券化,在规模、品种、期限、收益、对象等方面逐步推开,释放更多金融资源,也帮助商业银行尽早走出利差收益的依赖。
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流动性管理,充分估计流动性状况,科学到位管理流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目前主要是头寸缺口管理和大额现金报备,而后者目前仍被限用反洗钱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使其成为流动性管理的基础工具。商业银行需要自查自控,不仅停留于表内、表外现金业务,还应延伸到套利业务、同业资产业务。
总之,此次“钱荒”是结构性问题的提前暴露,是商业银行考核“缺存款”的反映。同时它也是中国银行业防控流动性风险的一次实战演习,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自我修正机会,是对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和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的肯定,整体可控、健康有益。我国可以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破解这一困局,近期中央同意推出国债期货,有利于资金利率价格发现,提高货币流通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中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提出推进资金进入银行业的门槛,有利于改变银行财务软约束,进而推动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流动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